郭海霞,李亦可,陳勁松,王 謝
(1.成都師范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
有機食品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按照國際、國家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標準生產、加工的產品,包括糧食、食用油、菌類、蔬菜、水果、瓜果、干果、奶制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有機產品追求的目標是回歸自然、保護環境。有機農業發展的初期,認證制度并不存在,最初的認證制度在20 世紀80 年代由農民組織建立。隨著有機農業市場規模的擴大,各國政府才相繼建立有機食品認證制度。目前,已有大約60個國家建立了或已開始建立有機認證制度[1]。我國于2003 年第一次開展有機食品認證,2004 年11 月5 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
自1970年以來,有機農業與生態農業成為歐洲農業主要發展的目標,其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迅速發展[2]。1990 年后,部分發達國家成為生態標志型農產品的頂級市場,有機產品的比例從0.3%迅速上升到10%以上[3]。而在發展中國家,隨著經濟增長對其國內市場的推動,有機產品出口量也在迅速增長。
雖然中國的有機產品生產較晚,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增長迅速。目前,中國的有機農業土地面積居于亞洲第一位,有機農業產品市場前景廣闊[4]。然而,我國有機農產品的產量在農業總產量中占比仍然較低,而由于有機產品價格高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原因,國內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有機產品生產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川省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更是我國的生豬產量大省,從公布的全國21 個省市2018 年畜牧業經濟情況來看,四川生豬出欄約7 000 萬頭,位居全國首位。此外,四川對其他肉類產品的生產也很重視。2017 年,四川印發《四川省“十三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提出四川將圍繞生豬產業控量提質、牛羊產業加快發展、禽兔產業穩定發展,因地制宜發揮各地畜禽種質資源、草地資源等優勢,優化畜牧業產業布局。但是,在國內以有機蔬菜為主要有機農產品研究對象的大背景下,盡管四川是我國生豬生產和消費大省,對四川肉類有機產品的關注卻很少。本研究將四川省作為研究區域,分析其有機肉類發展的總體情況,為四川有機肉類產品發展提供參考。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地區內陸,介于N26°03′~N34°19′,E97°21′~E108°12′,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總體氣候宜人。全省總面積48.6 萬平方公里,轄21 個市(州):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安市、廣元市、瀘州市、遂寧市、綿陽市、德陽市、資陽市、內江市、自貢市、宜賓市、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攀枝花市。
本文通過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National 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informatio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收集了四川有機肉類產品的認證信息,主要包括:證書編號、企業名稱、企業地址、產品名稱、證書類型、生產基地/加工企業、證書有效期等。數據分析主要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進行,并利用ArcGIS 10.4對四川有機肉類產品認證證書的區域分布情況進行可視化分析。
根據國家認監委發布的有機產品認證目錄(2017),我國有機肉類認證產品可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畜禽類、水產類、加工類。分析顯示,四川有機認證肉類產品以畜禽類產品為主,三類有機肉類產品的認證數量占比分別為畜禽類60%、水產類25%、加工類15%。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目錄(2017),結合四川有機肉類產品生產情況,將四川三大類有機肉類產品細分為七小類,分別為:畜禽活體動物類、畜禽動物產品類、鮮活魚類、其他水生動物類、加工肉制品類、加工乳制品類和加工水產品類。研究結果表明,在四川,畜禽活體動物類有機肉類產品最多,所占比例為42%;鮮活魚類、畜禽動物產品類、加工肉制品類次之,所占比例分別為21%、18%、12%;其他水生動物類與加工乳制品類較少,所占比例分別為4%、3%。而截至數據采集日(2018 年6 月31 日),四川還沒有加工水產品類有機認證肉類產品。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目錄(2017)、四川省有機肉類產品基地及其產品認證的劃分標準,四川省的有機肉類產品主要為淡水魚、豬、雞蛋、雞、加工肉制品、肉牛、兩棲和爬行類動物、加工乳制品、乳肉兼用牛、牛乳、山羊、海水魚、其他動物、其他禽蛋、牛奶、鵝、綿羊、蟹類。其中淡水魚有機認證數量所占比重最大,為19.5%;豬、雞蛋、雞、加工肉制品次之,所占比例分別為16%、14.7%、14.3%、11.7%;肉牛、兩棲爬行類動物、加工乳制品、乳肉兼用牛、牛乳占比較小,分別為5.2%、3.5%、3.5%、2.6%、2.6%;山羊、海水魚、其他動物、其他禽蛋、奶牛、鵝、綿羊、蟹類所占比例最少,分別為1.7%、1.3%、1.3%、0.4%、0.4%、0.4%、0.4%、0.4%。
對四川省各市(州)肉類產品有機認證數量(見圖1)進行分析發現,南充市有機肉類認證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擁有34個有機肉類產品認證;成都市位居第二,有30個有機肉類產品認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位居第三,有29個;此外,巴中市、甘孜藏族自治州有機肉類產品基地數量也較高。相比之下,樂山市、內江市、攀枝花市分別只有3 個;廣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自貢市分別只有2 個;而宜賓市尚無有機肉類產品認證。

圖1 四川各市(州)有機肉類認證數量
以四川省的地域分布為基礎,將21個市(州)分為三個區域(東部: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安市、廣元市、瀘州市、遂寧市、綿陽市、德陽市;中部:資陽市、內江市、自貢市、宜賓市、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西部: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研究結果發現(見表1),東部有機肉類認證證書集中在畜禽活體動物類和鮮活魚類,分別占該區域總有機認證肉類認證數的36.0%和33.3%。而中部地區除了畜禽活體動物類占比較高(38.6%),畜禽動物產品類、鮮活魚類和加工肉制品類也占有較大比例,三者總計占該區域有機肉類認證數的50.8%。此外,西部地區的有機肉類認證主要來自畜禽活體動物類,占比超過該區域認證數的一半,而水產品類有機認證在該區域明顯缺乏,鮮活魚類、其他水生動物類以及加工水產品均無有機認證。

表1 四川東、中、西部七類有機肉類認證數量分布 單位:%
對各類有機肉類產品認證情況在四川三大區域的分布占比進行分析發現(見表2),除畜禽活體動物類、加工肉制品類、加工水產品三類產品外,其他四類產品都表現出高度的區域集中性,且除了乳制品類有機認證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畜禽動物產品類、鮮活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類,這三類產品的有機認證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尤其是鮮活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類,東部地區這兩類有機肉類的證書數占全省該兩類產品有機認證總量的79.2%和88.9%。

表2 七類有機肉類產品認證數量在四川東、中、西部的占比 單位:%
無論從本文的哪種分類方式來說,四川有機肉類認證數量在各產品類型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均衡。1)從三大類的分類方式來看,四川主要有機肉類認證為畜禽類,而且主要來自畜禽活體動物類;2)就各類具體產品而言,四川有機肉類認證主要來自淡水魚、豬、雞蛋、雞和加工肉制品;3)在東、中、西部三個區域內部,各類有機肉類產品認證數量的分布也存在著明顯的集中性。
雖然四川畜禽產品有機認證數量占比達60%,而四川又是我國生豬生產第一大省,但是淡水魚類卻是有機認證數量最高的肉類產品。由此可見,四川的豬肉類有機產品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此外,盡管四川十分缺乏有機認證的加工水產品類,但占比達19.5%的淡水魚類產品有機認證為此類產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四川有機肉類產品認證數量存在著明顯的空間分布不均衡。影響有機農業空間布局的因素較多,包括經濟水平、農業規模及交通條件等[5-7]。四川有機肉類認證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東部部分城市。其中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有機認證數量可能主要由其農業規模決定,因為兩個區域雖然經濟水平、農業總產值和交通條件均在川內排名靠后,但卻是四川主要的牛肉產地[8]。同樣,南充地區有機肉類認證的主要驅動因素也是其農業規模,南充的農業產值在川內僅次于成都市[8]。而成都雖然經濟水平、農業規模和交通條件在四川均居于首位[8],但是影響其有機肉類認證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其擁有川內最大的有機產品消費市場,而其他研究也表明,消費市場是影響有機農業產出的重要因素[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