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俊萌,薛選登
(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河南洛陽 471000)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有助于推動我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黨和政府為了推動鄉村振興,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用于支持農村的發展,但是大量的財政投入并未取得較好的成效,農民收入增長較慢的問題一直存在。如何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成為解決“三農”問題、振興鄉村經濟的重要部分。
在以往的研究中,相關學者多是從國家層面、省級層面研究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民增收的影響,多是偏宏觀角度的研究,微觀層面比如地方層面的研究較少。從每年國家財政支出分配的比例來看,一般中央占20%、地方占80%,因此地方財政支農有絕對的支配權[1-2],其對農民收入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利用河南省洛陽市2010—2019年的財政支農數據和農村居民收入數據,研究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與農民可支配收入的關系,并根據分析結果對洛陽市財政支農政策提出政策建議。
為了對洛陽市財政支農現狀有更深的了解,選取2001—2019年洛陽統計年鑒中的相關支農數據(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洛陽市政府財政支農數據整體在不斷增加,但是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3],將數據處理后得出可比價的財政支農支出和財政總支出,這樣數據更具有可比性。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數據情況,將表1數據轉化為圖的形式(見圖1、圖2)。

表1 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規模統計

圖1 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比重走勢

圖2 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與財政總支出環比增長率比重走勢圖
從圖1 可以明顯看出,2014 年是洛陽市財政支農占比趨勢變化的分界點,2010—2014 年之前其比重呈上升趨勢,比重最高時達12.05%,2015年以后比重呈下降趨勢,從2015 年的12.01%跌至2019 年的8.17%。這說明,2014年之前洛陽市政府重視財政支農,加大財政支農投入的比重,但是2014年以后,洛陽市政府每年財政支農支出的數額在不斷增加,但其支出比重開始不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么圖3中自2014—2017年洛陽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現不斷下降的情況。

圖3 2013—2019年洛陽市PCIR與河南省PCIR對比圖
從圖2 中可以看到,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環比增長率與財政總支出環比增長率趨勢整體是同方向波動的,其中自2015年以后支農支出環比增長率一直都是負增長,2015—2017 年財政總支出環比增長率出現負增長。在2017 年之前,二者均呈波動下降趨勢,從2016年開始出現負環比增長,2017年二者比率都降至最低,分別約為-12%、6%。雖然2018 年環比增長率顯著提高,但是2019 年又出現迅速下降的趨勢。因此,從整體來說,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環比增長率與財政總支出環比增長率整體呈下降的趨勢。
為了對近年來洛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動情況有進一步了解,本文從2個方面進行分析:1)對洛陽市與河南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動進行對比分析,選取《河南統計年鑒》中2013—2019年河南省與洛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記為河南省PCIR與洛陽市PCIR)的相關數據,以2013 年為基期將相關數據轉化成可比價的數據,繪制圖3如下。2)對洛陽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動進行對比分析,選取《河南統計年鑒》中2010—2019 年洛陽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記為城市PCIR 與農村PCIR)的相關數據并進行整理,轉化為以2010年為基期的可比價的數據,繪制圖4、圖5如下。

圖4 2010—2019年洛陽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對比圖

圖5 2010—2019年城鄉收入比變動軌跡圖
1.2.1 洛陽市與河南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動對比分析
從圖3 中可以看出,洛陽市PCIR 與河南省PCIR的走勢圖大致相同,都呈現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又快速上升的趨勢;洛陽市PCIR 水平整體低于河南省PCIR水平,但是自2018 年以后二者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2019 年增加至6 293 元,這說明洛陽市PCIR 水平在不斷提高,并不斷縮小與河南省PCIR水平。
1.2.2 洛陽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動對比分析
從圖4、圖5 中可以看出,2010—2019 年洛陽市城鄉PCIR 整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城市PCIR 明顯高于農村PCIR,洛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 年間增長近1.32倍,同期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年間增長近1.21 倍,且城市PCIR 與農村PCIR 之比一直維持在2.5倍以上的水平,從圖5 中看出,洛陽市城鄉收入比整體呈波動下降的趨勢,2013 之前城鄉收入比變動較小,在2014 年出現最大降幅,由2013 年的2.87 倍下降到2014 年的2.64 倍,之后在2.64~2.66 倍的區間內波動。通過分析可以得出,2010—2019 年洛陽市城鄉收入差距整體在不斷縮小,2014 年洛陽市城鄉收入比降至10 年間最低點說明2013 年之前的政府制定的提升城鄉居民可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相關政策效果顯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自2014年之后,洛陽市城鄉收入比變動幅度不大,城鄉收入之間依舊存在約2.6倍的差距,城鄉收入差距依舊很大,說明政府的財政對農村方面的資金支出并沒有有效使用,財政支農的效果并不顯著。
前文分析讓我們對洛陽市財政支農情況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有了一定了解,接下來研究財政支農總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選取《河南統計年鑒》2011—2019 年相關數據,根據洛陽市財政支農金額(Y/元)與洛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萬元)所做出的的散點圖可知,洛陽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Y)與洛陽市財政支農金額(X)大體呈線性關系,由此建立如下計量模型:lnYt=β0+β1lnX1t+ut
通過運用Eview6.0 軟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得出參數估計如下:


表2 回歸結果
從參數估計的結果來看,財政支農支出每增加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加1.143 029%,這說明政府增加財政支農支出將會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增加財政投入會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這與理論的假定也是相符的。
從回歸的結果來看,可決系數為0.832 354,調整的可決系數為0.811 398,說明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關程度達到81.14%,自變量財政支農支出對因變量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很大程度上進行了解釋。從t檢驗的結果來看,t值分別為7.014 484、6.302 349,拒絕原假設,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顯著影響[4]。
根據前文對洛陽市財政支農支出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財政支農支出的數額近十年都在不斷增加,環比增速呈上升趨勢,但是環比增速波動較大,中間年份還出現了負增速,財政支農支出占比自2014年以后一直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建議政府要重視對財政支農支出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擴大財政支農規模。
另外,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利用Eviews 6.0 軟件來分析財政支農支出對農民可支配收入的關系,得出洛陽市政府財政支農支出每增加1%,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加1.143 029%,這說明增加財政支農支出會對農民增收有正向促進作用,財政支農是有意義的,但是增收效益并不明顯,政府有關部門除了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農支出力度,不斷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還需要提高洛陽市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率;積極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大農業技術和教育科研的投入;加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只有這樣才能對農民收入的提高起到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