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文 冷玲倻 周艷華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樁網復合地基具有沉降變形小、變形穩定時間短且造價相對較低等突出優點[1-2],在國內外公路路堤、鐵路路基、機場等深厚軟土地基處理中廣泛應用[2-5]。樁網復合地基是由樁作為豎向加強體、土工格柵碎石墊層作為水平加強體,與路堤填土及樁間土相互作用的受力體系[2],其荷載傳遞機制十分復雜。在上部填土荷載的作用下,由于褥墊層的可變形特性,允許剛性樁體“上穿”產生樁土差異變形,使應力重分配,從而充分發揮了樁、網、土的承載能力,有效控制沉降變形[1-2]。樁土應力比指樁頂平面上樁頂和樁間土的土壓力比值,是承載力和沉降計算的重要參數[2,6],反映了樁- 網復合地基中樁土荷載的分配情況,也是評價加固效果的重要指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1-2,6]。
本文主要采用理論推導和數值模擬等相結合的方法,考慮拉膜效應影響下對樁一網復合地基樁- 土應力比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
樁土差異沉降產生后,褥墊層中的加筋材料開始發生形變,通過產生的拉力將樁間土承受的部分應力傳遞到樁頂上來。為簡化計算,假設加筋材料均勻變形,且變形后撓曲線為二次拋物線,建立平面應變模型如圖1 所示。

圖1 拉膜效應分析模型
建立如圖所示直角坐標系,撓曲線過點M(B,ΔS)得撓曲線方程為:

假設加筋材料均勻變形,筋材平均張拉力T 表示為

模擬采用通用有限元軟件PLAXIS 進行, 采用Mohr-Coulomb 模型對路堤填土、樁間土體以及下臥層上的土體進行模擬;土工格柵采用PLAXIS 中的格柵單元模擬,且僅承受拉力,其拉伸剛度為1000kN/m;褥墊層材料也采用Mohr-Coulomb 模型來模擬;樁體假定為彈性模型;樁與格柵、墊層與土之間的接觸問題采用接觸單元(Interface Element)模擬。地基土是分層的,為了方便起見,將地基土簡化為兩層計算。在模型底部和側面設置水平向約束和豎向固定約束。為了顯示初始地應力的作用,在未加入填土荷載前,先考慮在自重作用下對地基土進行計算,獲得初始地應力。模擬時假設地下水的水位和地基表面齊平。數值模擬中各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如表1 所示。

表1 材料的基本力學參數
在本模型中,設置路堤填筑高度為5.5m,預壓土高為3m,坡比為1:1.5,路基頂面寬度為16m,路基底寬為38.75m;模型寬70m,高47m;下臥層厚度為20m,加固區厚度為18m;樁長18m,樁間距3.5m,樁頂設置50cm 厚的褥墊層,圖2。

圖2 有限元計算模型
樁土應力比是復合地基中的一個原始概念和計算參數,并且展示復合地基的一個重要內容:樁與周圍土體一起承擔來自上面傳遞的荷載。如果從設計方面來考慮,有關承載力和控制沉降的計算,樁土應力比的選取和計算起著決定性作用。
圖3 為樁間距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樁間距對樁土應力比影響較大,隨著樁間距的增大,樁土應力比逐漸增加,加筋對樁土應力比影響較小,表2。

表2 樁間距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

圖3 樁間距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
圖4 為筋帶拉伸剛度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出,筋帶拉伸剛度可增大樁土應力比,隨著筋帶拉伸剛度的增加,樁土差異沉降逐漸增大,但增大程度很小。

圖4 筋帶拉伸剛度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
4.1 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得出了樁土應力比的計算公式,同時分析各因素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
4.2 樁間距對樁土應力比影響較大,樁間距增大50%,樁土應力比增加了56%,加筋對樁土應力比影響較小。

表3 筋帶拉伸剛度對樁土應力比的影響
4.3 筋帶拉伸剛度可增大樁土應力比,隨著筋帶拉伸剛度的增加,樁土應力比逐漸增大,但增大程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