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中國就成為了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讓14億龐大人口用上電的國家。無論是西藏阿里高原,還是貴州深山老林,中國的任何一個村子,你都能看到中國電網的身影。
人人都能用上電,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力企業——國家電網功不可沒。據統計,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人均年用電量才8千瓦時,就連一些非洲國家都不如,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945千瓦時,增長了近617倍。與之對應的,中國發電量也一直走在逆襲的路上,直到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2018年,中國總發電量更是占據了全球總發電量的1/4。
發電量高還不等于居民人人都能用上電,這其中涉及到電力的運輸和供給,這就是國家電網的職責。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資源等分布極不均勻的國家。在此之前,中國電網大多是從外國技術引進、吸收再消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但特高壓輸電技術不一樣。自上世紀開始,美日歐和蘇聯等國都先后進行過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并陸續建設并投入使用,最終都因為各種問題,最終降壓或停止運營。
2004年,國家對電力體制改革后成立僅兩年的國家電網,正式啟動了特高壓輸電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隨后在特高壓理論、技術、標準、裝備及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取得全面創新突破,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輸電技術。5年后,中國第一條特高壓輸電線路——山西晉東南至湖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正式投入運行。中國電力工業長期跟隨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被動局面,徹底扭轉。作為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壓技術,并商業化運營的國家,中國的特高壓技術標準,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全球唯一的標準。之后數年內,國家電網更是累計建成“十三交十一直”24項特高壓工程,徹底打通了中國東西部之間的電力“高鐵”。以至于在人們記憶之中,自2008年雪災之后,中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斷電事件。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力公司,國家電網的營收量已連續9年位居世界電力行業第一。在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帶動下,國家電網更是將中國直流輸電技術帶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境外國家級輸電網和大型電網項目特許經營權、股權競爭中,國家電網多次競標成功,比如巴基斯坦默拉±60千伏直流項目。同時,積極在海外布局,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意大利、比利時、希臘、阿曼、智利等國家和地區成功投資運營骨干能源網資產,并全部實現盈利。 ? ?(綜合中新社訊、新華社訊、《科技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