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景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飲食結構改變、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心理因素等影響,我國慢性便秘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據統計,我國每100個成年人里會有4~6個便秘患者,且年齡越大的人越容易患上便秘,女性出現便秘的概率又遠遠大于男性。
臨床認為,糞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難,每周排便次數少于3次,且病程超過6個月,就算是慢性便秘。慢性便秘是一種多發疾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與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相當,會給患者帶來身體、心理及經濟等多方面的負擔。它可引起直腸肛門疾病、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痤瘡、色斑等皮膚問題;還會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抑郁、焦慮等;同時,患者還會出現口臭、易疲勞等問題。可見,便秘不是小病,要引起重視!
慢性便秘可由多種疾病引起,根據病因分為功能性便秘和繼發性便秘。大部分患者屬于功能性便秘,即由膳食、體力活動或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引發的便秘,要想擺脫它的糾纏,就必須改變自身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
首先要做到規律進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其次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是植物含有的并不被人體消化的一類糖類物質,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能產生能量。根據是否溶解于水,可將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果膠、藻膠、魔芋等食物。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主要來源是全谷類食物,包括麥麩、麥片、全麥粉及糙米、燕麥、豆類、蔬菜和水果等。再者,要注意多飲水,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的水。同時要做到少吃或不吃辛辣、寒涼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引發體內燥熱,加重便秘。
人體胃腸道的蠕動、消化液的分泌都受自主神經支配,其中后者又受大腦中樞的調控。也就是說,人的思維活動和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消化功能。比如,緊張、憂郁、憤怒等負面情緒都會使胃腸蠕動功能減弱,消化分泌減少,表現為食欲下降、腹脹、便秘。因此,便秘患者需要想辦法放松心態,平時多樂一樂。美國腸道學專家坎侖曾給出一個簡單的放松方法——大笑,大笑時可震動肚皮,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緩解便秘。
運動可以幫助患者舒緩心情,加快腸道蠕動。但是便秘患者需要注意,運動的時候會流大量的汗,如果不能通過喝水及時補充,機體將處于缺水狀態,反而會加重便秘。因此,便秘患者最好不要做大量激烈的運動,比較適合選擇散步、瑜伽、慢跑等比較舒緩的有氧運動。
此外,再給大家介紹一套簡便易行的腹部按摩操:將右手的食指放到左側乳頭之下與肋骨的交點上,以揉法為主,局部按摩5分鐘;掌心貼肚臍按摩5分鐘;右手小指緊貼髂前上棘(平躺時腹部與腿部相連最明顯的高骨處)按摩5分鐘;從右髂前上棘到右肋緣下,橫向到左肋緣下,再滑向左髂前上棘,空滑到右髂前上棘,如此周而復始以摩法和擦法為主摩擦5分鐘。
人如果長久做一件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排便也是如此。每天定時排便,時間一長,一到這個時間點,就會不自覺地出現便意,腸道也會發生推進式的蠕動。在排便之前,可以先進行5~10分鐘的深呼吸練習,呼吸的頻率需要調整到一分鐘10~12次,如此可幫助腸道蠕動。排便時也要放慢呼吸速度,這樣能夠有效地放松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