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林
根據世衛組織的最新報告, 2020年中國新發食管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高達32萬例和30萬例。中國是食管癌發病大國,全球約有一半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國。這與我國居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食管,即食道,是一條上接咽部、下與賁門相連的細長管道,是飲食入胃的通道,也是咽和胃之間的消化管。食管具有消化管典型的四層結構,由黏膜、黏膜下膜、肌膜和外膜組成,但其管壁較薄,僅有0.3~0.6厘米厚,很容易發生損傷。中國人喜愛吃腌制食品、辣食、燙食的習慣,都對食管健康不利。
喜食腌制食物 我國很多地區有食用腌制食物的習慣,腌制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會在胃酸等環境下與食物中的一些胺類成分發生反應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這將直接影響消化道的健康。
吃得太“燙” 人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如果食用過燙的食物,會灼傷食管黏膜,導致其表層脫落、更新。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細胞的增生速度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如辛辣刺激)下變異,就可能發生癌變。另外,黏膜在熱刺激下不斷增生的同時還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對熱刺激、辛辣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這樣使人越來越不怕燙、辣,從而吃得更燙、更辣,食管黏膜就會越增越厚,形成惡性循環。
吃得太“快” 吃飯太快,食物還沒有被完全咀嚼消化就被吞入食管,顆粒粗糙的飯菜容易劃傷食管黏膜上皮,引發急性炎癥,久而久之,增加食管癌風險。
嗜煙好酒 大家都知道煙草、酒精都屬于I類致癌物。研究表明,長期吸煙飲酒將會大大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吸煙者發生食管癌的概率會增加3~8倍,飲酒者發生食管癌的概率會增加高達50倍之多,同時兩者還具有協同作用,既吸煙又飲酒的人食管癌發生率會更高。
現在我們倡導腫瘤應當早診早治,但是食管癌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如果腫瘤在食管部位繼續增長,胸部會出現脹悶或緊縮感,并常伴有咽喉部干燥感。患者自覺胸前部始終有一種悶氣的感覺,似有一物體堵塞,使胸呈緊縮的感覺,這種阻塞感在吞咽食物時尤為明顯。部分患者自覺間斷胸骨后脹悶感或輕微疼痛,這種癥狀并非持續發生,而是多為間歇性或在勞累后及快速進食時加重,這是因為食管本身隨時都在蠕動,只有當蠕動到病變部位時才會出現癥狀。
所以要提醒大家,如果你覺得自己長期存在類似“咽炎”的癥狀,吞咽習慣、吞咽舒適度有改變,而且你又有長期抽煙、喝酒或消化道疾病的家族史,那么就要提高警惕,及早到醫院進行消化道腫瘤的排查。要早期發現食管癌,胃鏡是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對于食管癌治療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這4個方法。對于早期患者,手術可以起到很好的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可達80%~90%,治療費用也比較低。相比之下,食管癌發展到晚期再治療, 5年生存率不足20%,且生活質量大大降低,患者承受巨大生理、心理痛苦,治療費用動輒幾萬、十幾萬,讓患者家庭也擔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過去30年,由于食管解剖結構的特殊性及腫瘤本身的特殊性,關于食管癌藥物研究的進展是非常緩慢的,晚期患者的用藥選擇很有限??上驳氖?,2020年6月,帕博利珠單抗等免疫治療藥物在我國獲批用于PD-L1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的二線治療。近期,該免疫療法的食管癌一線治療有望在中國獲批,這將打破數十年來食管癌一線治療“無新藥可用”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