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勤人長壽,腳健人身壯”,中醫理論認為,只有雙腿健康,經絡傳導才會暢通,氣血才能順利地送往各個器官。
腿腳是人體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點區域,更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其細微變化可能折射出多種潛在疾病。一旦腳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很可能是我們的健康敲響了“警鐘”。
經常抽筋
腳抽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但如果經常發生,就要警惕了。
1.運動過度、脫水:運動時腳突然抽筋,或是肌肉的猛然收縮,可能是由鍛煉或脫水引發的短暫情況,運動前要更注重熱身。
2.缺鈣:缺鈣會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加、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
3.血管性疾病:三高、中老年人群經常抽筋,且補鈣沒有改善時,要特別警惕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靜脈曲張等血管性疾病,它可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下肢缺血,從而引起腿酸疼痛、腳抽筋。
腳麻
一般情況,腳麻可能是蹲久了、受壓等原因所致,在幾分鐘內會自動緩解,但如果是不明原因的腳麻,或者經常出現,持續時間很長,則要當心:
1.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會因神經受壓迫,引起麻木。這種麻木會從臀部沿大腿的外側放射到小腿前內側,最后到足趾,同時伴有腰痛。
2.腦血管病:腦梗、痛風、一過性腦缺血等,因為血管的堵塞等,使得大腦處理觸覺的部位受損,導致麻木。且不止手腳,軀干、臉部也可能出現麻木的感覺。一旦出現,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引發更大危機。
3.末梢神經炎:感染、過敏、營養不良、糖尿病等都可能引起末梢神經炎。常表現為手指、腳趾的對稱麻木,還可伴有觸覺減退的癥狀,就像戴了手套、穿了襪子一樣,感覺不靈敏。
腳涼
腳涼可能是氣虛、陽虛等體質問題,同樣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1.貧血的人、心臟衰弱的人,因為血液循環動力不足,無法使血液供應到身體末梢部位,從而導致手腳冰涼。另外,貧血人群腳趾甲會稍微下陷,有類似于勺子形狀的壓痕。
2.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新陳代謝和體溫調節出現異常,致使手腳冰涼。此類人群還常伴有食欲不佳、記憶力減退、身體發胖等癥狀。
3.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血管病變,引起四肢末梢循環動脈血供應不足,出現手腳冰涼、肢體畏寒的癥狀。高血糖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引發更多的并發癥。
4.動脈硬化閉塞癥。如果腳涼和間歇性跛行同時出現,可能是下肢動脈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動脈硬化閉塞癥,會影響下肢的血液供應,如果不及時救治會出現疼痛,可能發展為潰瘍、壞疽,甚至面臨截肢。
(摘自《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