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偵探懸疑電視劇,諸如《福爾摩斯》《讀心神探》《別對我撒謊》等,經常提到一些簡易的測謊手段,比較常見的就是“眼睛向右看是說謊,向左看是說真話”。劇中的“神探”們認為:當右撇子的人看向他們的右邊時,他們很可能在想象一個“構造的事物”,也就是謊言;而當他們向左看時,他們很可能在想一段“已記住的”記憶,也就是真話。這個理論也被很多人應用在戀愛、生活甚至職場中。那么,這個測謊手段是對的嗎?真的在日常生活中適用嗎?
國外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兩個實驗。在第一個實驗中,他們將實驗對象分成兩組,一組必須在回答問題時說實話,另一組則必須說謊話。結果發現,無論是說實話還是說謊的人,眼睛轉向左和轉向右的概率都差不多。
在第二個實驗中,他們收集了52個真實案件相關的視頻錄像。在這些錄像中,受害者失蹤后,其親人公開呼吁要找到受害者。而這些案件早已經偵破,有些正是親人作案,已有證據可以證明視頻中哪些人在說實話,哪些人在說謊。
通過這些視頻的研究和對比,研究人員也沒有找到眼球運動和說謊的關系,這兩項研究都沒能提供證據來支持眼球運動有助于測謊的觀點。所以,從目前的研究看來,單憑眼球運動來分析謊言是不負責任的。
那么,是否能通過觀察行為來判斷一個人說謊呢?理論上來說可行,但是有難度。
首先,說謊是有跡可循的。一方面,說謊的人沒有時間預先準備好謊言,加以練習和記憶,或者無法明確預料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和所需要的合理答復;另一方面,人們對于自己細微的情緒變化是很難察覺的,而一旦出現了某種強烈的情緒,一般很難擺脫。所以,說謊還是會留下蛛絲馬跡的。比如:說謊的人在描述過往的場景時,如果已經預先準備好,編造的故事會很流利、很熟練,故事會更完美,但會缺乏細節或者情緒上的描述。但這也并不表示,通過某一行為就能證明這個人在說謊。
總的來說,通過個人行為來識別謊言并不容易,哪怕是專業人員,成功率也并不高。
(綜合《新傳奇》、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