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倫國
【摘要】股骨頸骨折作為常見的老年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著嚴重影響,且這類疾病的并發癥較多,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則會引發嚴重的缺血性壞死,為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這類疾病一旦誘發則需要掌握黃金時間及時治療。而老年患者因為年齡較大,身體機能衰退,免疫力低下,病情情況也會存在差異,不同的手術措施,治療效果也會不同。所以,在治療股骨頸骨折時,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病情情況選擇適宜的手術措施,確保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群,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群骨質疏松,骨頭強度下降,且髖周肌群衰退,無法有效抵擋髖部損傷,從而造成股骨頸骨折。此外,老年人群因為運動遲緩,機能下降,行走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跌滑,下肢扭轉期間也會出現扭傷。股骨頸骨折會導致股骨頸,股骨頭出現缺血,使得骨折后無法痊愈,嚴重者還會導致股骨頭壞死。而老年患者因為免疫力低下,非常容易引發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并發癥。為了全面提升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在手術治療后,需要督促患者多下床活動,促進術后康復。
1. 股骨頸骨折類型
造成股骨頸骨折的主要因素較為復雜,且不同患者的骨折位置不同,所呈現的骨折情況也會不同,因此,現階段的分型方法以Garden分型為主,這類方法不僅能夠快速了解骨折的實際情況,還能了解骨折后股骨頭的供血情況,非常適用于臨床確診,醫生也可以通過這類分型方式選擇適宜的手術措施,制定良好的預后判斷。股骨頸骨折分為四種類型,I型:屬于不完全性骨折,且沒有出現位移情況;II型:完全骨折,并且位移情況較輕;III型:完全骨折,且股骨頭位移嚴重;IV型:損傷骨折部位完全位移,股骨頭位移較輕。
2. 手術治療措施
2.1骨折內固定手術措施
相較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這類手術創口較小,出血量少,且恢復時間短,容易操作,手術過程中對股骨頭,股骨頸的損傷也非常小,手術成功高,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措施。然而這類手術治療一般適用于I型與II型患者,對于不穩定的骨折情況,治療效果則會大打折扣,不僅如此,老年患者因為身體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如果內固定術失敗,則會誘發股骨頭缺血壞死,因此,制定手術方案前,醫生需要詳細了解并掌握骨折情況,根據骨折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手術措施。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內固定術最大弊端就是患者在術后非常容易出現股骨頭缺血壞死,骨折無法順利愈合等情況,而股骨頭供血問題就是造成這類情況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手術期間,醫生還需要改善股骨頭供血情況,處理好骨折復位問題,促進骨折康復。
2.1.1三刃釘
通過三刃釘能夠有效恢復骨折部位內側的皮質支撐力與外側的皮質抗應力,內置三刃釘可以有效保持骨折位置,避免出現位移現象,有效縮短骨折部位愈合時間,使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但是,這類手術措施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容易引發皮質劈裂,反而會阻礙術后康復,使得骨折部位出現輕微位移。
2.1.2滑動釘
滑動釘一般放置在骨折端,待到被吸收后,能夠使骨折部位與完好的骨頭部位進行密切接觸,幫助患者進行活動,促進康復,在生物力學中也更加符合人體股骨近端。然而滑動釘手術雖然能起到輔助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運用在股骨頸基底骨折,而不能運用與經頸型與頭下型的骨折患者。
2.1.3可吸收螺釘
這類手術措施不會引發骨折部分出現炎癥,在進行核磁影像治療時也不會存在影響,該螺釘屬于可降解性螺釘,能夠在術后被人體吸收。但是這類螺釘因為材料較弱,且強度不足,非常容易引發二次骨折,造成手術失敗。
2.1.4空心拉力螺釘
現階段,空心拉力螺釘是所有手術治療中最長常用的一種手術措施,主要通過導針引導擰入,不僅能夠避免皮質劈裂,還會減少二次骨折的現象,減低對股骨頸與股骨頭的損傷。且空心拉力螺釘放置于骨折相關應力,拉力處,與人體股骨近端相似,擁有更好的防旋效果。然而,術后患者需要加強關注螺釘是否出現斷釘或者退釘的現象,如果出現以上現象,則需要及時就醫診治。
2.2人工置換手術治療
相較于內固定手術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能夠有效降低骨折不愈合的發生概率,還能避免股骨頭出現缺血壞死,且這類手術后患者可以盡早下床活動,開展康復訓練,并適用于任何一種類型的股骨頸骨折,成為當前最常見的手術治療措施。雖然這類手術擁有較多的優勢,但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假體的使用時間不夠長久,只要髖關節功能出現衰退,則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更換髖關節或者二次修復,使得手術難度不斷增加,手術時間也不斷增加,對患者的體內神經、血管都會造成損傷,術后感染風險較大。因此,患者在進行人工髖關節手術治療前,需要詳細了解手術特征,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全髖關節置換,一種是人工股骨頭置換。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創口較小,操作簡單,手術時長較短,但術后容易誘發創傷性關節炎,阻礙病情恢復。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擁有較高的匹配度,且假體對關節的摩擦也不大,有效避免上述并發癥,但是這類手術操作復雜,創口較大,手術時間較長,對患者的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嚴重性疾病,還會增加手術危險性,因此,該手術對于年齡超過65歲,且患有其他嚴重性疾病的患者無法進行實施。
結語:
綜上所述,在股骨頸骨折治療期間,臨床治療的手術措施非常多,但是研究結果卻因為不同方式的手術措施與不同程度的骨折情況出現數據差異,無法為臨床提供統一的治療標準。而治療期間對手術方案的選擇要求卻是一致,將患者的身體情況、骨折類型、年齡作為篩選標準,其次在根據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嚴重性疾病,內科疾病,身體條件是否能夠承受作為手術方案選擇標準,只有將上述標準進行統一分析,才能選擇出最佳的手術方案,提升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錢軍.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進展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36):197-198.
[2]劉貝貝,張民澤,李朵.人工關節置換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52):117-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