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芳
1、病案故事
小王是一名網絡編輯,上班一直使用電腦工作,在家也經常用電腦玩游戲。然而最近他發現自己右手腕出現莫名酸脹疼痛,且斷斷續續的發作,當他需要用鼠標或鍵盤敲字時,手腕一用力,手指就開始脹痛甚至越來越嚴重無法工作。小王最后來到醫院檢查,在做完各項測試以及拍片后,醫生告訴他患上的病是“鼠標手”。
2、什么是鼠標手?
鼠標手學名腕管綜合征,指正中神經于腕管內受壓,引起手掌橈側及橈側三個半手指出現刺痛、無力、麻木等癥狀,也可能出現手肘與手部之間疼痛癥狀,多因感染寒濕侵襲,手指及腕部屈肌反復勞損引起手部腕部屈肌及韌帶、神經和腱鞘出現無菌性炎癥,腕骨間關節錯位,腕管內容積減少或出現壓力增高,致使其間正中神經和腕部肌腱受壓,出現一系列腕部不適癥狀。因該病癥好發于長期使用電腦鼠標辦公人群,故稱鼠標手。
3、發病機制
腕管是由掌側腕橫韌帶與腕骨一起構成的骨韌帶隧道,腕橫韌帶位于于腕骨溝上方,尺側附在豌豆骨與鉤骨之上,橈側附于舟骨與大多角骨,是前臂深筋膜在腕部的增厚,屬于堅韌纖維束,缺乏伸縮性。腕管內空間狹窄,又有正中神經、4條指淺屈肌腱、拇指屈肌腱、滋養動脈以及4條指深屈肌腱通過,通常情況下,屈肌腱在腕管內有一定容積滑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但由于腕管特殊的解剖結構,以及外部寒濕、腕部受傷以及慢性勞損等因素,導致腕管綜合征發病機制有:①腕管容物增加:腕部筋肉受寒濕侵襲,經絡麻痹,氣血瘀滯,炎癥反應導致組織物滲出出現腱鞘囊腫,表皮下鈣質結節出現鈣質沉著或是皮下局限性腫塊出現脂肪瘤等。②腕管內壓增高:手掌及腕部長期反復用力活動,屈肌腱、正中神經與腕橫韌帶在活動中反復摩擦,出現慢性炎癥,致使肌腱水腫,管內壓增高,致正中神經受壓。③腕管容積減少:月骨脫位、橈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均可使腕管內腔縮小,腕橫韌帶的增厚也能減小腕管容積,且壓迫正中神經。④內分泌病變:黏液性水腫、肢端肥大癥等癥狀可引起腕橫韌帶異常增厚,壓迫正中神經受損。⑤外傷或其他腕部長期高強度作業職業性因素。
4、臨床表現
腕管綜合征發病緩慢不易察覺,患者均有長期腕部高強度作業勞損史或腕部骨脫位、骨折等外傷史,臨床多見于電腦工作者、手機娛樂、樂器演奏或從事其他較精細手工活動,患者年齡多在20~60歲,好發于女性。患者開始表現癥狀為腕部酸痛、手指僵硬,容易被忽視,在頻繁持續高輕強度作業后癥狀逐漸加重,轉變為橈側三個半手指掌側麻木刺痛等癥狀,更嚴重者橈側感覺減弱或消失,表現出掌中央和手指感覺功能障礙。
5、易致“鼠標手”因素
哪些因素更容易導致腕管綜合征呢?首先是性別,腕管綜合征好發于女性的原因是由于女性腕管通常比男性小,導致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且女性孕期激素發生變化,也易誘發腕管綜合征;另外遺傳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某些人因遺傳腕管天生比正常人小;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長期不按照正確姿勢使用電腦鼠標,腕部過度工作致使發病;還有合并風濕性關節炎、內分泌失調、糖尿病等患者發生腕管綜合征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
6、早期診斷方法
早期對腕管綜合征進行診斷治療有利于腕部神經筋肉更好恢復日常功能。診斷方式包括:(一)觸診診斷:患者出現患側手掌及腕部屈肌肌腱緊張僵硬,活動不利,按壓腕掌橫紋中點處(大陵穴)、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中間(天泉穴)、前臂掌側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中間(內關穴)、橈骨莖突內側腕橫紋上1寸橈動脈橈側凹陷中(經渠穴)、掌骨中點橈側(魚際穴)、掌心2、3掌骨之間偏向第3骨握拳屈指時中指間位置(勞宮穴)等處有明顯酸脹、疼痛或放射性痛感。(二)試驗檢測:屈腕試驗,患者擱雙肘與桌面,前臂與桌面垂直,兩腕自然掌屈,腕部有異常疼痛為陽性;過度伸腕試驗、正中神經叩擊試驗或壓迫試驗均通過腕部過伸或過屈壓迫或被叩擊,引起放射性電樣疼痛感,即為陽性。(三)X線檢查:拍片檢查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橈骨遠端骨折史,月骨脫位或腕部關節增生等情況。
7、防治方法
腕部綜合征屬于常見慢性勞損性病癥,臨床采取保守治療為主要治療手段。
對癥狀較輕、間斷發作患者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進行中醫針灸或按摩理療,醫者采用專業拿揉、點按等常用手法對患者前臂手三陽、三陰自手部向上推5-7遍,點按患者腧穴2-3分鐘,患者出現酸脹感停止。拇指輕揉患者前臂屈指肌腱及患處疼痛點,輕輕捻揉拔伸患者活動關節,逆時針搖腕關節3-5遍,最后揉搓掌側及腕掌部至出現溫熱感結束。對于已出現腕管內腱鞘囊腫的慢性炎癥內或良性腫瘤等患者,可以采取手術對患處異位肌膜進行清除,藥物可以選擇醋酸潑尼松龍局部注射用藥,藥效較好,或者維生素B和甲鈷胺等神經營養藥物也可治療本病。手術患者有以下幾項注意事項:腕部關節不可在進行高強度作業,減少腕部活動可佩帶合適關節護具,宜少用力,不可過度勞累,避免接觸寒涼物品,要注意腕部關節保暖不受寒濕侵襲,更重要是正確使用鍵盤鼠標,防止腕管受到過度牽引,手臂避免懸空,多放松手臂肌肉,可用溫水熱敷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