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玲 曹永紅
【摘要】目的:探究測驗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性能及臨床輸血安全性的影響進行剖析。方法:選取2016年—2019年間在市中心血站進行輸血的健康人群為此次課題研究對象,抽取500份血液標本。對這些血液樣本進行檢測,觀察在不同貯存時間內紅細胞免疫性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做好詳細記錄。確保實驗數據準確性。結果:經過詳細的觀察分析,500份血液標本存儲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的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紅細胞C3b受體(RBC-C3b)程度低于第1天,白細胞介素(IL-8)及紅細胞免疫復合物(RBC-IC)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紅細胞C3b受體(RBC-C3b)水平高于第1天,不同之處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血液儲存第三十天的RBC-SOD、RBC-C3b水平低于第15天,IL-8及RBC-IC水高于第十五天。結論:通過實驗結果分析,隨著血液儲存時間變長,紅細胞的免疫性能也會逐漸降低,從而對臨床輸血安全產生影響,要對實驗過程進行細節性剖析,確保實驗結果的有效性。
【關鍵詞】血液儲存;紅細胞;輸血安全;免疫功能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本次研究實驗選取了2016年7月—2019年8月之間在血站獻血的人群血液標本。其獻血對象均符合我國無償獻血標準。這些人群中,男性245名,女性255名,年齡在20歲到55歲。將標本按照儲存時間的不同分成三組,進行實驗比較,觀察其血液樣本中紅細胞免疫性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已確定血液儲存時間對白細胞免疫性能的影響。這三組實驗對象的基本情況并沒有太大區別,本次實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采集的500份血液標本與血袋中的CPD調養液充沛混勻,將血袋細管小辮注入其中,留取0.5mL/份的最新血樣,并將其作為新鮮血樣在當天進行標本檢測,其余的采集標本則經過熱合密閉分為3段小樣且放置于4℃溫度下進行待檢。第一組,在獻血第一天時就對血液樣本開始紅細胞免疫性能的檢測,在血液標本密閉儲存后的第十五天,第十三天進行血液標本檢測。其中,第十五天的實驗數據是第二組,第三十天的實驗數據是第三組。通過三組實驗數據的不同判斷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性能的影響,進而得出結論。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獻血當天,第15天,第30天的血液樣本利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對其中的紅細胞免疫性能進行分析,觀察在不同儲存時間內紅細胞內部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紅細胞C3b受體(RBC-C3b)、白細胞介素(IL-8)及紅細胞免疫復合物(RBC-IC)的免疫性能指標數據變化以確定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性能的影響和對臨床治療是對是否進行輸血療法的判斷。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實驗統計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定量材料以(x珋±s)表示,定性材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測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測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嚴謹的觀察分析,從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第十五天,第三十天血液中紅細胞免疫性能數據指標第一天要低。其主要體現在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紅細胞C3b受體(RBC-C3b)的數據變化。在第三十天時,白細胞介素(IL-8)及紅細胞免疫復合物(RBC-IC)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紅細胞C3b受體(RBC-C3b又是低于第十五天的。通過紅細胞免疫性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可以看出血液儲存時間對臨床輸血療法的安全性是有一定影響的。不同數據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數據見表1
3討論
根據試驗數據分析,紅細胞的免疫性能是對輸血的治療方法起到一定效果的,但同時血液中紅細胞免疫性能的數據變化將直接影響到病人進行輸血治療時的效果。在試驗中,紅細胞上的C3b分子能夠和未致敏酵母菌構成RBC—IC,其形成的花環率是測驗紅細胞免疫性能的重要指標。RBC-IC、IL-8不斷增大,會進一步影響紅細胞的免疫性能。通過實驗數據可發現,第三十天血液儲存紅細胞的免疫性能指標是比第十五天要低的,第十五天血液儲存紅細胞的免疫性能指標是比第一天要低的。這表明了血液樣本儲存時間越長,血液中的紅細胞免疫性能面臨的影響越大。紅細胞的免疫性能又和臨床治療輸血安全性緊密相連。在本次實驗中,血液儲存時間直接影響紅細胞的免疫性能,間接影響臨床輸血安全性。面對輸血療法,在臨床中的應用要結合各種實際情況同時進行分析論證。在臨床治療中,面對輸血療法,醫生不可以濫用,要全面評估患者身體狀況,然后再為其進行輸血治療。
參考文獻:
[1]屈漫.(2019).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性能影響及臨床安全輸血分析.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184-185.doi:CNKI:SUN:WMIA.0.2019-17-134.
[2]周明慧."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性能與輸血安全性的影響."河南醫學研究 .(2018):100-101.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