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宗理
目前臨床比較多發的疾病就是感染性疾病,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但是比較好的一點是,在可以少數幾個可以痊愈的疾病中就有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不僅僅只出現在呼吸科,其他的臨床科室也有會出現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比如重癥醫學與急診科可能會出現毛細血管感染、尿路感染、生殖道感染、腸道感染、盆腔感染和頭皮軟組織感染等。即便是發生在呼吸系統方面的感染,比如說獲得性肺炎(HAP)除了會發生在在呼吸科與呼吸重癥監護室(RICU),還會在外科術后、神經內科、血液科和循環、消化、心臟、內分泌、風濕等各類住院病患身上有所體現,并且有時還會直接導致病人的最終死亡。在發達國家,雖然人類的平均壽命得到了不小的增長,但是由于感染性疾病而直接致使死亡的病例卻越來越多。在日本,感染性疾病已經成為第三位重要疾病的死因。與此同時,在我國的總藥費中,臨床抗感染藥物的額度占到了驚人的部分。
一、感染性疾病的歸屬
既然感染性疾病常在各科室頻繁出現,且是非常普通卻又能影響到健康或者說能危及到生命的可治愈性疾病,那么這一疾病所對應的攻克重任應交由哪一個科室的醫生執行呢?關于此疑問的回答,不同國家必然有不同的歸屬,在中國大致趨向于一致,但不同的醫院也會展現不同的現狀。在沒有設立感染科的醫院(比如某省所在的省立總院),這一重擔順其自然是歸屬于呼吸科攻堅。在設有感染科的醫院,又可分成兩種情形,大部分感染科按著傳統習慣重點接收肝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等非細菌感染的患者,普通細菌感染的患者仍按感染部位不同,收入相應的科室;另一部分較少數感染科設有收治肺炎等普通細菌感染的病房,與呼吸科等共同擔負感染疾病診治的任務。
二、感染性疾病對醫生的要求
如上所述,呼吸道感染是最為常見最為多發的感染性病癥,HAP與機械設備通氣相關性肺炎(VAP)等等也有極致大的死亡率。呼吸科的醫師,比如不太熟悉、不能勝任呼吸道感染的診治,便不能認為是符合要求的呼吸科醫師。換言之,除了呼吸道感染外,呼吸科以無法徹底根治痊愈的慢性病癥作為主攻,不太善于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呼吸科醫師,真正能治難的病便非常有限了。因此每一位呼吸科醫師也應當熟悉,而是盡可能精通呼吸道感染的診治,從而負擔起臨床各科抗感染治療的重任。感染性疾病與其余疾病關鍵的區別是病發有賴于發病微生物,而疾病之后的轉歸依賴于宿主、微生物、抗感染藥等多者的辯證關系。那便要求從事抗感染治療的醫師,不但應該把握臨床知識,還要把握與醫用微生物學及臨床藥理有關的宏大、深奧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流逝,新的導致發病的微生物一直顯現,細菌的抗藥效還一直地發生變化,根據前述所講的變化,醫學界還一直地在開發新的抗感染藥物。那便要求相關人員一直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知識,不然無法勝任該項艱巨的具體任務。呼吸科醫師應當清晰哪些是苛養菌株、哪些叫做非發酵菌株、常見厭氧菌包括哪些等等,而不該將細菌中的“接合菌”誤認為是結核分枝桿菌。與此同時,醫師也應當深刻了解某些醫學現象知識,比如β-內酰胺類藥物治療在細胞內生長的軍團菌等非典型致病原感染,也應當明白雖然碳青酶烯類與替加環素都是廣譜的強效抗生素,但碳青酶烯類對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天然耐藥,替加環素對銅綠假單胞菌天然斷藥....等等。
三、感染性疾病的特征-耐藥性
由于不同國家或者地域感染性病癥的致病原因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外國的經驗可能并不適合我國的抗感染治療。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已經成立了十多年,雖然只是在做一些非常基本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而且也指導了國內外呼吸道感染病癥的治療,比如社區服務獲得性肺炎(CAP)的流調結果證明,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少見發病原,并且無從得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可以產生CAP,與此同時還揭露我國成年人CAP的肺炎鏈球菌對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很高的抗藥率,并且和北美國家相比,我國的配藥制度也是不一樣的;HAP的流行病學調研結果表明,我國首要發病原是鮑曼不動菌,跟其他國家的銅綠假單胞菌或者金黃色葡萄球菌不一樣的是它的耐藥性會更加嚴重;真菌病的回顧性調查結果初步表明,念珠菌肺炎也是比較常見的,在我國僅次于曲霉感染,排在各類細菌性肺炎的第二位。
除此之外,呼吸科醫師的研討還觸及到病原體耐藥制度、病原體生物被膜以及抗生素防耐藥突變含量(MPC)等等多方面,這不僅獲得了臨床各科同道的認同,還獲得了微生物與臨床藥理學家的廣泛認可。正是有了以上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呼吸科才在國內確立了抗感染治療的領先地位,為眾目所囑,眾人所冀。抗感染治療是呼吸科醫生的“看家本領”,學習到抗感染治療之法,需要明確具體癥狀具體治療,明確具體藥物具體用法,明確抗感染治療所能用的藥物具有的臨床意義,只有做到這些基本點,才能保證打開了抗感染治療的醫學大門,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抗感染治療學科醫師。希望同道們一定掌握好這項本領,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