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暉 徐笑天
【摘要】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為社會培養了許多技能型人才。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多數醫學院校僅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片面追求純醫學技術的提升,從而導致高職藥學學生逐漸成為只會專業技能的“工匠”,缺少深厚的人文內涵和人文素養。目前高職藥學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問題在醫學教育中最為突出。具體表現在:缺少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溝通能力差、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文知識欠缺等。筆者借助詩歌的形式將人文教育融入藥理學教學中,以《藥理學》課程“抗心律失常藥”一章為例,實現人文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授的統一,使藥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以期為同類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文教育;詩歌;藥理學;抗心律失常藥
藥理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臨床合理用藥、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論的藥學與醫學專業基礎學科,也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醫學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理解、闡釋、反思等能力,是他們從理論走向實踐,成為綜合型人才過程中重要的第一步。詩歌包含著非常豐富的人文資源:執著精神、愛國主語、富有責任感等,大都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除了引用詩句,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詩歌的作者,他們的經歷本身就是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
一、詩歌的內涵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集中反映社會生活;(2)具備豐富的感情與想象;(3)語言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在形式上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詩歌比較容易融入藥理學課程中,例如,在關于醫療器械或者醫學發展史的課程中,可引入醫生詩人霍姆斯 (Oliver Holmes) 的《聽診器之歌》 (The Stethoscopes Song) 以及沙展 (Howard Sergeant) 的詩歌集《來自醫學世界的詩歌》 (Poems from the MedicalWorld) 。
二、以詩歌形式融入人文教育的學習模式設計
(一)課前學習
開課之前,初步引入人文教育的概念。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并查閱資料,找出與醫學人文教育相關的詩歌及其內涵,例如周杰倫的歌曲《本草綱目》的創作緣由及其所表達的人文情感等。并在課堂上的分享環節由學生向大家展示或教師點名抽查的方式檢查是否進行課前學習,從而更好開展教學計劃。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查閱資料,使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并充滿趣味性,學生學習的效率可明顯提高。
(二)課堂互動
課堂上,按照藥理學教學內容的特點,適時加入人文主義教育,讓學生逐步了解人文素養。詩歌一般比較簡短, 可在講解心律失常發生機制等相關知識之前, 閱讀和欣賞一首詩。例如宋代詩人劉克莊的《雜詠一百首·神農》
盡識葠無毒,明知堇有災。
安知嘗試者,百死百生來。
歌頌神農嘗百草,以身試毒,熟悉百草寒、溫、平、熱的藥性,告知人們如何辨別草藥和毒物,解救于水火中的病患。課堂上分享這首古詩,包含豐富的人文精神與語言情感,富有極強的語言魅力,同時體現了我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將知識與藝術融合在一起,讓更多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
通常教師可以將每一節課程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部分學生學生因為沒有做好預習的準備,且大部分學生傾向于堅持死記硬背,缺少主動和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應向學生提出準備充分的問題,并演示如何提出問題。在第二階段,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模仿教師提出問題并結合自己的思路去發現問題。在此階段,老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弄清楚并練習一些基本的思維方式,擴大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最后階段,大多數學生習慣并在學習新知識時就能夠運用詩歌將它們串聯在一起進行思考記憶。學生甚至可能會進行一些非常有建設性的分析和推測。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整體開放的思維模式。
(三)課后復習及整合
根據課前預習和課堂上教師分享的詩歌形式,讓學生將課堂知識點編成詩歌來整理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以進一步完善他們的個人知識框架。例如歸納鈉通道阻滯藥:利卡因、苯妥英,適度阻鈉奎尼丁。明顯阻鈉普羅帕,普萘二類抗貝塔。胺碘酮,鉀不通;鈣過多,遇見維拉帕米直哆嗦。這些口訣和詩歌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將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開拓學習思維。
(四)學習考核評價
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考核通常以期中、期末考試為主,注重終結性評價。然而在藥理學學習評價中,即要求注重結果,又重視過程,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做出恰當的評價。課堂上教師列舉相關詩歌,起拋磚引玉作用,把藥理學知識編成口訣或詩歌還需依靠學生個人,且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文素養以及學習成績。因此,除閉卷考試以外,還應增加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評判學生自編的口訣或詩歌是否得到認可、有助于記憶和運用。讓學生通過教師、同學的即時評價,感受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聽到贊美之聲。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歡樂中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在快樂中提高人文素養。
三、總結
長期以來,我校過度強化知識教育、專業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給學生帶來的意識能動性。在此教學環境下多數學生缺乏對知識接受的主動性,而積極的學習活動,例如以詩歌形式將人文教育融入藥理學教學中,使藥理學的內容更生動有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 拾以萍.藥理學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化,2018,5(49):311-312+339.
[2]陳燦軍. 加強高職人文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的相融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李霞,劉樹林,姜大巍,馬文超.中國傳統文化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藥學教育,2014,30(04):14-16.
[4]陳明珠.藥理學教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海峽藥學,2015,27(07):218-219.
[5]凌志海,黃文華,楊曉霖.從文學中汲取人文養分:小說、影視劇與詩歌敘事在醫學教育中的重要價值[J].醫學與哲學,2019,40(04):46-49.
項目來源: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GXGZJG2021B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