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雪芹

【摘要】目的:淺析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患者而言,采用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擇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0例,依據抽簽法均分兩組,A、B組分別實施常規、優質護理,進行效果評估。結果:較之A組患者,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指標差異甚微(P>0.05),護理后B組改善較為顯著(P<0.05)、且B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結論:對于COPD患者而言,采用優質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優質護理;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較為常見、多發性疾病,以老年人群較為常見。此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肺功能下降、氣流受限,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單純治療效果欠佳,因此亟需有效護理干預,促進患者康復。鑒于此,本研究重在分析優質護理的應用,對于COPD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n=70例,編錄時間:2020年1月-10月,依據抽簽法均分兩組,A組:男女各占15:20;B組:男女各占16:19,兩組患者年齡區間:65~73歲,均值(69.00±1.20)歲,病程區間:1~4年,均值(2.50±0.23)年;70例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甚微(P>0.05),可比較。
1.2 方法
A組: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監測并詳細記錄,囑咐患者用藥事項。
B組:優質護理。①環境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舒適、干凈的休息環境,進行1次/d的消毒,調節室內溫(22-24℃)、濕(55%-65%)度,可適當擺放綠植。②體位護理:針對呼吸不暢者,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站立位,雙手置于腹部,告知患者保持放松,經鼻呼氣,2次/d,15min/次,逐漸增加訓練強度。③排痰護理: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坐立位,護理人員采用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將右手五指并攏形成凹掌式,對患者進行叩背,若患者痰液較為濃稠難以咳出,囑咐患者喝水稀釋后排出,若患者處于昏迷,則進行負壓吸痰。④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受多因素(經濟壓力、疾病不適等)影響,致使負性情緒產生,護理人員可與其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其負性情緒產生原因進行對癥干預;通過轉移注意力、談論患者感興趣話題的方式緩解負性情緒。⑤呼吸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縮唇訓練。⑥康復干預:以患者病情為原則,依據患者自身耐受性給予有氧遠動,例如慢跑、太極等,促進患者預后,改善自身體質,增強免疫力。⑦飲食干預:結合患者既往飲食喜好,為患者進行飲食規劃,叮囑患者日常飲食應清淡,可使用瓜果蔬菜,禁食生冷、刺激類食物。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不同節點功能指標。包含用力肺活量(FVC)、呼氣第一秒內的呼出量(FEV1)、一秒率(FEV1/FVC)。
(2)護理滿意度調查。我院制定滿意度調查問卷,發放給患者,本研究中共發放70分,全部回收,調查結果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 ±s)、計數資料行t檢驗、 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肺功能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前肺功能指標差異甚微(P>0.05),護理后觀察組改善較為明顯(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數據可得,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疾病具有病情反復、遷延難愈的特點,在患者治療過程中,常規護理的實施具有護理單一性的弊端,忽視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未能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優質護理是常規護理的延伸、完善,是以患者為中心,給予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全面、綜合性護理干預,通過體位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療期間身心舒適度;通過排痰護理促使患者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飲食干預可有效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避免飲食刺激;給予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負性情緒,促使患者身心放松,配合護理;給予環境護理是為患者提供休息環境的有效途徑。
本研究發現,與A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指標差異甚微(P>0.05),護理后B組改善較為顯著(P<0.05)、且B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
綜上:對于COPD患者而言,優質護理的實施,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滿意度的有效護理干預,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方. 基于老年綜合評估的護理協調計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D].山西醫科大學,2013.
[2] 丁蕾.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護理干預有效性研究[J].人人健康,2020(1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