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斯斯,汪暉,劉于,黃毅,余小燕,臧煜,周欣宇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包括護理在內的健康人才培養[1]。國家護理質量數據平臺2017年顯示,3.09%的醫院的護理人員離職率高達10%以上[2]。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低、離職率較高的重要原因包括個人發展過程中組織支持力度欠缺、個人成長機會較少或職業發展空間受限[3-5]。因此,如何促進護理人員個人發展,加強護理人員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是當前護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個人發展是指個人通過提高自我意識、知識水平、個人技能來追求持續成長的過程[6],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個人獲取資源、支持和信息,以達到職業發展、學業提升、生活質量改善的目標。個人發展計劃是實現個人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高效自我管理方式[7]。個人發展計劃已被廣泛運用于企業和教育領域,近年來逐漸被引入護理領域[8]。開展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項目,能夠提高職業核心能力,增強工作投入度和職業承諾水平,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實現個人發展[9-11]。知信行理論包括知識、態度和行為3個要素,個體行為改變分為3個連續的過程,即獲取知識、樹立信念、產生行為。為了解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現狀及影響因素,本研究采用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問卷進行調查,旨在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個人發展計劃培訓和人力資源管理提供參考。
1.1對象 我院為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分為3個院區,總床位數6 037張,護理人員4 367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職、在崗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實習護生、進修護士。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①護理人員一般資料調查表。為自設問卷,包括性別、年齡、科室、護理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崗位、婚姻狀況及本次調查之前對個人發展計劃的了解程度等。②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問卷。通過查閱文獻[7,12-14]、小組討論、專家咨詢、預調查等方式自制問卷,內容包括個人發展計劃知識(7個條目)、態度(13個條目)和行為(10個條目)3個維度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1~5分分別代表“完全不了解/不同意”到“掌握/非常同意”,總分30~15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人員的個人發展計劃知識、態度和行為越好。該問卷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知識、態度和行為維度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97、0.95、0.97。問卷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0.86,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80~1.00。
1.2.2調查方法 2020年7~8月,采用電子問卷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者取得醫院護理部同意后,將問卷星鏈接、填寫說明和知情同意書經護士長發放到各科室微信群,護理人員自愿填寫。問卷中所有題目為必答題,設定問卷答題時間為7 min,問卷有效開放時間1個月,一個IP地址只能填寫1次。共回收問卷3 369份,有效問卷3 298份,有效回收率97.89%。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行描述性分析、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護理人員一般資料 3 298人中,男72人,女3 226人;年齡21~59歲。從事護理工作年限1~40年。手術科室(外科、婦產科、五官科、手術室)1 384人,非手術科室(內科、兒科、老年科、感染科、神經科、皮膚科、中醫科、康復科、腫瘤科)1 479人,其他科室(急診科、ICU、門診、醫技科室、支助中心、護理部輪轉/資源護士)435人。獨生子女954人。
2.2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 見表1。

表1 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n=3298) 分,
2.3不同特征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比較 不同性別、科室、是否獨生子女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有統計學差異的項目,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有統計學差異的項目 分,
2.4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知信行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結果顯示,婚姻狀況(以未婚為參照)、職稱(以護士為參照)、學歷(以大專以下為參照)、崗位(1=臨床護理崗,2=非臨床護理崗)和對個人發展計劃的了解程度(1=從未聽過,2=聽過但不甚了解,3=比較熟悉,4=非常熟悉)是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3298)
3.1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總分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中,態度得分高于知識和行為。知信行模式主要揭示在行為改變領域中,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三者之間分層遞進關系,即知識是基礎,是指對某種事物的掌握程度;態度/信念是動力,是指對所掌握知識的相信程度;行為是指對達到既定目標采取的一系列行動[15]。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對個人發展計劃有較強的動力,但是對個人發展計劃相關知識的了解還不夠,對個人發展目標的實現缺乏一定的行動力。職業發展在護理人員個人發展中占主要部分。Patel等[16]對多個國家的醫務工作者職業發展狀況研究結果顯示,有90.4%醫務工作者對職業生涯發展持積極態度,但因受醫院環境局限,超過一半的醫務人員并未采取相應發展行動。國內研究也發現,當前諸多醫院較為重視臨床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未針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提供足夠的個人發展空間[17-18]。此外,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余,護士承擔著妻子、母親等多重角色,這種工作和家庭關系的平衡沖突讓多數護士在職業發展方面存在投入不足[19]。結合本研究結果,建議護理管理者為護理人員在個人發展中提供相應的發展平臺,增強護士對個人發展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進一步鼓勵和促進護理人員在個人發展中積極行動。
3.2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影響因素
3.2.1學歷 本研究顯示,學歷是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的影響因素(P<0.01)。碩士以上學歷護士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水平顯著高于大專以下。護理學科的發展和隊伍的建設需要高層次護理人才的加入。本次調查對象中碩士以上學歷占比為4.97%,他們接受系統且規范的綜合素質及職業規劃教育,不斷拓寬自身專業知識及職業視野,對自身的個人發展和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規劃[20]。此外,碩士以上學歷護士科研能力強,更受管理者的重視,獲得更多培訓學習的機會,其職業發展速度快、發展潛力大,對個人發展計劃愈明確[21]。建議護理管理者要結合碩士以上學歷護士的個人發展計劃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平臺和資源,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影響和激勵其他護士的成長。但本研究調查對象以本科學歷護士為主,其他類別人員占比較小,學歷對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的知信行影響尚需進一步探討。
3.2.2職稱 本研究顯示,職稱是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的影響因素(P<0.01)。職稱是個人專業技術能力的體現,副主任護師以上職稱護士所承擔的責任和能力也越高,掌握的專業知識扎實,院內或外出培訓交流機會多,知識面廣,且大多數在科室擔任護理管理、技術、業務及科研方面的骨干,對工作各個方面持較滿意態度,自我成就感、價值和個人發展意識較強[22]。低職稱護士的學習能力和探索知識能力相對較弱,對職業發展較為迷惘,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相對較低[19]。因此,護理管理者需針對性地為低職稱護士提供個人發展計劃的規劃和培訓,促進其職業、家庭和社會角色提升。
3.2.3崗位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臨床護理崗位的護理人員在個人發展計劃中,其知信行得分顯著高于臨床護理人員。非臨床護理人員主要指從事護理管理、護理教學、護理科研崗以及其他崗位的護理人員。從事非臨床護理崗位的護理人員一般是在臨床工作中表現突出,明確其自身優勢進而晉升到非臨床護理崗位。不同崗位、級別的護理人員其對自身發展的培訓需求也不同,護理人員級別越高,其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就越強[23],從而對個人發展有更為明確的目標和積極的行動。
3.2.4對個人發展計劃了解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本次調查前對個人發展計劃了解程度越高,護理人員的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越高。知信行模式認為,個體對某一事物的態度/信念、行為發生積極的改變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積累基礎上[24]。對某一事物的知識儲備較高的人群,往往表現出較高的知信行水平。對相關知識掌握越多,對某事物的相關態度才會改變,并逐步出現積極的行為。因此,護理管理者應提高護理人員對個人發展計劃的學習意識,豐富學習途徑,從而提高其知信行水平,打造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護理人才隊伍。
3.2.5婚姻狀況 本研究顯示,不同婚姻狀況的護士其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得分有顯著差異,未婚護士顯著低于已婚和離異/喪偶護士。一項針對杭州護士的橫斷面調查顯示,未婚護士的職業個人成就感顯著低于離異和已婚的護士[25]。可能的原因是未婚護士家庭責任感較弱,缺乏撫養子女、贍養老人等家庭經驗,對個人發展包括事業、家庭的規劃不夠清晰,因而其個人發展知信行得分較低。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的個人發展計劃知信行水平處于中等水平,學歷、職稱、婚姻狀況、崗位和對個人發展計劃的了解程度影響護士個人發展知信行水平。醫院管理者可通過開展相關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個人發展計劃知識水平;提倡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和學位教育學習,拓寬職業發展路徑,鼓勵高職稱和高學歷水平的護士樹立榜樣,激勵低年資護士,幫助其更好地適應新時代醫院對護理人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