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畢雁飛
無論是發展多元化場景,還是打造以車主為中心的綜合服務平臺,加油站都將承載著能源零售終端的重任。
“30年后,氫氣將會跟現在的石油一樣重要?!比蜃畲蟮臍錃馍a企業空氣產品公司CEO Seifi Ghasemi(葛思明)說。
對這句話的理解,很多人可能更多的關注到“30年后的氫氣”而忽略現在的石油。氫能在未來將是化石能源的優秀替代品,是在未來而不是在今天。
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2020年末,中國境內加油站總量達到了11.9萬座,相比于2016年的9.7萬座,年復合增長率5.2%,累計增長22.7%。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的加油站數量超過了5.3萬座,占比達到了47%,民營加油站占比達到了50%。
相比之下,中國累計建成的加氫站數量僅有146座(截至2021年6月)。Seifi Ghasemi的話中,一方面表明了氫氣是未來趨勢,另一方面指出了當下仍然是石油能源的黃金時代。
“阿富汗局勢地緣事件”“OPEC+原油增產協議”“EIA商業原油庫存”“沙特與阿聯酋問題”“新興市場國家制造業發展”等種種時政熱詞,都離不開原油這一核心主體。
原油是工農業生產、國防和交通運輸的重要能源,也是一種寶貴的化工原料。它為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提供了原動力。其原油煉制工業,是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據相關統計,全世界總能源需求的40%依賴于石油產品,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運輸器械使用的燃料幾乎全部是石油產品。
在民生問題上,相比于氫能行業的發展前景、遠大規劃,“今兒的92號汽油有沒有漲價”“柴油價格有沒有上調”“去哪家加油站加油更便宜”,這些反而是老百姓的飯后談資且更貼地氣。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不斷豐富,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出行需求也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2018年全國汽油消費量從11866.04萬噸增長到13055.30萬噸,累計增長10.02%。在這三年里,汽油的生活消費量累計增長了18%。即便這一數值在2019—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我國居民的汽車擁有量依舊在飛速增長。2020年,我國民用汽車的擁有量達到27338.56萬輛,與2016年相比累計增長了47.18%。
“買車”與“加油”,依舊是這個時代的熱門話題。
面對便利的道路交通以及加油站供油,燃油車仍是私家出行的首選購買目標。隨著時代變遷,“買什么動力的車”這一話題逐步進入現代舞臺。如今,燃油車、電動汽車、氫動力汽車并行進入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軌道。
2020年底,我國修訂了《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其中,在制氫環節鼓勵可再生能源制氫,大力發展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到2030年碳達峰時要以綠氫為主要來源。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相關規劃顯示,到2025年,我國加氫站的建設目標為至少1000座,到2035年加氫站的建設目標為至少5000座。
與此同時,各國家和地區紛紛提出了燃油車的停產時間。2016年,挪威政府提出國家計劃,到2025年率先禁售汽柴油車。同年,荷蘭、法國、德國紛紛提出議案,計劃在2025年至2030年間限制汽油、柴油、內燃機車的出售;各大汽車廠商也紛紛官宣了傳統燃油車的停產停售時間,逐步對產品實現電氣化進程。
中國的汽車市場將例外。2021年6月,奧迪首席執行官馬庫斯·杜斯曼再次重申:“到2033年,奧迪將逐步淘汰燃油引擎?!彪m然奧迪宣布將停止研發汽油或柴油發動機,但這一決策并不包括中國市場。
雖然我國海南2018年做出了政府規劃,預計2030年停止汽柴油車出售,但奧迪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仍存在燃油車需求,2033年以后將繼續本地化生產。中國仍將是全球燃油車市場的主力之一。
雖然我國的汽車總保有量已有突飛猛進發展,但人均汽車保有量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國傳統汽車行業起步較晚,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據世界銀行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我國的汽車擁有量為173輛/千人,位列世界第17位。而美國為837輛/千人,日本為591輛/千人。
在汽車的選擇上,雖然現在的燃油車不再是唯一選擇,但其經濟性遠超氫動力汽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一文指出,到2025年,氫燃料的成本將下滑至40元/kg;到2035年,氫燃料的成本將下滑至25元/kg。而現在,氫燃料的成本約在60元/kg,高昂的成本使得加氫站的生存空間僅在于政策支持與政府的補貼金。

◇燃油車雖不是唯一選擇了,但經濟性遠超氫動力車。供圖/視覺中國
制氫、儲運、加氫等相關基建成本高昂,我國的能源結構轉換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市場總在變化,信息工業時代更是瞬息萬變。新能源其實并不是完全處于加油站的對立面,加油站行業從業者是能源零售終端的實際參與者,將直接面對這一能源變革,也將融入其中。
在汽車動力方面,未來20年將是氫、電、燃并行的時代,使得已具備成熟供給體系的加油站擁有兼并新能源供給業務的可能,一站式多元化場景將解決多種能源的加注問題?;蛟S,只有基于我國現有的11.9萬座加油站才有可能完成2025年加氫站數量超過1000座、2030年超過5000座、2050年超過1萬座的可能。
加油站既面對為自己賦予新客源、新服務、新屬性的機遇,也要面對技術難度高、安全風險大的挑戰。但無論是發展多元化的場景解決方案,還是打造以車主為中心的綜合服務平臺,加油站將在未來承載能源零售終端的重任,但服務、創新與深度融合將始終貫徹加油站未來發展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