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主要從中微觀層面探討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的問題,重點研究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閱讀文本獲取與流通的保障能力、閱讀氛圍與時間的保障能力以及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學生 ?綠色海量閱讀 ?實施保障能力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9B01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116-02
我們探討實施綠色海量閱讀的保障時,主要探討中微觀層面的保障。中微觀層面的保障包括閱讀文本獲取與流通的保障、閱讀氛圍與時間的保障和家長與社會支持的保障三大部分。[1]相應地,我們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也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一、文本流通和獲取的保障能力
獲取適切的學生閱讀文本是推行小學綠色海量閱讀的物質基礎。為確保根據學生實際而選擇的各類閱讀書目能夠如期進入學生的視野,文本流通與獲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從教師角度考查,需要具備相對穩定文本庫的建設能力,動態閱讀文本庫的建設能力以及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能力。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好好學習這三項能力,為將來實施綠色海量閱讀做好準備。
(一)相對穩定文本庫的建設能力
學校的圖書館(室)是綠色海量閱讀文本獲取的穩定來源,也是流通文本的基本來源。相對穩定的文本庫體現了小學的基礎條件,各校之間,尤其是城鄉小學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各校的穩定藏書量極不均衡,這是一種客觀上存在的而無法在短期內消除的不均衡。但對于具備一定藏書量的小學而言,有限的穩定文本庫還是要努力讓其運轉起來。為確保學校不因為人手不足而擱置圖書館(室)建設,可以考慮不增加兼職圖書館(室)管理人員工作負擔的前提下,培訓和安排高年級的學生擔任圖書館(室)小管理員,這樣既可以減輕學校人事安排上的壓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圖書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這有限的文本庫“活”起來,為綠色海量閱讀提供一項最基本的硬件保障。[2]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相對穩定文本庫建設能力,一是讓他們了解小學圖書館(室)的基本管理與運行知識,學習如何使相對穩定的文本庫在綠色海量閱讀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注重學習如何依據綠色海量閱讀方案制定相對穩定文本庫的圖書借閱與流通方案。
(二)動態閱讀文本庫的建設能力
學校相對穩定的有限的文本庫無法適用和滿足學生綠色海量閱讀的需求,因此,必須思考創新性地進行班級圖書角、家庭藏書、流動書庫與校區(縣)市圖書館四結合的動態閱讀文本庫建設工作。根據學生的閱讀基礎與相關實際情況,教師先遴選可入庫書目,提供給家長,讓他們決定獲取的方式與途徑。除捐贈的圖書之外,家長與學生提供的各類圖書保持其原始財產屬性不變,只是按閱讀進度在一定的時間內移至班級圖書角,以共享的方式,供所有學生閱讀。鼓勵學生與家長積極主動地發揮各級各類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優勢,通過靈活的方式獲取閱讀方案書目范圍內的各類文本。動態閱讀文本庫可以極大彌補相對穩定文本庫的不足,這種文本庫可能成為學校推行綠色海量閱讀過程中主要的文本庫。相對穩定的文本庫和動態閱讀文本庫的結合,構筑起綠色海量閱讀的基礎保障。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動態閱讀文本庫的建設能力,一是需要學習如何設置班級圖書角;二是了解和熟悉流動書庫的建設與管理;三是了解并熟悉區縣市等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和管理規定;四是了解學生和教師家庭藏書如何進入動態閱讀文本庫,以及這些圖書如何管理,如何使用等。
(三)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能力
文本共享有校內共享與學校之間的共享。其中校內共享包括同一學校學生與學生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文本共享,這種共享模式實際就是涵蓋在前述動態文本庫建設中。而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文本共享是與校內共享完全有別的一種文本共享模式,這種模式實際上是學校之間在閱讀文本上的互通有無,資源共享的模式。同一地區不同的學校,資源配置和硬件各異。條件好的學校可供學生和教師閱讀的文本豐富,人均可支配圖書的量遠遠大于資源條件差的學校。目前很多小學都開始了幫扶共建工作,幫扶共建有軟件上的幫扶,更有硬件上的幫扶。文本共享屬于硬件上的幫扶。幫扶學校與被幫扶學校之間的綠色海量閱讀方案在文本閱讀的安排上錯開,以確保結對學校之間文本的高效利用。為確保文本共享達到更好的效果,結對幫扶工作可以更加深入和多樣化,允許并鼓勵條件差的學校同時與多個條件好的學校結對,接受多途徑的幫扶,以此彌補本校資源的不足,為在資源不足的條件下推行綠色海量閱讀提供保障。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能力,一是要了解小學校際合作的背景與知識,為將來工作后進行校級校際合作奠定基礎;二是要了解當地各類小學之間存在的差異,包括資源占有差異、師資力量差異、教育理念差異以及綠色海量閱讀實施的差異等。可以通過見習、實習以及調研等途徑完成這一任務;三是要了解結對幫扶過程中,作為幫扶方或者被幫扶方的權利與義務,以便將來結對幫扶工作中,有意識地通過契約明確文本共享各校的相關所需、所想與所求,讓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目標明確,重點明確,確保結對幫扶工作的實效。
二、閱讀氛圍與時間的保障能力
實施綠色海量閱讀需要氛圍與時間保障。閱讀氛圍與時間的保障能力是實施綠色海量閱讀過程中專業屬性最明顯的能力,自然也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應該重點習得的能力。
(一)閱讀氛圍保障能力
1.全員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通常指的是學生課外的閱讀,全員式閱讀氛圍指的是所有的學生都參加綠色海量閱讀。全員式閱讀還包含一種特殊的意思,即所有的教師也都參與綠色海量閱讀。學生與教師全部加入閱讀活動,只是兩種群體閱讀的內容有差異。學生按照綠色海量閱讀實施方案有規劃地閱讀,而教師則靈活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閱讀。學生的閱讀有相對統一的閱讀內容和閱讀進程,而教師的閱讀相比則略顯隨意性。全員式閱讀氛圍為學生創造開放的閱讀環境,學生可以在全員式開放的閱讀環境中想象、質疑、批判和創新。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全員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首先需要引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熱愛閱讀,能堅持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其次要學習鼓勵全體學生綠色海量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最后還要學習關注閱讀個體差異,以及對因差異而導致的相應特殊情況的處理和調整能力。
2.開放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
對于同一本書,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見解,有些見解甚至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綠色海量閱讀中要營造開放式的閱讀氛圍,鼓勵并允許學生有不同閱讀體驗和感受,不能在思想和興趣中整齊劃一地提出要求。生生交流或師生交流甚至是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不能對學生發表的閱讀感悟簡單地予以否定性評價,要善于傾聽,更要注重保護學生的閱讀初始感受,對于學生錯誤的看法,哪怕是明顯錯誤的觀念,教師和家長要寬容,從保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意識的角度,技巧性地相機予以正確引導,引導學生后期通過自己的反思,發現先期觀點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反思與批判能力。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開放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一是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認真學習閱讀的相關理論;二是要好好學習并能運用相關心理學原理;三是認真學習相機引導學生的能力。
3.交流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要取得明顯的實效,需要閱讀者之間經常性、多角度、多途徑的相互交流。交流首先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同伴是學生閱讀交流的主要對象,在統一安排的閱讀進程中,學生可以閱讀相同的書目,就閱讀的內容、思想感悟等而言,具有相同的話題,交流的自發性和自覺性都很強。交流還體現在師生交流上,綠色海量閱讀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即安排和規劃綠色海量閱讀時,要求指導教師先行閱讀所有推薦書目,“不閱讀,不指導”的“規矩”實際上是要求教師熟悉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材料。師生交流中不僅可以讓教師獲知閱讀書目是否真正適合學生閱讀,還可以從教師這個成人或社會經驗豐富的長者角度與學生交流閱讀內容,為學生提供兒童之外的視角,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3]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交流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重點是培養他們與人交流的能力,培養他們在文學、歷史、科學等領域與人交流的能力。目前小學教育專業基本以培養全科小學教師為目標,這些多領域的交流能力也是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教育教學中要培養的核心能力。
(二)閱讀時間保障能力
實施綠色海量閱讀以高效課堂為基礎。高效課堂與綠色海量閱讀是共生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果,是綠色海量閱讀得以切實實施的保障。只有高效課堂才能高效地解決學生掌握的課堂知識與能力,為踐行減負創造條件,才能為學生創造充裕的綠色海量閱讀時間條件。為保障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綠色海量閱讀,學校各科教師之間需要緊密配合,共同建設高效課堂。各科教師踐行素質教育,踐行高效課堂建設,才能整體做到為學生“減負”,學生的綠色海量閱讀才有時間保障。教師之間合作,共同建設高效課堂,也能夠引導學生注重所有課程的課堂學習效率和效果,可讓綠色海量閱讀自證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如此方可使綠色海量閱讀在與“應試教育”思維抗衡中不至于輕易遭受不必要的質疑,為綠色海量閱讀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4]
閱讀時間保障能力并非一項獨立的能力,而是一項綜合的能力,甚至可以說,該綜合能力涉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所有教育教學技能。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閱讀時間保障能力,實際等于重申高校需要培養并強化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沒有嫻熟的課堂教學技能和處理課堂教學問題的基本能力,是無從討論高效課堂建設的,沒有高效課堂,也就沒有可能為綠色海量閱讀提供保障。
三、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目前實施有一定的障礙,這些障礙的主要源頭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素質教育呼吁并鼓勵綠色海量閱讀,而應試教育卻于實踐上排斥綠色海量閱讀。應試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在教育教學中還是占據強勢地位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綠色海量閱讀,即便是明事理、內心強烈支持綠色海量閱讀的學校、領導和家長,都難免懷揣各種不安和不確定,最終于實踐中不得不舍棄綠色海量閱讀。因此實施綠色海量閱讀,獲取家長與社會的支持是無法繞過的關鍵環節。
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一是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教育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理論知識,以便將來面對家長與社會質疑或批判時,有能力從科學的角度闡釋綠色海量閱讀的必要性和價值。二是要求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學習基本的公共關系學知識。因專業工作而尋求外界支持,本不是小學教育專業培養計劃內的任務,所以這項任務可以說是因實施綠色海量閱讀而產生的相關任務。三是要堅定綠色海量閱讀有優越的育人功能之理念,同時也要勤于學習綠色海量閱讀的相關知識,關注綠色海量閱讀的前沿動態。掌握了核心的綠色海量閱讀指導技能,所指導的學生因綠色海量閱讀而取得理想的成績,閱讀育人的成效能在多處得以體現,這樣自然會減弱家長與社會對綠色海量閱讀的懷疑與排斥,自然地也就能獲取家長與社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饒滿萍.小學低中學段實施“綠色海量閱讀”的相關研究——以北海市實驗學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
[2]陳淑娟.農村小學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解決對策[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4).
[3]李靜.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評價分析——以金華××小學為例[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4.
[4]饒滿萍.小學低中學段開展綠色海量閱讀的研究[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8(4).
作者簡介:
饒滿萍(1972-),女,漢族,安徽望江人,北海職業學院教師,本科學歷,小學中的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