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雨
摘要:語言作為一定的社會符號,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起著溝通媒介的作用。小學漢語言文字教育中,漢語拼音教學是關乎學生識字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要重視漢語拼音的教學。漢語拼音看似簡單卻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為此我們必須要在學生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幫他們打好基礎,從而提高學生正確的發音,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普通話的普及水平。
關鍵詞: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漢語拼音;對策
語文的學習處于工具性學科的地位,在今后學生無論是語文學習還是其他學科的學習,要想凸顯語文為其學習的服務性質,就必須要注重對于漢語拼音的學習,漢語拼音看似簡單,但是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卻千變萬化,我們唯獨要掌握漢語拼音的本質規律,才能夠提高日常學習的效果,作為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依據對于漢語拼音的正確認知來完成課堂學習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基礎學習水平。
一、小學漢語言文學教育中漢語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發音不準
剛進入到一年級的學生,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他們對于聲母和韻母的分辨能力是非常差的,而且在發音時往往會出現b、d不分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拼音讀法進行仔細辨認,不可以讓這種錯誤的讀音成為學生發音的習慣,那樣無論是給漢字注拼音還是日后的發音都是一大問題。
(二)學生發聲部分訓練不足
漢語拼音作為口語中的一種表達形式,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發聲部位進行練習,拼音實際上也是一種語言能力,要想提高技能就離不開多樣化的練習。但是在許多教師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他們大多數是以聽寫的形式來完成學生漢語拼音的認知過。拼音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發聲器官無法得到鍛煉,那么他們在今后發生時就會存在著拼讀障礙。
(三)學生存有畏難情緒
在初入小學時學生首先接觸的是漢語拼音,在課堂學習的環境和任務量上來說是與幼兒園階段和學前階段存有較大差異性課堂,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是借助對聲母和韻母的全面化認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性。但是,在這種氛圍下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他們總是沒有自信心,害怕自己無法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而受到老師的批評。
二、小學漢語言文學中漢語拼音教學時效性保障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剛入小學的學生,他們注意力還不夠集中課堂教學,如果采用知識灌輸化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久而久之便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在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就會造成教師教學時效性的逐漸下降,為此我們可以通過精美的插圖教學、多媒體教學或者是體驗式教學來提高學生對抗他們參與程度,這樣他們才能夠樂于學習,進而愛上漢語拼音教學。
例如:可以讓學生用手來體驗每一個聲母的發聲過程,b這個聲母發聲時需要上下嘴唇繃緊,然后在唇間發出一道強有力的氣流。此時可以讓學生將手擋在嘴的前面,看能否感覺到氣流噴出。借助體驗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聲母的發生規律有更為深入的認知。
(二)以兒歌順口溜的形式來強化拼音學習
在漢語拼音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會拼、會認,在遇到某些規律性問題掌握時,可以采用順口溜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簡化記憶過程提高認知水平。例如:單元音字母記憶時就是可以給學生編一段順口溜,太陽出來aaa,公雞叫ooo,以這種形式的記憶可以讓學生以無意形式來將知識與認知相關聯。其次就是在聲母j、q、x、y與韻母ü相拼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j、q、x、y小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他們和ü相拼時見到兩點就挖去,這樣學生在拼讀的過程中便不會出現錯誤。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剛走入小學的學生并非一般人能夠教授的,在開展漢語拼音教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聯系幼兒的現有認知水平,因此教師必須以更高的教育素養來完成當前的教學任務。不僅要能夠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也能夠在課堂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將自己的思想與學生的思想相互融合。
例如:我們在開展韻母教學時,可以結合多元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引導幼兒開展學習,在教ü這個韻母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與來熟記這個字母,魚嘴上面有兩個氣泡就是遇上的兩個點,教師需要通過對課堂的拼音和學生的現有認知進行有機融合,以此來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
三、結語
新課程改革以后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在學生先有認知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全面化的引導。漢語拼音作為語文學習的工具需要在起始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借助漢語拼音來完成對工具書的使用。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調節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夠保障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韓淑麗,王文玉,張明佳.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開展方法[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版),2020(09):10-11.
[2]劉繼陽,韓賀軒,李澤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20(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