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香
智慧與有效猶如一對雙胞胎,是緊密相連的,智慧的課堂一定是有效的,而有效的課堂必定充滿智慧。一直以來,店子完小在積極探索構建智慧課堂的同時,努力實現有效教學。
一、以新教育實驗為抓手,構建智慧課堂
新教育為我們構建智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老師們可以大顯身手。
(一)讓每一位老師灑滿書香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而閱讀,則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通過閱讀,積淀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內涵,從而提高解讀教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讓每一位老師一路墨香
教師在寫隨筆、日記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讀書、實踐、反思、寫作”的習慣;使教育隨筆的寫作,成為教育日常的工作狀態與生活狀態,用教育隨筆的寫作,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在教育隨筆的寫作過程中,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
(三)讓每一節課堂充滿智慧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保障,通過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將人類文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追求高效課堂與個性課堂。讓每一堂課成為孩子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讓每一位教師在這個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讓每一個孩子充滿自信,收獲成功。
(四)讓每一次學習收獲滿滿
學校將利用自身優勢或各種有利因素,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請校外專家名流、優秀教師做專題講座,我們將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各種聽課研討活動,本學期爭取讓每位教師都有外出學習的機會,拓寬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讓大家感受到窗外世界的豐富與美好。通過各種活動“聆聽窗外聲音”,激發他們形成多元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創造的激情,最終為我們的課堂服務。
二、以校本研訓為載體,實施有效教學
校本教研是由學校組織實施,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校為主陣地,以專家為指導,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一體的研究方式。我校本學期校本研訓的主題是“課堂生成的智慧”,圍繞主題開展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校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
(一)重視理論學習
學校將積極推薦、印發相關學習材料,傳遞科研、課改等信息并按時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建議》《指南》全校教師皆已配備人手一份,也多次組織學習,本學期我們將繼續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并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學校的教學常規細則,讓我們的教學有據可循,有理可依。
(二)師徒結對工程
為加快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青年教師的成才意識,促使青年教師一年入門、兩年合格、三年優秀、五年有特色。本學期繼續為18位青年教師聘請了師傅,徒弟隨時都可進入師傅課堂,聽課學習,至少每周一節課,師傅也要盡可能地多聽課指導。師傅指導徒弟開展教科研工作,撰寫案例、論文,并重視徒弟良好師德的培養。
(三)重視校本磨課
磨課可以促進教師的自覺反思,磨課可以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磨課可以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本學期的校本磨課主要以年段教研組為單位,可以邀請跨年級、跨學科的教師參與。
(四)關注常態課堂
下班聽課是發揮研究、指導、服務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教研組按需組織教研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青年教師和相對弱勢教師在課堂中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尋求對策,努力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本學期我們繼續開放每一位教師的課堂,任何一位教師可以走進任何一堂課,分管教學的行政人員將廣泛采取預約聽課、跟蹤聽課、推門聽課等形式,深入一線,每學期聽教師隨堂課不得少于30節,并與教師對話交流。關注常態,才是根本。
(五)重視備課改革
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只有潛心研讀教材,細心分析學情,精心研讀課標,全心課堂設計,才能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時至今日,第一輪新課程已經結束,面對網絡上形形色色的教學設計,我們有必要對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改革,讓集體備課產生更高的效應。
當然怎樣的形式更有效,我們始終在探索,不斷在完善。所有的改革,我們的宗旨是希望課堂能成為孩子的樂園,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樂園里健康快樂地成長。
(六)強化質量意識
質量問題是我們教師共同的課題,把質量作為課題來研究,我們要認真分析,及早規劃。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學校明確提出課堂作業必須在課堂內完成,不僅提高作業質量,也減輕了學生負擔,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休息調整。關注作業布置、作業批改與作業分析等,開學初已提出具體要求。
三、以教科研為平臺,讓智慧與有效同行
新教育實驗、校本研訓、教科研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構建智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服務的,相信我們的課堂會更智慧,我們的教學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