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平
摘要:新課程是我國現代教育根據當前社會發展情況和教學效果實施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教學的基礎上構建以綜合素質教育為基礎的知識教學模式。在面臨社會環境改變的情況下,通過多種科學化、科技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全面、自主、個性的發展。其中,小學語文學科文化性非常突出,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工具性特點。因此,本人針對這一問題并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新課程中教學的思考
關鍵字:小學語文教學;新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
一、新課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
(一)對于課程目標的要求
相比于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只重視學生認識文字和理解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下的現代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思想意識的培養,強調教學過程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的正確培養規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全面化的教育。
(二)對于課程內容的要求
我國現代教育事業要求教學一定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需求,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內容更具有實際教學意義,內容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多樣化。通過針對不同的教學目的來匹配相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獲取不同的語文知識,使多方面思維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和培養。
(三)對于課程教學位置的要求
教學是多角色同時進行的活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與學是兩個不同的群體。但是在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我們過度重視教的地位,忽略學的重要性,形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單方面教學。因此新課程改變了現代小學語文教師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地位平等互換,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話語權、自主權、選擇權,實現現代教學的實際意義。
二、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策略
(一)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維能力
要想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僅靠單一的課堂教授是做不到的,針對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僅憑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理解根本達不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尤其是語文科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多樣性、豐富性,更需要教師能夠在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創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初期,我會帶領學生學習大量的拼音字母,為學生將來學習漢字做基礎準備,我不但可以將拼音字母變得形象化(如:A像一座塔,B像一個小企鵝,C像彎月亮等)通過學生日常熟知的事物來加深學生對于拼音字母的認識,也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字母歌》,通過朗朗上口的歌謠幫助學生學習拼音的讀法和順序。當學生建立了一定的拼音基礎,我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拼音小游戲,先由教師說出一個拼音(如Zh),然后請學生回答帶有這個拼音的漢字(如:這、中、展、真等等),讓學生認識更多漢字的同時,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思考能力等多種綜合素質。
(二)擴大學習范圍,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存量
面對現代知識文化的不斷更新發展,課堂只能作為基礎知識教學的途徑,想要讓學生接受更加全面、豐富的語文知識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以外增加知識攝取方式、擴大知識范圍,借助家庭、社會、科技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實現這一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過程中,我在帶領學生學習生字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信息、網絡等名詞,初步認識網絡的用處,激發學生對于網絡和科技的興趣。在完成基本教學要求之后,我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使用網絡,感受網絡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與歡樂,鼓勵學生運用網絡來查找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資料和書籍,在課程知識內容基礎上進行深入的了解,體會在現代化社會中網絡科技的重要性。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用網絡來輔助學習?通過網絡能幫助自己實現哪些學習目的?在擴大學生學習范圍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學習意識,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存儲量。
(三)注重合作學習固然重要,但獨立思考亦不可少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一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并設置很多任務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非常的積極主動,小組間熱烈的進行討論,老師有時也會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還有的學生會離開自己原來的座位參與到別的小組中進行討論,課堂合作教學氣氛非常的熱烈。但是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這一點,有的將公開課上成了實驗課,將學生劃分小組為后面的合作做準備。整個教學過程都是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來實現的,認為只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就一定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其實不然,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不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應當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
所以,合作教學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提升教學效益中發前,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盡量使用引導、鼓勵的方法,強迫學生去做的話很有可能引發逆反心理。長期下去甚至會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厭煩,對之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教育事業發展中,新課程改革是必要且可行的,那么作為我國教育基礎的小學語文勢必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進行深入化的改革,不論是教學目的、教學實踐內容還是教學思考目標,我們都應該符合當下時代的發展、貼合社會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作用,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高燕.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知識文庫,2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