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原
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現代英語課程教學已經不是僅限于教師領讀,解釋詞義及講解課文、語法和句型,而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
一、有效地教育學生
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的情況下,直觀教學尤其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有發展之勢,英語中的直觀教學是指老師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運用教室里現有的人和物、所帶的實物、簡筆畫、教學掛圖、直觀教具以及電教設備和多媒體手段,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創設情景,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有其良好的針對性,不僅會消除學生的茫然、緊張、疲勞、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毛病,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好奇心、新奇感,因而由被動授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學習知識。首先自己就要做個快樂的教育者,不要輕易地把自己不好的情緒帶人到課堂上,一個快樂的人,面對學生的時候,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點和長處,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和短處;同時,老師必須做一些教育的準備,要鉆研,要機智,要忍耐;目光短淺、缺乏同情、感情易怒,是很難教育好學生的。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師益友這是對老師的另一種的解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意味著師生之間的交往上密切,在心里的距離縮短,在情感上的溝通共鳴,而且是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而發揮主動精神的催化劑,對教育的活動開展,教育成效的取得會起促進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是具有內在學習潛能的,而其潛能的開發有賴于他人的理解和信任。如果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情感的需要,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內部動力只有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而且融于民主化的學習氛圍中,才能起到促進學習的作用。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出不同的任務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務,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展其認知策略,培養其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三、因材施教
學生對新的知識基本掌握以后,可以在教師創設的任務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從而形成“活學活用”的能力。這一環節是學生形成知識遷移、能否將所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具備新知識點遷移要求的活動情景,即練習任務,供學生練習。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結合學習要求,自己設計一些與他們的生活、學習更接近的活動情景,然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創設的活動情景中。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興趣更濃,在語言的實踐中更容易迸發出創造性的“火花”來,學習效果特別明顯。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巨大的潛力和特點,老師要善于開掘它們。老師應該要認識到每個學生只是特點不同或潛力發揮不同,而非真正有優劣勢之分:在教學中要隨時留心觀察學生,了解他的潛能和特點;不要否認任何一個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能力,對學生暫時表現不好的地方,也完全可以加以培養和提高;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喚起了他們的創新意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當你以寬容和微笑面對他們時,他們也會以微笑和寬容來回報你,真正參與到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去。
在任務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他們通過設計相應的交際情景傳授新詞匯,新句型,新對話等,指導學生練習,對學生的學習目的、內容、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讓學生在合作中動口、動手、動腦,合作完成情景活動的任務,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相互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達到開拓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效果,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合作的形式,開發學生交往的潛能,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和諧互動的教學局面,充分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生是任務的完成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創設任務情景,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主體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