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斯
摘 要:順應時代需求,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訓教育,不僅要完善教師的基本知識技能,更要提升教學實踐能力優化教學結構體系,同時在中小學大力開展民族音樂教育,緊密結合我國教育改革號召,在創新實踐思考中不斷優化中小學音樂教育。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學;培訓創新;民族音樂
一、音樂教師技能與教學的結合
專業技能很強的舞臺表演者,不一定是稱職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他缺乏基本的教學能力與方法,同樣一名教師自身技能的高低也將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因此兩者相輔相成,基本功扎實同時又具備豐富教學能力的教師,一定能在實踐中成為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
音樂教師除自身基本技能的加強,首先要善于借助語言藝術來表達課堂內容,用情感體現來深化教學主題,使課堂生動富有藝術感染力,并通過演唱彈奏的現實情境來感染學生,加深音樂語言的理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其次要提高自彈自唱的能力,這對作品的第一印象以及學生音準的糾正都至關重要,同時使學生對歌曲的認知更準確。最后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歌唱教學比重較大,因此教師更需要提高演唱能力,教師高質量的范唱能夠激發學生歌唱興趣,更有利于掌握音樂的情感表達,同時深情的演唱能夠引起學生的音樂美感,提高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審美情操,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得以熏陶。
二、音樂教師培訓思考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音樂教學也應當與時俱進,在傳統理念的基礎上不斷嘗試突破,緊密結合信息化優勢,豐富音樂教學模式。
第一,豐富教師培訓模式以及創新培訓方法,針對不同教師實行不同培訓模式,提倡公開課來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激發教師的參加培訓的積極性。第二,加強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培訓,利用各類互聯網教學平臺實現多樣化培訓模式,這不僅能夠第一時間吸收最新知識并共享教育資源,同時能夠使各地教師相互學習借鑒。第三,教師培訓課程內容要多樣化,建立完善的培訓課程體系,除了音樂教學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外,要重點培訓教師的實踐組織能力和課堂創新能力。第四,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首先要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加大物資人力等基礎支持,切實優化培訓工作,為其創造良好條件。其次培訓工作需要始終堅持從教師實際出發,依據不同音樂教師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培訓需求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豐富課程內容并積極完善培訓模式 。第五,在信息化發展飛速的時代下,從全球各地引進先進的教育技術,將靈活多樣形式新穎的資源優勢引入培訓工作,從而豐富課堂教學。
三、民族音樂教育
我國教育改革將“弘揚民族音樂,理解文化多樣性”作為基本理念之一,把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中小學音樂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對學生民族自信與認同感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中小學教學肩負著向青少年一代傳授文化及正確價值觀的重任,我國青少年大部分授課來源于學校,因而學校音樂教學成為我國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中指出,在中小學大力開展民族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通過對我國各民族的優秀音樂作品及世界民族音樂文化獲得更好的感受與體驗,通過聆聽與欣賞民族音樂,體會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積極價值觀。因此培養高質量的音樂教師對于弘揚民族音樂起到關鍵作用。目前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對民族音樂的教學處于較為匱乏的階段,教師自身對民族音樂教學的理念也處于薄弱環節,如果不加強教師對民族音樂的重視,意識不到教學承擔著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性,必然會出現民族音樂教育落后等情況。因而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學校教學功能,引領學生鑒賞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對于各民族優秀音樂的濃厚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理解傳承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同時理解世界其他音樂文化有助于學生理解世界多云文化。作為學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應當在進行民族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搜集探索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歷史人文地理,讓學生在理解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去鑒賞作品,引導學生探索民族文化,使其在民族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民族認同感,提高對民族意識與愛國精神升華,從而能夠更好的傳承發揚我國優秀民族音樂。
結語
加強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完善教師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堅持從自身實際出發,融合培訓創新理念,吸收現代化先進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中善于發現規律去教學實踐,并通過科學方法開展教學工作,從而豐富和完善教學理念,提升了專業基本功和教學質量。同時在中小學校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教學,是實現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的關鍵點,培養學生民族認同感,引導學生鑒賞民族音樂,成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參考文獻
[1]劉沛.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
[2]王耀華.《許常惠教授的民族音樂教育思想》[M].《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