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羅佳明 供圖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十三五”期,四川以服務國省重大戰略為導向,積極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克服區域發展差距大、資金籌措難度大、地質災害影響大三重困難,深入貫徹交通運輸部“改革攻堅、養護轉型、管理升級、服務提質”十六字方針,以“五個堅持”為抓手,切實構建“五大體系”,持續推動公路養護管理高質量發展,為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雅康高速瀘定大渡河大橋
路網規模大近年來,四川持續高位推進公路建設,連續10年投資超千億元,公路總里程達39.4萬公里,位列全國第一,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140公里,位居全國第三,覆蓋全省21個市(州)、137個縣(市、區),形成25條出川大通道;普通國省干線公路3.9萬公里,二級(注: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三級公路)及以上普通國省道實現所有縣級節點全覆蓋;農村公路34.7萬公里,位居全國第一,高質量完成村村通硬化路兜底目標,成功創建10個“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路網通達深度和覆蓋廣度逐年提升。
橋隧占比高四川省共有公路橋梁4.5萬座,隧道1502座,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新建高速公路大多位于盆周山嶺重丘區,橋隧比高達80%,瀘定大渡河特大橋、赤水河紅軍特大橋、米倉山隧道等一批超級工程相繼建成通車。
發展不平衡從區域角度看,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等條件較好的地區,公路交通發展快,路網密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但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攀西經濟區等地區路網密度卻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路網結構看,全省仍有部分縣不通高速;干線公路短板明顯,特別是普通省道的整體通行能力還不高、高等級公路比例偏低。
地質災害影響大四川全省52%的區域海拔大于3000米,76%區域為強震區,地形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地震、地災、洪水等災害頻發,近年來,接連發生九寨溝地震、汶川特大泥石流、雅西高速邊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僅2020年一年,就因洪災造成國省干線公路斷道759處,給公路養護管理帶來極大挑戰。
養護資金缺口大四川全省公路里程長、橋梁隧道多,養護管理工作任務繁重,但由于經濟欠發達,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三州地區財力薄弱,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籌資能力和融資渠道有限,基本依靠中央轉移支付開展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導致養護專項資金缺口大,工作推進困難。
“十三五”期間,四川省累計投入養護專項資金565億元,大力推進橋隧安全提升等專項行動,實施1.38萬公里大中修及預防性養護,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居全國前列,一、二類橋隧占比達90%以上,“十三五”國評綜合排名第10位,較“十二五”期提升8名。
作為全國首批撤站試點省份,四川高效打贏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攻堅戰,及時實現跨省無阻斷高效通行;持續加大ETC推廣普及,用戶總數突破1050萬,使用率居全國前三,實現不停車便捷收費。多方聯動、快速反應,高效處置九寨溝地震、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洪、雅西高速姚河壩大橋高位塌方等重大自然災害,獲部省領導認可,群眾點贊。建成路網運行調度監測及應急指揮中心,集中調閱3萬余條路網監控視頻,動態監測路網運行,及時發布路況信息,科學調度人員和物資,保障路網運行安全暢通。

甘孜州公路管理局石渠分局海子山養護管理站的養護人員開展冬季除雪鏟冰保通作業
大力實施橋隧整治和路網改造專項行動,建設溜索改橋77座、渡改橋450座,建成生命防護工程3.3萬公里,實現國省縣鄉道臨水臨崖高差3米以上路段安保工程全覆蓋。探索建設視線誘導設施和霧天防撞系統,社會反響良好,受到國家部委肯定。實現高速公路入口稱重全覆蓋,違法超限貨車高速公路“零駛入”,因超限引發的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零發生”。開展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建設試點,成功搭建省級橋隧安全風險監測平臺,試點橋梁安全風險實時預警。
大力實施開展“廁所革命”、司機之家、充電樁建設等工作,持續推進交旅融合發展,成功創建全國百佳示范服務區5對、優秀服務區22對,成功打造國道318線康定至雅江段、國道248線九紅路等10條“交通+旅游”示范路,讓公眾出行體驗更加美好。建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雙向評價、全國通行”的大件運輸許可模式,落實“四減”(減材料、減環節、減流程、減時間)要求,在辦件量連年穩居全國第一的情況下,實現“零差評、最滿意”,入選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設創新實踐案例,并作為四川“放管服”改革經驗上報國務院辦公廳。
建立公路養護管理與科學決策系統,開發“蜀路通”App,搭建“BIM+GIS”數字化養護系統平臺,實現養護決策科學化、養護管理精細化。建立西南地區首個全天候、全路段、全局融合的車路協同測試場,先行先試,為交通強國試點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國道213線松潘公路分局尕力臺大修路段引進就地熱再生技術

國道248線紅原縣大中修作業中的“傳、幫、帶”
出臺《四川省高速公路條例》《四川省農村公路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養護管理指標體系納入市(州)政府績效考核,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實施《四川省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與工程和服務質量掛鉤管理辦法》,開展服務質量評價,倒逼工程質量與服務水平提升。
高速公路管理建立了地方政府牽頭,交通執法、公安交警、運營單位共同參與的“一路四方”聯動機制,健全了“一制度三機制”(聯席會議制度、普法宣傳教育機制、聯合檢查機制、應急處突機制),探索高速公路管養的“四川模式”。
建立“政府主導、行業監管、部門聯動”的源頭治理和“聯合執法、一站式查處”的治超路面管控機制,嚴格實行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管控、出口倒查追責,并與普通國省干線治超協調聯動,形成全省“一張網”整治的高壓態勢。
建成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物資儲備中心,組建500人規模的省級專業救援隊伍,裝備無人駕駛步履式挖掘機、全地面長臂起重機等高科技設備,常態化開展聯合應急演練,基本形成完善的應急指揮救援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依托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提前研判重大節假日路網運行趨勢,發布出行指南,加強值班值守,保障公眾出行便捷順暢。借鑒先進經驗,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川味”濃郁的主題服務區,提升出行服務品質。
加強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編制平安智慧高速總體技術框架和標準,推廣“四新技術”應用,制定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溫拌改性瀝青應用技術等標準規范,提升養護科技含量。
下一步,四川省將按照《“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規劃綱要》總體部署和全國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會議精神要求,加快推動全省公路養護管理的“五個一工程”,全力推進“交通強省”建設。

阿壩州小金縣農村公路
加快推進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法規制度和運行機制,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深化公路養護供給側改革,逐步構建“市場供應為主、政府兜底保障為輔”的供給模式,建立財權事權統一、權力責任匹配的公路養護管理體系。
科學編制好《四川省“十四五”養護發展規劃》,在夯實責任體系、完善資金保障、加強能力建設、強化本質安全、提高服務水平等方面合理制定發展目標,健全公路管養長效機制,促進公路養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制定市場準入、信用評價管理、養護作業招投標、質量考核評價等配套制度,大力培育市場主體,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養護市場,優化公路養護營商環境。
引進一批專業技術強、業務水平高的復合型人才,優化養護人員結構配置,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職工隊伍;組建公路養護行業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專家庫,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為全省公路養護行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撐。
強化各級公路管理機構監管職責,構建公路養護考核評價體系,探索將公路養護質量、路網服務和運行安全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逐步引入社會監督,健全考評問責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干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