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楊衛東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99%的設計院都是在條框的限定下艱難發展起來的,以華設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設集團”)為例,其前身為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僅從企業名稱來看,發展方向與業務領域被限定,即只能從事江蘇省內的交通規劃設計業務。在經歷改革后,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更名為華設集團,實現了從“1”到“N”的突破,“1”即立足江蘇、立足交通,“N”即走向全國、走向全產業鏈、走向全基礎設施領域,而這不僅是華設集團的未來,更是全國交通企業需要面向的未來。
自2005年改革后,華設集團搖身一變,從省級設計院發展成為上市公司,直至現在成為全國排名第6的工程咨詢設計集團,各項營業指標多年保持高速增長,企業發展處于持續上升階段,關于推動企業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總結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近40年來,我國涉及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始終保持高速發展狀態,未來40年,國民經濟將進入新常態,將處于中低速增長階段,面對新格局,如何快速成長,將成為交通設計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和巨大挑戰。
地利回顧華設集團的發展歷程,公司以改革、上市為動力,搶抓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化等戰略機遇,獲得了大量的發展紅利,同時因為身處長三角地區,外部環境、市場資源、人才資源以及工作方式,都為華設集團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創造了很多有利條件。
人和華設擁有一大批具有拼搏精神的老員工,這是華設集團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事實上,放眼全國,正是一代代交通人不斷的辛勤付出和奮斗精神,成就了今天中國交通運輸事業輝煌的建設成就,并走向全世界。

華設集團開展團體活動。
中國設計行業一直以來缺少龍頭企業,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行業頭部的幾家設計院,純設計業務板塊年均產值普遍低于100億元,與世界級大型工程咨詢公司之間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就華設集團而言,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數字化轉型、企業傳承以及核心競爭力等企業發展深層次問題,這也說明持續力、驅動力和競爭力建設對于華設集團乃至行業內其他相關設計企業的未來至關重要。
持續力如何保持華設集團的基業長青,如何實現華設集團的事業代代相傳,不僅需要從簡單地培養接班人入手,更需要構建一個資本和華設集團共贏的權力交接機制,提升華設集團的持續力。
驅動力固有觀念認為,企業的驅動力源于體制和機制的建設,但在華設集團上市后,如何進一步激勵老員工,同時讓年輕員工脫穎而出,為他們提供上升通道和事業平臺,實現企業新老發展動能的轉換成為了華設集團面臨的新挑戰。
競爭力目前,行業設計單位的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以高速公路工程設計為例,幾乎所有的省級交通設計院都擁有相關業務,因此,華設集團以“智慧高速”設計作為突破口,力爭做成全國的標桿和樣板工程。但在“新基建”時代,土木工程的技術地位進一步下降,改以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化技術為主導,因此,未來華設集團可能面臨來自于非同行例如華為、阿里、騰訊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壓力。
溯本求源,設計行業是一項公共事業,無論是推動交通發展,還是建設宜居城市,華設集團都是公共產品的供應商,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和行業使命。因此,華設集團努力將每個項目都打造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兼具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經典作品。同時,華設始終以客戶的利益為中心,通過拼搏者文化建設、未來合伙人制度,構建“員工-客戶-用戶-股東-合作伙伴”的“利益-事業-命運”多級共同體,讓真正為華設集團事業奮斗的員工成為接班人和企業未來的所有者。

華設集團為全國排名第6的工程咨詢設計集團。
華設集團始終聚焦交通和城市兩個領域,并且堅持更加深入透徹地開展工作,想要成為中國領先的工程咨詢公司,在規模、人才、體制機制、治理體系、市場體系、業務體系、研發創新、企業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要實現全面領先。因此,華設集團品牌戰略的終極目標是從技術輸出、人才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走向行業影響力和企業文化輸出,打造優秀民族工程咨詢設計品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華設品牌形象。
華設集團堅持打造價值創造型總部后臺,堅持“集體決策、個人負責”的發展理念。同時,強化中臺賦能水平建設,在管理上,能夠為所有分子公司、業務單位提供管理的支撐和服務;在技術上,數據中心、研發中心圍繞數字化、產業化、平臺化構建核心競爭力。提升前臺執行的操作效率和品質,提高客戶滿意度,通過多專業協同,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
大市場華設集團密切關注未來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方向,一是地域性,華設集團非常關注長三角、珠三角、成渝、京津冀經濟圈,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設計市場,為尋找目標客戶做充分準備;二是產業鏈,目前EPC(工程總承包)占比越來越高,以設計牽頭或者設計施工組成聯合體的工程項目占比已經超過20%,設計施工一體化將是工程咨詢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華設集團也將朝這一未來發展方向持續發力。
大客戶所謂大客戶,不單指合作對象體量大,而是合作的可持續化。對華設集團而言,大客戶是黏性高且能夠持續開展業務合作的客戶。交通設計院基本是以項目為核心的單位,客戶黏性只能依靠微弱的聯系維持,因此,下一步要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也是華設集團需要面對的新問題。
大品牌品牌文化時代已經來臨,無論在管理還是能力上,華設集團都已經跨出地域和行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品牌之路,未來的目標是成為領軍企業。
數字化數字化是未來設計行業的必由之路,而數字化必須以設計手段的數字化為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感知能力,這是打開物理世界通往數字世界大門的鑰匙,日后華設集團也會向華為、阿里、騰訊等專業大型互聯網公司學習,提升自身數字化水平,爭取早日趕超。
平臺化平臺化的核心在于如何提升企業集團的賦能水平,未來華設集團將努力融入到全球體系當中去,匯聚全世界最優質的資源和團隊,從而提升華設集團的創意創新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基于目前華設業務架構的生態圈。
產業化當前,“設計+產業化”擁有無限可能,以滬寧高速沿線服務區為例,以前大部分服務區營收能力較差甚至出現虧損情況,后來華設集團建筑團隊利用大數據手段,分析滬寧高速公路的人流、車流數據,并精準設計和匹配司乘消費需求,徹底改變了過去服務區的商業邏輯,迅速扭虧為盈,甚至在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滬寧高速沿線的6對服務區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網紅服務區。

由華設集團設計的“南京眼”青奧景觀步行橋。
華設集團是一家設計企業,設計師們已經習慣于按照各種規范、條例去做事。未來,華設集團的創新模式仍然以市場為導向,尤其是在土木工程與智能、綠色技術的深度融合方面,以設計、研發作為切入口,系統打造創新體系,從而帶動華設的產業化發展。
華設集團前身省屬設計院,主要以“工程師文化”、工匠精神、重視技術為第一主題;改革完成后,華設集團開始學習華為公司,更加關注客戶滿意度,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生產和管理流程;而現在,如何讓企業、股東和90后、00后等年輕員工融為一體,共同發展,成為華設集團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2020年,華設成立60周年慶典期間,集團舉辦了首屆美食音樂節,青年員工參與度和評價較高,團隊凝聚力提升效果顯著。未來,華設集團還將進一步策劃、舉辦更多活動,構建開放、包容、時尚、健康的企業文化氛圍,讓更多的員工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的進程中來。同時,華設集團提出“三個文化”,即“工程師文化”“拼搏者文化”和“家文化”,既要實現企業的成功、客戶的成功,也要關注員工的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
人才體系建設的關鍵是如何發現、評價和激勵人才。以前,評價人才的標準主要是績效、指標以及市場影響力。現在,人才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度,與企業戰略方向的一致性,能否將公司作為自身事業的起點和平臺,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此,華設集團在建設人才體系過程中,堅持做到分配機制的公平、公正、公開,將分配機制轉化為激勵人才的驅動力,從而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同時,以多樣化的方式激勵90后、00后年輕員工,不僅注重利益驅動,更從個人發展和事業平臺方面給予員工關注和成長空間。
在面向交通強國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華設集團將通過優秀的作品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將通過做強一個有歷史責任的企業回報社會,將通過不斷創新與迭代保持基業長青,將通過真誠合作、攜手眾多伙伴共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