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章海軍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廣州北環高速公路的發展成為了廣東乃至全國高速公路的發展縮影,見證著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從稚嫩走向成熟的歷程……

廣州北環高速公路
廣州北環高速公路(以下簡稱“北環高速”)是我國第一條環城高速,全長21.65公里,西連廣佛高速,東接廣深高速,扼守著從廣州北部進入城區的主要交通咽喉。
高速公路建設是我國通向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高速公路也在蓬勃發展。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北環高速的發展成為了廣東乃至全國高速公路的發展縮影,見證著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從稚嫩走向成熟的歷程。
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下,全國各地紛紛把交通作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先行產業,掀起了修建高速公路的熱潮。北環高速于1987年動工建設,在高速公路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北環高速建成之前,廣州因交通基礎設施尚未完善,堵車現象非常嚴重,曾出現“羊城無處不擁堵”的嚴重局面。1993年12月18日,北環高速全線通車,進出廣州的排隊車龍逐漸消失,行車時間由1至2小時縮短到20分鐘左右,極大地紓解了廣州的交通壓力,對促進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籌建之初,資金來源是困擾北環高速的最大難題。為緩解資金壓力,在國家與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北環高速引入外資,走上了利用外資貸款建設、中外合作經營高速公路的道路。期間,北環高速解決了投資量大、利益分配有爭議等問題,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鑄就了這條連接廣州與港澳的交通樞紐,為中外合作建設高速公路積累了重要經驗。通車20多年來,北環高速通行量與日俱增。據統計,目前北環高速最高日車流量達44.8萬輛次,是廣東省乃至全國車流量密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這條連接了珠三角地區的道路樞紐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作為全國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之一,北環高速在當時缺乏統一標準參考的情況下,一直在不斷摸索、完善,提升服務水平。
在收費方式上,北環高速多次對技術進行革新,讓通行更順暢。1990年,北環高速第一代封閉式電子收費系統采用了北京交科院電子收費技術,形成了出口自動計算費率、設備打印路費發票的收費模式,實現了收費站報表自動統計和車道監控的二級管理功能。1994年,北環高速引進了法國GEA磁卡收費技術,這是當時全國第一套,也是當時最先進的收費監控設備。這套技術的投用,為后來國內高速公路收費管理模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借鑒;同時,通過技術攻關,北環高速還實現了收費磁卡國產化,大大降低了磁卡發票成本。2004年,北環高速率先在廣東省內使用IC卡技術,將運行了10年之久的法國GEA收費系統改造成國產IC卡收費系統。IC卡收費系統技術的出現,直接推進了2005年北環高速與機場高速、西二環、北二環、華南快速、東南西環在廣東率先實現片區聯網的收費模式,并于2012年實現了廣州片區聯網收費,打通了曾經的亞洲第一大收費站——廣氮收費站;同年,IC卡入口自助發卡設備在北環高速率先應用。2017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收費自動化、智能化成為高速行業發展的一大潮流,但當時大部分路段收費亭卻仍停留在較初級的階段,普遍存在缺乏統一標準,管理、維護、更換費用高,工作環境和安全性能較差,部分功能落后等情況,北環高速順應時代潮流,勇于創新,成功研發了一體化智慧收費亭,不僅改善了崗亭內外環境,又集人工和自動收費于一體,提高了收費工作效率和智能化程度,節約了營運成本。2018年,北環高速開展通行費移動支付,是廣東省最早使用移動支付的路段之一,大大加快了收費通行速率,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為司乘人員出行提供了便捷服務。

北環高速一體化智慧收費亭
在道路養護方面,北環高速一直強化路面養護措施,確保道路質量穩定。2010年廣州市舉辦亞運會時,北環高速作為廣州市的交通要道承擔了迎送國內外賓客和連接主要比賽賽場的任務,但是由于10多年來北環高速一直處于超負荷運行的狀態,加上道路設計標準低及先天施工技術的不足,北環高速路面的各種病害開始暴發性出現,特別是橋梁和高架路段的病害十分嚴重。因此,為徹底改變北環高速的道路面貌,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北環高速以巨大的決心和勇氣,果斷全封閉實施北環大修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創新性地采取了“雙向局部全封閉施工”方案,組織所有參建單位實踐摸索,先后克服了施工及交通組織等系列難題,不斷提高作業效率。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工程順利完工,大大提高了北環高速的道路通行能力,使廣州城市交通面貌得到提升。施工的順利進行,體現了北環高速人勇于擔當、迎難而上的信心與勇氣。
在日常養護工作中,北環高速不斷加快在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等方面的突破,保證北環高速暢通、安全、舒適。通過加大道路養護精細化管理力度,北環高速作為一條已開通20多年的老路,仍然呈現出嶄新的面貌,滿足了過往司乘人員高品質的出行需求。
近年來,北環高速積極響應黨和國家實施科技創新戰略的號召,大力推進高速公路的科技創新工作,研發出通航橋梁防撞預警系統、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橋梁關鍵技術、高速公路智慧管理平臺等一批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創新項目,持續為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貢獻經驗。
北環高速人秉持“讓過往司機更滿意、為愉快生活而工作”的宗旨,在行業內率先提出經營高速公路的管理理念,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了讓過往司乘人員更滿意,北環高速全體員工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實現了收費服務從不自覺到自覺、從一般化到標準化的發展,形成了切合實際、具有較強可操作性與實踐性的“收費優質服務四要素執行規范”,即執行注視、點頭、微笑和揚手四個動作標準,并通過補充、完善,最終演變成行業范本之一。
同時,為改變國內高速公路營運管理缺乏規范性指引的現象,公司骨干深入生產實際,把工作經驗整理匯編成《高速公路營運管理實務》,填補了國內關于高速公路營運管理文獻的空白。北環高速的管理模式不僅為我國高速公路的營運管理作出很多積極探索,而且通過大力創立全員創新機制,為員工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干的機會,培養了一批有經驗、有能力的骨干員工,為交通行業持續輸送優秀人才。
路通、財通、政通,高速公路路網的完善,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反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發展,也給高速公路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40余年的時間里,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躍居世界第一。這一發展歷程,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的縮影,更是中國騰飛的縮影。
以北環高速人為代表的交通人,在我國交通建設的進程中從未放棄探索,邁出了堅實的腳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也將繼續推動我國由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