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

廖漢生(1911—2006)一生戰功卓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賀龍的親外甥女婿。他與賀龍一家的革命情誼為后人傳頌。
走上革命道路
1911年11月14日,廖漢生出生在湖南湘西桑植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當時正值辛亥革命,父親廖蘭湘便給他取名為“漢生”。
廖蘭湘家與賀龍家相隔不遠,廖蘭湘是當地有名的教書先生,賀龍很敬重他,二人是朋友。1916年,賀龍為響應蔡鍔反袁護國揭竿而起,邀請廖蘭湘入伙。但廖蘭湘認為自己走的是教育振興家鄉之路,與賀龍武裝打天下的路不同,一開始婉言謝絕,但后來還是到賀龍的獨立營當了副官。
有人稱湘西為“中國的盲腸”,明清以來,幾百年間匪患不絕。桑植縣又是湘西的核心區域,素來民風強悍。廖漢生從小就膽大過人,幾十年后他曾回憶,在他七八歲時,有一天,賀龍帶隊伍經過廖漢生家門口,他和另一個小孩跑到路邊田埂上看,只見一支隊伍走過來,其中一位士兵身后背著幾根“大令”,這“大令”跟古代戲里的令箭一樣,代表著長官……下級見了都要向它敬禮。廖漢生正看得入神,一位留著一字胡的軍官來到面前,他就是賀龍,賀龍笑瞇瞇地問:“你是誰家的小孩呀?膽子這么大,敢看兵喲!”當賀龍得知眼前的這個小孩就是自己軍中廖蘭湘的兒子后,很是高興。(《廖漢生回憶錄》)
廖漢生的機靈和膽大給賀龍留下很深的印象。過了一些時候,賀龍對廖蘭湘說,想把自己二姐賀戊姐的女兒許給廖漢生,廖蘭湘自然同意。不久,這門親事就定下來了。
廖漢生10歲那年,父親廖蘭湘病逝在賀龍軍中,賀龍的大姐賀民英親自把廖蘭湘的靈柩送回老家安葬。第二年,廖漢生到桑植縣城讀小學。此后,廖漢生家一直得到賀龍大姐一家的照顧。
1924年秋冬,賀龍參加北伐后返回澧州。1925年過年后,他把二姐的大兒子和廖漢生一起送到常德第二師范附小讀書,給了每人100元大洋做學費和伙食費。
1926年暑假,廖漢生回到家鄉,聽說賀龍率軍參加北伐,便和賀龍的妹妹賀戎姑準備去找賀龍,剛出桑植縣境,便聽說賀龍已離開常德,倆人只好作罷。后來,因為沒錢交學費,廖漢生只好輟學回到家鄉。
此時,南方各省的農民運動風起云涌,湘西雖然地處偏僻,也不例外,廖漢生也投入其中。不久,國民黨開始鎮壓農民運動,15歲的廖漢生只好投奔賀龍姐妹的隊伍,原只打算避避風頭,不料竟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跟隨賀龍姐妹打游擊
賀龍一共有兄弟姊妹7人,賀民英是老大,婚后與丈夫組建民間武裝保家護院,1922年丈夫被害后,她繼續掌管這支隊伍。賀龍的幾位姐妹中,以大姐賀民英、二姐賀戊姐(即廖漢生的岳母)和幺妹賀滿姑最有名。
1928年春,南昌起義失敗后,賀龍、周逸群、盧冬生等7人受中共中央指派,到湘鄂西開展武裝斗爭。廖漢生在他的回憶錄中記下賀龍回到家鄉時的情景:“在賀龍家里,賀戊姐、滿姑姑、戎姑和我們一些親戚來見賀龍,遠近各村的鄉親們來了,跟隨賀龍參加北伐戰爭、南昌暴動的老部下們來了,桑植四區八鄉那些團防老爺、‘文武百官、所有的頭面人物都來了,連堂堂的縣長大人也坐著轎子從20公里外的縣城趕來‘朝拜賀龍。那幾天,洪家關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賀龍明確地告訴大家,他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這次回來,就是要拉隊伍和國民黨干。賀民英帶頭把自己40多人的隊伍交給賀龍,很快,賀龍就拉起一支3000人的隊伍。
不久,賀龍率軍攻占桑植縣城,但在敵人重兵進攻下被迫撤離,部隊被打散。賀龍把姐妹們原來的隊伍退還她們,自己率余部撤往洪家關,在那里重新拉起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后來退往與湖北交界的大山中。廖漢生向賀龍提出跟他走,賀龍不同意,執意要廖漢生繼續留在賀民英那里。
賀家姐妹的隊伍也被敵人打散,賀戊姐帶著一對兒女和廖漢生單獨活動。
1928年冬天,賀戊姐派廖漢生找到賀龍,此時賀龍的工農革命軍只剩下91人、72條槍。賀龍讓廖漢生去找賀民英。幾個月后,賀龍隊伍得到擴大,他率部攻下鶴峰縣城,6月又攻占桑植,形成以鶴峰、桑植為中心的湘鄂邊蘇區,賀民英帶著廖漢生他們回到賀龍身邊。不久,賀龍派廖漢生到農會組織農民。1930年春,賀龍奉命率紅四軍前往洪湖,與周逸群、段德昌領導的紅六軍會合。廖漢生隨賀民英游擊隊繼續在家鄉堅持斗爭。
1930年底,紅軍從洪湖回到鶴峰。1931年,賀龍第二次奉命率紅三軍前往洪湖,在蘇區留下1個獨立師,由王炳南、陳協民領導堅持斗爭,廖漢生則隨賀民英上四門巖。
四門巖是桑植與鶴峰交界處一險要山區,易守難攻。賀民英這支游擊隊雖然沒有紅軍的名號,但干的事卻與紅軍一樣。全隊20多人,都是賀家子弟。敵人雖多次圍攻他們,但由于地勢險要,敵人人多了上不了山,人少了又打不過游擊隊;而且如果湖北的敵人來,廖漢生他們就往湖南跑,湖南的敵軍來,他們又往湖北跑。他們還在山中開荒種地,經常與中共黨組織和紅軍保持密切聯系,形勢緊張時,連中共湘鄂邊特委機關和紅軍傷病員也來他們這邊隱藏。
1933年初,山上糧食極為困難,賀民英只得派廖漢生帶人下山去找糧食。廖漢生他們下山后,意外遇到紅三軍,見到賀龍和關向應。原來,在湘鄂西根據地的3萬紅軍,由于夏曦的4次“大肅反”,導致紅軍只剩下幾千人。廖漢生連忙回到山上,把賀龍回來的消息告訴賀民英,賀民英立即帶領山上的游擊隊來到賀龍駐地。
幾十年后廖漢生回憶:賀民英再一次向賀龍提出加入共產黨,“我跟共產黨干也有這么多年了,我要加入共產黨。”關向應政委回答她:“大姐,你有你的關系,你有你的影響,留在外邊,活動起來更方便些。”聽到這番話,賀民英便沒再說什么。當時,一旁的廖漢生也再次提出跟賀龍走。然而,賀民英和賀戊姐都不同意,廖漢生死活不聽,“以前都是你們拉著我,要不我早就在紅軍里了。這次不行,我一定要走。”他的岳母賀戊姐急得哭起來,賀龍也發了話,廖漢生只好再次作罷。
1933年5月初,賀民英率游擊隊來到一個叫作洞長灣的地方,正值湘西緊張的農忙插秧季節,賀民英讓游擊隊員回家幫助插秧。
5月6日拂曉,由于當地農會出了叛徒,敵人分別包圍了賀民英等人住的兩棟房屋。
在廖漢生他們這邊,當哨兵被敵人殺害后,紅軍團長向剛立即背起廖漢生的女兒沖出去。廖漢生一邊向敵人還擊,一邊大喊著讓屋內的人趕快跑出去,屋子里的人都沖出來后,便繞到屋后上了山;與此同時,賀民英她們那邊也打了起來。幾十年后廖漢生回憶道,賀民英提槍沖出門,被一顆子彈打斷了右腿,她跪在門邊向敵人還擊。7歲的向軒爬到她身邊,要扶她起來,賀民英把手槍塞給他說:“快走,找大舅去,報仇!”賀民英的表弟徐渙然沖過來要背上賀民英走,但因肩胛中槍,背不動。這時,一顆子彈打中賀民英的腹部,賀民英當場犧牲。
廖漢生帶著沖出來的人在山上和敵人對射,這時,向剛帶著附近召集來的赤衛隊員趕來,敵人慌忙逃走。
廖漢生和游擊隊員返回駐地,只見賀民英倒在屋邊,賀戊姐被敵人退走時槍殺在水田里,廖漢生的妻子和兩歲的兒子被敵人抓走。把賀民英姐妹和犧牲的同志安葬后,廖漢生他們前往紅三軍駐地。
賀龍聽到兩個姐姐犧牲的消息,悲痛欲絕。
賀龍介紹入黨
此后,廖漢生擔任鶴峰縣第四游擊大隊副大隊長。7月,賀龍把廖漢生調到紅三軍,廖漢生終于成為一名正式的紅軍戰士。
不久,經賀龍、關向應介紹,廖漢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紅三軍政治部秘書、紅九師政委。1934年10月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后,廖漢生任紅二軍團六師政委,率部參加開辟湘鄂川黔蘇區的一系列戰斗。
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18000多名紅軍將士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等率領下,從賀龍家鄉桑植縣劉家坪出發,踏上長征的征途。
在這支隊伍中,賀龍的親戚和鄉親有不少人在長征中犧牲;賀龍的夫人蹇先任和剛出生18天的女兒賀捷生、蹇先任的妹妹蹇先佛、廖漢生和小舅子肖慶云、賀龍的堂弟賀文玳等走完了長征。
賀滿姑的兒子、年僅9歲的向軒也參加了長征,到達陜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解放軍總政治部認定向軒的軍齡從賀民英犧牲的1933年5月6日算起,因為這一天,7歲的向軒拿起賀民英給他的槍參加了戰斗,向軒成為中國官方認定的“中國最小的紅軍戰士”。向軒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上校。1982年離休,享受副軍職待遇。
廖漢生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歷任青海省軍政委員會主任,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北京軍區政委和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2006年10月5日,廖漢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