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伏地驚雷掃敵頑英雄浩氣貫長空

2021-10-20 08:01:37三土
輕兵器 2021年10期

三土

1962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教學片《地雷戰》,將這一獨特戰法的影響擴大到了幾代人

歷史篇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使用地雷的地域范圍十分廣泛,北至關外的茫茫雪原,南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島,哪里有日寇,哪里就出現它的身影。特別是在我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根據地,對地雷的制造和使用更是給予高度重視。早在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每個游擊根據地,都必須盡量設法建立小的兵工廠,辦到自制彈藥、步槍、手榴彈等的程度,使游擊戰爭無軍火缺乏之虞”。中央軍委也一再強調地雷等在游擊戰爭條件下可以自制的群眾性武器的重要性,“……只有依靠群眾性的落后武器,依靠這些武器的數量,使敵人到處因我們的手榴彈、地雷、土槍、土炮而疲于奔命”。中央軍委于1941年初,發出“關于普遍設立炸彈(手榴彈和地雷的通稱)制造廠”的指示。同年6月,朱德、彭德懷聯名頒布《關于大量制造地雷的訓令》,要求各軍區根據具體環境和條件“大批制造各種式樣的地雷和魚雷(指具有防水功能的地雷)”。11月7日,中央軍委在《關于民兵的武器問題的指示》中,再次指出:“在目前條件下,兵工生產的基本方針應當是修理槍械、翻造子彈,特別是大量生產手榴彈、地雷等……”雖然抗戰期間,七大主要抗日根據地軍民都曾不同規模地運用地雷對日偽軍作戰,但要說到對地雷戰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長期將其作為敵后游擊戰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根據地系統、廣泛地開展群眾性爆炸運動,涌現過大批“地雷大王”和“爆炸英雄”,并且取得過顯著戰果的,當屬晉察冀和山東兩大根據地。

地雷戰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圖為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抗日游擊戰”浮雕從草稿到成品的變化(從上至下分別為1953年草圖、1954年泥塑稿、1956年泥塑稿和19 57年漢白玉雕刻成品),地雷、埋雷工具和民兵形象始終是其中必備的元素

晉察冀邊區位于山西、察哈爾、河北三省交界處,于1937年秋開創,是全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從1938年開始,晉察冀大力發展人民武裝,自衛隊等各種民兵組織遍及邊區每個村莊。但在這一時期,民兵還沒有廣泛使用地雷這種武器,少數戰例都是由八路軍主力和地方部隊進行的,主要用作交通破襲和伏擊作戰。如1939年9月14日,八路軍曾在溫湯東公路上埋設地雷2顆,炸死日寇20余名;同月29日,又在石莊至平嶺公路上埋地雷數十顆,炸毀日寇汽車8輛,斃敵指揮官1名、士兵40名(《八路軍軍政雜志》一卷十期)。在此之前的1939年1月31日,由甄鳳山率領的冀中三分區五大隊,趁天降大雪,在定縣東關八里店村附近公路上埋設50顆拉火地雷,并在公路兩側溝內布設大批拉火繩系在鼠夾上的手榴彈,共摧毀坦克1輛、汽車多輛,炸死日軍60人,勝利完成阻擊由定縣出發救援高陽之敵的任務。

地雷戰與地道戰、麻雀戰等一道,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尤其是根據地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是抗日戰爭的象征和標志

在正規軍及地方部隊取得戰果的鼓舞下,冀中地區逐步開始將地雷運用于反“掃蕩”、反“蠶食”斗爭。1940年春季反“掃蕩”時,安國縣東趙、西寇兩村民兵,將2枚手榴彈埋設在大路上,拉火引爆,炸死2名偽軍,這被視為整個冀中地區地雷戰的開端。在各級武委會大力推動下,各地開始積極仿效。1940年夏季,七分區青救會在定縣造彈廠附近,率先開辦爆炸人員訓練班,第一期抽調30多名有一定作戰經驗的武委會和民兵干部參加,教學內容著重結合敵人“掃蕩”和破壞活動特點,教授民兵作戰方法及地雷、手榴彈等爆炸物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土法翻砂制造雷殼、配制土炸藥和組裝技術等,訓練方法包括口授、簡易圖解和實物觀摩。這批學員回去后,成為日后開展地雷戰的骨干。接著,七分區武委會又相繼舉辦數次爆破訓練班,為廣泛推廣爆炸斗爭打下了基礎。為確保保密和安全,七分區還指示各村都要建立專門爆炸小組,責成設有翻砂廠的縣制造和供應雷殼,另外鼓勵各地收集可利用的舊炮彈和鐵罐等容器制造地雷。到次年4、5月間,七分區大多數村莊已經掌握了黑火藥、土地雷等的自制技術,使得地雷戰逐步成為一項群眾性運動。

1938年10月,毛澤東(右一)與朱德(中)、賀龍(左一)在六屆六中全會主席臺上交談

晉察冀根據地不僅地雷戰開展得最為有聲有色,其創辦的《晉察冀畫報》也保留了地雷戰的許多珍貴資料

成功運用地雷取得八里店伏擊戰勝利的甄鳳山(19 03~1972年),先后擔任晉察冀邊區三分區五大隊隊長、鐵道支隊隊長、三分區司令員等職務,曾長期在定縣周邊從事游擊戰,是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原型之一

1941年,日寇加緊對根據地的進攻。在應對2次大“掃蕩”、2輪“強化治安”的過程中,冀中軍民對敵斗爭的實戰經驗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地雷戰和地道戰的運用,開創了平原游擊戰爭的全新篇章。在此期間,蠡縣、無極、定縣、安國、新樂、深澤等地對地雷戰法的推行運用較快,收效也最顯著,在一年多時間內,先后炸死炸傷日偽軍400多人,并創造出一些全新的使用方式。各縣通過舉辦訓練班和展覽活動,以及互相觀摩學習、開展競賽等方式,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地雷品種及使用方法逐步豐富。同年6月22日《晉察冀日報》報道:“分區武委會于5月23日召開爆炸運動總結大會,總結數月來經驗教訓,并教各種爆炸物創造的方法。計出席各縣區村代表共93人,下午正式開會。主席報告了開會的意義,來賓向這批群眾武裝的優秀代表和發明家致賀。第二、三日報告工作隊組織領導及各縣爆炸物新創造的情形,共新創造42種。28日晨,陳列各縣帶來的爆炸物,參觀者異常活躍。……”6月26日,冀中區黨委召開組織會議期間,又專門舉辦了全冀中地區的大型地雷展覽會,介紹了七分區開展爆炸運動的經驗,提高各地各級對地雷使用的重視和支持程度。自此,地雷戰運動在整個冀中區開展得更加廣泛深入,并推廣到整個晉察冀根據地。

以冀中為源頭,地雷戰迅速推廣到整個晉察冀邊區,武裝起千千萬萬民兵

1941年11月15日,《晉察冀日報》發表題為《爆炸斗爭在九分區》的報道:“……自從爆炸這個新的斗爭方式創始以來,九分區便把它抓緊起來,訓練了大批的爆炸人才,大部分村莊已成立了爆炸小組,進行了不斷的試驗。在兩個月的斗爭中,證明了它是開辟落后地區工作的好武器。”同年11月19日,《晉察冀日報》又刊載“北岳區赴冀中參觀團勝利歸來”的消息:“自7月初起北岳區各群眾團體組織之冀中參觀團,現已歸來,該團在冀中參觀達兩個月余,對冀中區的群眾工作及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群眾武裝各方面,對敵斗爭方式方法和經驗等已有深刻了解。……”其中為推廣爆炸運動,該參觀團特意從冀中九分區邀請安平縣陸平川、肅寧縣周耀先、博野縣劉錦章3位同志,隨團返回北岳區,在區武委會擔任爆炸教員。1942年1月,由3位同志任教,開辦了北岳區首期爆炸訓練班,抽調各分區各縣武裝部股長和區大隊大隊長共計50多人參加,主要學習地雷的制造、埋設等技術。后又派周耀先到一、四分區,陸平川、劉錦章到二、三及十一分區,輪流開辦多期訓練班,訓練了大批縣區村三級民兵干部,使得地雷戰在北岳區也蓬勃開展起來。

1942 年4月2日,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發出《廣泛開展民兵地雷戰的通報》(作軍字1942年第16號):“現時敵后戰爭環境中,以運動戰大量殲滅敵人的機會很少,為了不斷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在全邊區展開大規模的地雷戰,非常必要。最近冀中抗三團工兵隊舉行演習,于3月17日炸死邯臺出動敵偽20余人,又18日夜于邯臺、新城間炸毀敵裝甲車一輛、汽車兩輛,斃敵10余名,這些戰果,充分證明以廣泛地雷戰,確能大量消耗敵人。尤其是民兵,由于他們對地形熟悉和目標的隱蔽,更易于奏效。因此,對民兵進行地雷戰的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工作。并應大量制造地雷,以應地雷戰之需要。各分區司令部須有計劃地去進行,同時要以極大力量去幫助民兵進行地雷戰之訓練與制造地雷,以便主力軍與民兵配合進行。如敵深入我內地時,部隊與民兵埋地雷須有組織地進行,以免使自己部隊遭受損傷。望各部具體計劃執行至要。”這一通報,標志著地雷戰已經成為群眾性游擊戰爭的重要形式及內容。

1942年春,晉熱察軍政委員會撤銷后,程世才(1912~1990年)調任晉察冀邊區人民武裝部部長,負責地方武裝建設及地雷戰推廣工作

從1942年下半年至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各縣、各邊沿地區,每天都有地雷“開花”的勝利消息,尤以三分區工作最為活躍、戰績最多,時任軍區武裝部長程世才曾風趣地夸獎他們:“地軸都給你們炸偏了!”

1943年,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一年。日寇糾集重兵,瘋狂向邊區反復進行“掃蕩”,實行滅絕人性的“三光”政策。殘酷的斗爭環境,更加凸顯出地雷戰的優勢和作用。地雷成為民兵隊伍最有力的斗爭武器,給予敵人以極大的威脅與打擊,堅定了根據地軍民抗戰到底、爭取最后勝利的信心。在使用過程中,廣大民兵與日寇斗智斗勇,開展了埋雷與排雷的拉鋸斗爭,克服了在技術、戰術方面的困難與缺點,創造了更多新的地雷品種與戰法,并與地道戰、麻雀戰、村落戰等戰法初步結合,讓地雷這一單純的防御性武器具備了戰術上的進攻能力。1943年6月9日,《晉察冀日報》刊登《向李勇學習 把民兵戰斗推進更高的階段》社論,介紹了“邊區爆炸英雄”李勇及其領導的阜平縣五丈灣村游擊小組的先進事跡,號召在全區開展“李勇爆炸運動”,廣泛開展地雷戰,大量殺傷敵人,地雷應用在根據地又進入一個新時期。

1943年6月,晉察冀邊區開展的“李勇爆炸運動”將地雷戰推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圖為“邊區爆炸英雄”李勇

1944年之后,晉察冀邊區的地雷戰運動已經基本發展成熟。無論在根據地、游擊區還是敵占區,到處都有地雷的爆炸聲,日偽處處受打挨炸,處處寸步難行,成天生活在地雷陰影之下,惶惶不可終日。在此期間,出現了抗日軍民應用地雷開展破擊、圍困、伏擊、阻擊、主動襲擊的大量經典戰例,涌現了大批熟練使用地雷的民兵“爆炸大王”。受晉察冀影響帶動,周邊其他根據地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群眾性爆炸運動。晉綏邊區從1944年9月至1945年7月,共爆炸地雷681顆,炸死炸傷日偽軍1924名,占同期民兵殺傷敵人總數的86%。僅1944年2~8月,忻縣、寧武、臨南三縣的4個區,就使用地雷炸死日偽軍103名,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兇焰。1944年10月中旬,日寇為破壞秋收,糾集7000余人,對興縣、臨縣等地發動大規模“掃蕩”,行動之前敵酋訓話時,再三強調要“小心八路地雷”,但這并不能擺脫他們被痛炸的命運,面對民兵地雷和冷槍的不斷襲擾,日寇“有路不敢走,遇橋不敢過,見屋不敢進”,住宿、吃飯都變得十分困難,山炮、機槍等武器不僅無法施展威力,反而變成了包袱。興縣民兵在半個月內累計單獨或配合部隊與敵作戰136次,斃傷日偽軍301人,其中絕大部分是地雷的戰績。僅11月7日,興縣二十里鋪民兵英雄李有年埋設的一組連環雷,一次就炸倒23名敵人,其中12名當場斃命。到11月9日,在八路軍和民兵的共同打擊下,日偽軍累計死傷1567人,不得不狼狽撤退,反“掃蕩”勝利結束。

1944年之后,地雷戰在晉察冀邊區已經發展成熟,無論在根據地、游擊區還是敵占區,到處都有地雷的爆炸聲

在晉察冀邊區帶動下,各地相繼開展轟轟烈烈的地雷戰運動,大量殺傷和牽制了日偽軍。圖為電影《平原游擊隊》畫面

1944年12月,晉察冀邊區召開第二屆群英會,表彰了一批民兵英雄模范,總結了開展爆炸斗爭以來的經驗,在技術與戰術方面提煉出“造、埋、看、疑、拉、打、起、曬”八字訣,進一步將地雷戰有關經驗系統化、明確化及固定化,提高了作戰效率和安全系數,為奪取抗日戰爭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其中大部分作戰經驗在對日反攻及隨后的解放戰爭中繼續得到應用。

山東根據地的地雷戰發展歷程與晉察冀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自己的特點。電影《地雷戰》中的英雄村莊趙家莊,其原型就是位于膠東半島海陽縣盆子山區的趙疃村。抗戰期間,以趙疃、文山后、小灘、小紀、葉家、欒家、夼里等村莊為代表的海陽民兵,積極運用地雷等自制武器,全面開展反“掃蕩”、反“蠶食”斗爭,以弱勝強、以土敗洋,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1966年之后,作為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成功實踐范例,這里先后接待過阿爾巴尼亞、巴勒斯坦、羅馬尼亞、坦桑尼亞、越南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參觀學習,因此具有比阜平等晉察冀邊區地雷戰模范縣更高的聲譽和知名度。

大澤山是山東根據地率先開展地雷戰的地區,圖為一手持槍、一手抱雷的大澤山民兵“銅墻鐵壁”雕塑

不過,山東根據地最先嘗試地雷戰的并非海陽,而是距其不遠的平度縣大澤山。1940年7、8月間,八路軍山東縱隊一舉消滅國民黨頑固派沈官忱部,解放了大澤山區。同年9月,平度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東大田村成立,西海軍分區司令部、西海行署也隨之進駐,大澤山成為平(度)招(遠)萊(陽)掖(縣)抗日根據地中心。日寇為包圍、“蠶食”根據地,在大澤山周邊先后建立起20多個據點,經常進山“掃蕩”。為保衛根據地,在西海武委會主任傅健吾、副主任王瀛洲領導下,建立了由高家、韭園、南臺、北臺和所里頭5個村莊組成的高家民兵聯防。高家村石匠高方和從放炮采石中受到啟發,在響石壁鑿孔設置了第一個石雷,由于是用裝有黑火藥的葦管點火,無法精確控制引爆時機,未能發揮作用。民兵們并不氣餒,參考農村打獾的地槍結構,改為拉火點放,又將固定鑿孔設雷改為用石塊打孔裝藥,方便布設,幾經改進終于研制成功拉發石雷,隨后又發展出絆雷、踏雷等品種。1941年秋,高家聯防民兵首次使用石雷在高家村西北河灘內布下雷陣,炸死炸傷前來“掃蕩”的日偽軍50余人,取得首戰勝利。1942年冬,日寇糾集1500余人再次“進剿”大澤山區,在不到1平方公里范圍內接連踏響石雷30余處,傷亡70余人。1943年10月,平度、掖縣之敵3000余人再次開展拉網“掃蕩”,當地民兵配合八路軍主力,在韭園、高家兩村布雷,炸死來犯之敵250多人。平度縣古廟村與日軍大田據點隔河相望,該村民兵沿河埋下500多顆地雷,迫使敵人始終未敢過河進犯。

傅健吾(1917~1999年)時任西海武委會主任,后任膠東行署武委會副主任、武裝處副處長及渤海軍區人武部部長、人武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45年撰寫我軍最早的民兵專著《民兵戰法二十種》,對地雷戰、麻雀戰等戰術進行了科學總結

大澤山以東的海陽縣是膠東區黨委、行署機關駐地,位置十分重要,特別是海(陽)萊(陽)邊區,西邊是敵偽控制的煙(臺)青(島)公路,西南有國民黨投降派趙保原部,是敵我頑三方接觸的最前沿,斗爭形勢十分嚴峻。為更好地保衛自己、打擊敵人,1943年春,海陽縣武委會主任欒晉階前往大澤山韭園、北臺村,參加西海武委會舉辦的為期2個月的地雷訓練班,學會了制作和埋設石雷的技術,并且在敵偽奔襲大澤山時參加了實戰演練。同年5月16日,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沙埠前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會上欒晉階介紹了大澤山民兵利用地雷殺傷敵人的經驗,提出在全縣開展地雷戰的初步方案,并由欒晉階和參謀楊兆龍現場傳授埋雷的基本方法,還向各區下發了部分鐵殼地雷。會后各區武委會接著召開各村民兵負責人會議,介紹造雷和埋雷方法,將地雷下發給敵人頻繁騷擾的重點村莊試用。在學習推廣階段,欒晉階四處奔走,指導各村民兵。5月30日,瑞宇村民兵副隊長于鳳鳴將下發的地雷埋在公路上,炸死炸傷行村據點出來搶小麥的5名日偽軍,欒晉階得知后,立即將其寫成經驗材料,廣為散發。不久,小灘村民兵孫純帆等人將領來的1顆地雷布設成夾子雷,埋在行村據點敵人修橋工地上,并故意留下痕跡,次日敵人發現后,在搬開石塊排雷時觸發夾子,炸死1名偽軍。趙疃、文山后等村也相繼傳來了地雷實戰成功的好消息。起初,地雷戰只在鄰近敵人據點的幾個村莊開展,后逐步覆蓋全縣。海陽民兵在實踐中看到了地雷的效果,開始爭先恐后學習造雷、埋雷技術,并在隨后數十年中與地雷戰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家民兵聯防在大澤山區最早研制和應用石雷。圖為在高家民兵聯防遺址建立的大澤山抗戰紀念館

海陽地雷戰最大的亮點,就是在該縣趙疃鄉、行村鎮相鄰的一小塊地區,相繼涌現了聞名全國的3位著名民兵英雄。趙疃村的趙守福(電影《地雷戰》中趙虎原型之一),他與民兵隊長趙同倫等人認真研究布設方法,1943年8月20日,他們埋設在棗埠頂的兩顆地雷成功爆炸,斃傷偽軍5名。趙守福等人還針對敵人用探雷器探雷、在可疑之處劃圈、強迫群眾在前踏雷等招數,針對性地開發了“子母雷”、“頭發絲雷”、“延期自發雷”、“長藤雷”等30多個新雷種,研究出“真假雷田”、“主動誘敵”、“送雷上門”等新戰法,破解了敵人陰謀,大量殺傷了日偽有生力量。文山后村的于化虎(電影《地雷戰》中趙虎的另一原型)和同村民兵李樹梓一道,首戰野虎嶺,兩顆鐵雷全部炸響,炸死敵人7人。他們不等不靠,自行制造大量石雷,僅在一次戰斗中,就使用70余顆石雷炸死炸傷敵人17人,在全縣掀起了大造石雷的熱潮,鐵、石雷并用,使地雷戰威力倍增。在作戰方式上,于化虎等人率先采取“飛行爆炸”的方式,利用民兵熟悉地形、道路的優勢,在敵人行進方向上迅速埋雷、掛弦,克服了傳統方式中地雷被動待敵的缺點,出敵不意,屢獲成功。行村鎮小灘村則有一位16歲的女神槍手孫玉敏(電影《地雷戰》中玉蘭的原型之一),2顆雷斃敵4人,帶動全村40多名婦女學會埋雷,并將麻雀戰與地雷戰相結合,襲擾殺傷日偽軍,多次取得戰果,在1945年春夏“反掃蕩”斗爭中,她和同村民兵與敵人連續周旋105天,殺敵17名。

大澤山民兵自制的石雷

大澤山民兵使用的鐵殼地雷

大澤山民兵在敵人必經之路上埋雷

右一為海陽地雷戰的創始人——欒晉階(1912~1949年),曾任海陽縣人民武裝委員會主任、膠東軍區政治部科長,1946年去東北后,曾任旅大市副市長等職

創造海陽地雷戰首個殺敵紀錄的于鳳鳴,海陽縣行村鎮瑞宇村人,1943年擔任村民兵副隊長,1944年被膠東軍區授予“爆炸大王”稱號,1945年被評為“膠東民兵英雄”

進入1945年,不甘心失敗的日寇垂死掙扎,一方面收縮戰線,固守海陸交通干線據點,一方面拼湊兵力,對盆子山區進行瘋狂“掃蕩”。海陽民兵適時改變戰法,利用地雷封鎖敵人據點,破襲敵人交通線,同時配合主力部隊,在山區大擺“地雷宴”,迫使敵人無法搶糧,也不能久駐。趙守福、于化虎等人設計了對付汽車的“釘子雷”,專炸通過青威公路運糧的敵人車隊。敵人見公路不通,便改從何家以南的海岸線運糧,孫藻訓、孫玉敏等人又研制了裝在葫蘆里的“水雷”,布設在青威公路與港流渡口相鄰處,7顆雷炸倒趟水搬運物資的敵人13名。僅趙疃、文山后和小灘村,從當年5月10日至6月17日,就先后炸響地雷118顆,可查實的敵人傷亡數量達268人,3個村均成為“膠東模范爆炸村”。7月下旬,海陽縣委、縣武裝部在高家莊召開全縣民兵英雄模范大會,號召廣大民兵對敵展開主動進攻,“把鬼子趕出盆子山區”。會后,地雷戰迅速推進到敵據點周邊及內部,民兵們還劃分范圍,由某村或某幾個村包炸某個據點或哪一片山頭,一時間處處皆雷、時時爆響,日偽軍進退兩難、無法安生,不得不龜縮到縣城等幾個主要據點中去。

趙疃村民兵使用的石雷、鐵雷及打造石雷所用的工具

海陽縣涌現了聞名全國的3位著名民兵英雄,自左至右分別是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

海陽民兵創新創造了眾多的地雷品種及戰法戰術

膠東武委會編印的《爆炸大王》書籍,對傳播地雷戰經驗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著戰績不斷增加,海陽地雷戰的名聲也越來越大。許世友在其回憶錄《在膠東反“掃蕩”的歲月里》中指出,“海陽的民兵以地雷戰聞名于整個膠東”。為擴大地雷應用范圍,在膠東軍區指揮下,1944~1945年期間,先后從海陽民兵中挑選趙守福、于化虎、于鳳鳴、趙同倫、欒恒月等60多名“爆炸大王”和技術能手,組成遠征爆炸隊,赴外地配合部隊作戰,并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地雷戰骨干。1944年10月,于化虎率5名隊員,到煙(臺)濰(縣)線開展地雷戰,歷時4個多月,他們在黃縣、蓬萊一帶,教會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術,在蓬萊城一次埋雷20余顆,斃傷日偽軍28人。1945年1月,膠東武委會派于鳳鳴率4人爆炸組,再赴蓬萊執行任務,10天內教授部隊、民兵600多人次,并布雷封鎖敵大辛店據點,致敵傷亡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的通令嘉獎。同年5月初,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率趙炳昆等5名隊員,組成“膠東遠征爆炸隊”,赴膠濟鐵路沿線藍村一帶,配合西海獨立團作戰,同部隊一起試驗用“地雷加炸藥”方式,先后3次破壞敵人鐵軌,致使敵人鐵路運輸長期中斷。

在整個抗戰期間,海陽民兵共單獨或配合主力作戰2000余次,斃傷俘敵1500余名,繳獲各種武器600余件,涌現出縣級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其中包括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3位全國民兵英雄,趙同倫、紀中勝、陳桂香等13名膠東民兵英雄,99名膠東民兵模范,11名膠東爆炸大王,海陽縣先后被授予“民兵工作模范縣”、“戰斗模范縣”等光榮稱號。在其帶動下,地雷戰在整個山東根據地持續發揚光大,沂南、黃縣等地相繼成為新的群眾性爆炸性運動典范。1945年1月29日,山東下發《關于民兵冬整的補充指示》,仍著重強調冬整練武要“以爆破技術為主”。到抗戰勝利時,整個山東民兵數量超過50萬人,占根據地民兵總數的1/4,擁有長短槍8.5萬支,地雷成為民兵最重要的裝備。山東根據地的地雷戰,不僅為地方抗戰勝利做出了杰出貢獻,同時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根據地的斗爭,在中國抗戰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4年“八一”節紀念會上的膠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右一)。許世友對膠東地區地雷戰的開展十分關心,于化虎、紀中勝等民兵英雄的名字都是他親自改

1944~1945年,海陽民兵“爆炸大王”和技術能手多次組成遠征爆炸隊,赴外地配合部隊作戰,并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地雷戰骨干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各根據地在黨中央統一指揮下,繼續發展壯大民兵隊伍,配合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運用抗戰期間積累的地雷戰等行之有效的經驗戰法,奮起保衛抗戰勝利果實和解放區,在邊區建立縱橫聯防的封鎖防線,開展“爆炸聯防”,深入敵后破壞敵鐵路、公路及通訊設施,阻擊殺傷進攻蠶食之敵正規軍、保安團,消滅和限制還鄉團、偽自衛隊等地主武裝。在解放戰爭中,廣大根據地民兵通過戰爭實踐檢驗,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使得地雷的使用戰術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抗戰期間業已成熟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主要戰法,普遍從互不聯合的單獨進行,發展到各種戰法互相融合,地雷、步槍、手榴彈、土炮等各種武器互相配合,創造了綜合完整的村落地道防御戰法,然后由被動防御到積極防御,再進一步演變為“圍困打碉”、“聯村扭擊”等主動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進攻戰法。特別是隨著戰爭模式從游擊戰轉為運動戰再發展到攻堅戰,民兵配合部隊作戰的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部分民兵組成脫產民兵連和遠征隊,跟隨野戰部隊行動,把地雷戰也帶到了正面戰場上,在破交、阻擊、伏擊以及消耗疲憊敵人方面,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山東抗日根據地1945年春夏季攻勢圖,地雷戰亦在這一時期發展至巔峰

冀中分區以“邊區爆炸英雄”李混子為模范,廣泛開展“李混子運動”,推動地雷戰進一步開展

趙同倫、陳桂香在英模表彰大會上獲獎的步、馬槍

陳桂香是海陽縣小紀鎮紀家店村人,《地雷戰》中玉蘭原型之一,19歲擔任村婦女自衛隊中隊長,以土槍75步距離3發2中、熟練掌握7種地雷布設方法,贏得全聯防冬整考核第一名,多次被評為“練兵模范”和“支前模范”,1945年被評為“膠東民兵英雄”。圖為解放初陳桂香(右)與記者合影

晉察冀邊區在民兵日常教育訓練中,將埋雷與射擊、投彈并列,作為民兵軍事訓練的“三大技術”之一,同時更加注意地雷戰技術干部和骨干爆炸手的培養。特別是冀中分區號召以新樂縣“邊區爆炸英雄”李混子為模范,廣泛開展“李混子運動”,鼓勵廣大民兵鉆研創新地雷品種和戰法,到1947年2月,全區42%的村莊有了“李混子爆炸組”,培養出624名爆炸能手和10個有突出戰績的爆炸組,極大推動了“爆炸聯防”和“破交戰”的深入開展。1947年10月,冀晉、冀中兩個分區的民兵綜合運用地雷戰和村落戰,節節阻擊國民黨第三軍羅歷戎部,為我主力兵團由保北趕到方順橋以南爭取時間。定縣武裝部部長于殿武帶領趙村、內化兩區組織的50 0名民兵,沿著新樂大橋到唐河大橋之間10多公里的公路,埋下1000多顆地雷,同時還挖出數倍于此的假雷坑,增加敵人排雷的難度,使敵人在19日一天只前進了12km,確保到20日我軍順利完成戰役合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全面勝利。1948年10月,在阻擊國民黨傅作義部偷襲西柏坡的戰斗中,冀中、北岳兩區民兵劃出交通線附近若干重點地區,分別布雷100~200顆,兩地之間再埋設50~100顆,并組織了飛行爆炸組,隨時活動在敵人隊伍前后兩端,兩區在阻擊作戰中先后炸響地雷160多顆,殺傷敵人近300人,炸毀汽車9輛,同時繳獲大車54輛及一些物資。

晉察冀邊區率先開辦各級爆炸人員訓練班,通過口授、觀摩和實地試驗等方式,大批培訓地雷戰骨干,推動群眾性爆炸運動開展。圖為連環畫《爆炸英雄李混子》畫面

清風店戰役期間,民兵積極破擊保北鐵路,阻止國民黨軍隊沿鐵路線機動

“高金飛行爆炸神槍射擊大隊”領導者高運成(左)、金維三(右)解放后再次重逢

海陽為民兵編寫的《民兵整訓歌》,歌詞中明確提出整訓目的是學好“爆炸(地雷)、投扔(手榴彈)、射擊(步槍)”三大技術

1946年秋,國民黨軍進攻山東后,趙守福在《大眾報》上發表題為《用地雷來回答蔣介石的內戰》文章,號召大家用地雷戰來保衛解放區,并親自帶領12名民兵爆炸模范,赴濱北一帶游擊作戰,培訓地方爆炸手,因戰績顯著,趙守福獲評特等功,爆炸隊榮立集體一等功。同年11月,國民黨第八軍李彌部沿煙濰公路向膠東進攻,掖南縣調集全縣民兵爆炸能手,配合西海獨立1團阻擊敵人,在沙河鎮附近的公路上及鎮內埋雷88顆,炸死炸傷敵人100多人,振奮了軍民必勝信心。1947年7月、9月,海陽縣小紀區民兵在紀中勝、紀常勝帶領下,兩次組成民兵爆炸營,隨主力赴膠濟鐵路沿線開展地雷戰。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山東根據地以魯南、魯中、魯西等地區為代表的民兵,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積極運用地雷阻擊遲滯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一方面發揚“遠征爆炸”傳統,主動深入敵后,打擊和擾亂敵人,牽制敵人兵力,有力配合主力作戰。特別是魯中軍區沂南縣高運成、金維三率領124名民兵組成的“高金飛行爆炸神槍射擊大隊”,以冷槍和地雷相結合,轉戰淄博、臨沂一帶,殺傷大量敵人,在風雪中堅守六晝夜,守衛東泇河大橋,確保魯南戰役初期我軍順利北撤,并在敵第一快速縱隊到達前及時炸毀橋梁,為徹底消滅敵整編26師和第一快速縱隊起到關鍵性作用,戰后高運成和“高金大隊”分別榮立個人、集體一等功。(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久久夜色精品| 欧洲亚洲一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人妖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男女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色综合天天综合|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2020国产精品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成年A级毛片|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亚洲综合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久久久黄色片| 国产色网站| 国产18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午夜小视频在线|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无码丝袜人妻| 日韩av无码DVD| 九九香蕉视频|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小视频| 91精品人妻互换|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久久伊人操|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欧美色99| 国产va在线|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999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 91|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亚洲a免费| 毛片免费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