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華/何宇航
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態化防控中,老年人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也是防控的重點人群。聯合國于去年5月發布報告稱,在歐洲死于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中,95%是60歲以上的人。
事實上,不僅易感新冠肺炎,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不斷下降,同時還是眾多疾病的易感人群。然而,不少老年朋友對疫苗接種存在認知誤區,其成人疫苗的接種意識亟需提高。記者特別采訪廣東省省預防醫學疾病控制首席專家鄭慧貞,請她來解答關于老年人疫苗接種的常見疑惑。
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疫苗可預防疾病,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和帶狀皰疹,也是老年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建議老年人打以下疫苗:
60歲及以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高于年輕人群。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疫苗對60歲及以上人群也會產生較好的保護作用以及良好的安全性。 建議在沒有接種禁忌癥的條件下,符合條件的人盡早接種新冠疫苗。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包括高熱、咽痛、咳嗽、頭痛等。老年人患流感后發生重癥、死亡風險高。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權威機構均認為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均為優先接種對象。為了保證受種者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免疫保護,建議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接種,10月底前未接種的對象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接種。由于流感病毒易變異且接種疫苗后產生的保護性抗體一般持續6~8個月,所以建議每年接種一次。
肺炎鏈球菌肺炎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種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寄生在健康人鼻咽部,正常情況下并不致病。當寄生的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患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后,或者營養不良、老年體弱等情況下,肺炎鏈球菌將透過黏膜防御體系發生侵襲性感染,引發肺炎、細菌性腦膜炎等。世衛組織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為“極高度優先”需要用疫苗來預防的疾病。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的手段。推薦用于60歲及以上老年人。
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蛇纏腰、生蛇等)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美國數據顯示,大約1/3 的人在一生中會患帶狀皰疹。年齡是帶狀皰疹最重要的危險因素。50 歲以上為易發人群,年齡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嚴重。慢性病人群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病風險更高。接種疫苗是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方式。重組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對象為≥50歲成人,接種2劑,第2劑與第1劑之間間隔2個月,如需改變免疫程序,第2劑在第1劑之后2~6個月之間接種。曾患過帶狀皰疹的患者也可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
健康狀況穩定、藥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為疫苗接種禁忌人群,建議接種。嚴重慢性疾病者建議攜帶近期的體檢報告、病歷等資料,由接種點臨床醫生綜合評估后,根據風險收益比等情況,提出接種建議。
疫苗對于人體畢竟是異物,在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的同時,由于疫苗的生物學特性和人體的個體差異(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數接種者會發生不良反應,其中絕大多數可自愈或僅需一般處理,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癥狀,或有發熱、乏力等癥狀,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現異常反應,但發生率極低。
近幾年,我國每年預防接種大約10億劑次,但是經過調查診斷與接種疫苗有關且較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很少,發生率很低。
不一定。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由于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后免疫失敗。但大量的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后發病,相對于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后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