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波
我們知道,“大姨媽”是女性的好朋友,每月依約而來,可這位朋友偶爾會鬧點小情緒,“洶涌澎湃”讓我們措手不及,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月經過多。
李女士今年 52 歲,近半年月經量持續增多,有時只敢用尿不濕,她自認為快絕經了,屬于正常現象所以沒重視。6月份來月經時,經量增多,伴頭暈、全身乏力,上廁所后突然暈倒在地。于是家人趕緊和李女士來到湖南航天醫院婦科就診。
婦科主任張朝暉為李女士檢查后,發現她是因為持續月經量多引起重度貧血,導致頭暈、全身無力,甚至暈倒。在為其行婦科檢查發現李女士子宮異常增大,肚子如懷孕4月大小,立即完善彩超檢查發現李女士子宮肌壁間一直徑約7cm 肌瘤,突向宮腔。原來是子宮肌瘤在作祟,找到病因后,李女士立即住院治療。
在全面評估李女士病情后,張朝暉建議李女士進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徹底解決病癥。但考慮到李女士重度貧血,婦科醫療團隊對李女士先進行糾正貧血的治療后,再為李女士進行擇期手術,目前李女士已經康復出院。
張朝暉表示,一般情況下,女性月經出血量應為20~60毫升,超過80毫升為月經過多。以衛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計,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換四五次,每個周期不超過兩包(每包10片計)。假如用3包衛生巾還不夠,而且差不多每片衛生巾都是濕透的,就屬于月經量過多。
由于不同年齡、生理階段的女性,發生月經過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張朝暉提出,月經過多和子宮肌瘤有關,引起月經血過多的多數是肌間和黏膜下兩種類型的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于30~50歲。
子宮肌瘤依賴激素生存的條件雖然很明確,但它的發病原因仍不明。所以目前子宮肌瘤仍然處在“可治不可防”的階段,但90%的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僅在婦科檢查、盆腔B 超時偶然發現。
如果沒有出現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下腹包塊、白帶異常、壓迫膀胱形成尿頻尿急、壓迫腸子、肌瘤惡變等癥狀。這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并不需要特別治療,那么可3~6個月隨訪1次,動態監測肌瘤大小及臨床癥狀。如果伴有臨床癥狀影響生活質量、肌瘤蒂扭轉或者肌瘤增長速度過快可疑惡性病變時,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張朝暉提醒,無論有無生育,有無性生活,25歲以上的女性都應每年做1次婦科檢查。子宮肌瘤并不可怕,出現婦科相應癥狀時要積極就診,判斷病情并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