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院主任醫師 王 豪
癲癇俗稱羊癲風,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反復性、發作性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大多數患者在發作間歇期可完全正常,只在發作期表現為癲癇發作的相關癥狀,以抽搐、痙攣、昏厥等為主要癥狀,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肢體麻木、針刺感、眩暈、面部及全身潮紅、多汗、嘔吐、腹痛、反復搓手、脫衣、失神等。
癲癇屬于中醫“癇證”等范疇,中醫認為,其病因可概括為“風”“痰”“驚”“食”“淤”“虛”等,尤以痰作祟最為重要。當然,本病的治療同樣需要辨證施治——
發作前常覺頭痛眩暈、胸悶欠伸;隨即昏撲倒地、神志不清、面色蒼白、牙關緊閉、兩目上視、手足抽搐、口吐涎沫,并伴尖叫甚至二便失禁;不久漸漸蘇醒,癥狀消失,除感疲乏無力,飲食起居如常。治宜滌痰息風,開竅定癇。
定癇丸加減。丹參15克,麥冬12克,天麻、茯苓各10克,川貝母、茯神各9克,膽南星、法半夏各8克,遠志(去心)、僵蠶、石菖蒲各6克,陳皮5克,全蝎(去尾)3.5克,朱砂粉(水飛)、燈心草各2克,琥珀粉1.5克,竹瀝、姜汁各1杯。
抽搐不已,加羚羊角粉(沖服)1克,白芍粉(沖服)6克;痰黏難咯加瓜蔞10克。
癲癇發作日久,癥狀常伴有健忘、心悸、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苔薄膩、脈細弱等。治宜補益心腎,健脾化痰。
大補元煎合六君子湯加減。人參、淮山藥各18克,熟地黃24克,當歸、山茱萸、枸杞子各12克,杜仲9克,白術6克,法半夏3克,砂仁、陳皮各2.5克,木香、甘草各2克。
眩暈由輕至中度呈漸進性,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無力等,加女貞子20克,五味子9克;眩暈較重或輕重交替、頭脹痛、面紅目赤、失眠多夢、煩惱或惱怒后加劇等陰虛陽亢者,去人參加珍珠母、生石決明各20克,牛膝15克。
平素頭暈頭痛,痛有定處,常伴單側肢體抽搐或一側面部抽動,顏面口唇青紫,舌質暗紅或有淤斑,舌苔薄白,脈弦澀。治宜活血化淤,息風通絡。
通竅活血湯加減。赤芍、川芎各3克,紅花、鮮姜(切碎)、桃仁(研泥)各9克,紅棗(去核)7枚,老蔥(切碎)3根,麝香(絹包)0.15克。用黃酒250毫升將前7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
伴有陰血不足者,加制首烏、當歸、枸杞子各10克;兼氣虛者,加黃芪20克,白術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