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瑞 吳 迪 薛安翔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空地雷達導引頭(以下簡稱“導引頭”)常采用毫米波體制,因其波束寬度窄,角分辨率和角跟蹤精度高,可用于武器系統末制導階段對地目標的探測和跟蹤。但由于導引頭本身波束寬度窄,導致其瞬時視場較小[1]。另外,武器系統在作戰時,向導引頭裝訂目標指示信息(以下簡稱“指示信息”)存在指示誤差。在瞬時視場較小且存在指示誤差的情況下,需要設計有效的搜索掃描方法,使目標能夠落入到導引頭波束內以保證截獲概率。
武器系統典型作戰模式為發射后鎖定模式,對導引頭裝訂的指示信息通過以下來源獲取:
1)作戰平臺的光電穩瞄系統;
2)作戰平臺的雷達火控系統;
3)協同作戰偵察平臺的光電穩瞄系統;
4)協同作戰偵察平臺的雷達火控系統[2]。
經過目標搜索定位、數據鏈傳輸、目標位置解算等步驟,形成指示信息的發射諸元,包括彈目距離,目標指向方位角,目標指向俯仰角,目標徑向速度等信息。上述形成的發射諸元含有彈目位置散布誤差,誤差來源主要有:
1)目標定位誤差e1;
2)發射系統瞄準誤差e2;
3)導彈制導誤差e3;
4)目標速度測量誤差e4。
以上四種誤差只考慮隨機誤差,均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均方差(也稱作標準差)分別取σ1、σ2、σ3和σ4;并且考慮四種誤差相互獨立,合成后的散布誤差eΣ依然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且均方差為
(1)
可得到
eΣ~N(0,σΣ)
(2)
武器系統向導引頭裝訂發射諸元,導引頭開機進行目標搜索。由于發射諸元帶有彈目位置散布誤差,需要考慮在搜索范圍確定的條件下,目標落入搜索范圍的概率,即落入概率[3]。設導引頭某一維的搜索范圍(方位范圍、俯仰范圍或者彈目距離范圍)表示為[r1,r2],根據上一節關于散布誤差的描述,目標的落入概率可表示為
(3)
為了截獲目標,必須讓目標落入到導引頭的搜索范圍內。而由公式(3)可看出,搜索范圍越大,落入概率Pv越大。根據正態分布的3σ規則。取
r1=-3σΣ
(4)
r2=3σΣ
(5)
則
Pv{-3σΣ (6) 落入概率接近于1。因此,只要導引頭搜索范圍滿足3σ規則,即可保證目標落入搜索范圍[4-6]。 根據目標信息來源、發射時刻彈目距離(以下簡稱“發射距離”)、靜止或者運動目標等不同作戰條件,導引頭收到的指示信息的誤差會有所不同,即誤差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但每種條件下的均方差有所不同。所以,依據不同的作戰條件,設置合適的搜索范圍滿足3σ規則,才能保證落入概率。 如表1所示,為指示信息來源確定,在不同發射距離下,針對某目標的指示信息均方差的一組數據。 表1 指示信息的均方差 根據表1所列數據,可以計算出滿足3σ規則的線偏差范圍,即在方位、俯仰和彈目距離上搜索時的最大線偏差為其3倍的均方差值,如表2所示。 表2 滿足3σ規則的指示信息線偏差 因此,在相同的作戰條件下,只要發射距離確定,就可以確定滿足3σ規則的線偏差范圍,且發射距離越遠,線偏差范圍越大。表2所列均為線偏差范圍,而導彈發射后,導引頭解鎖進行目標搜索,在方位和俯仰方向上要進行角度掃描,其角度搜索范圍要覆蓋角度偏差范圍,角度偏差范圍可通過公式(7)得到。 (7) 其中,E為線偏差值,R為當前時刻的彈目距離,可將方位和俯仰指示線偏差值轉換為角度偏差值。按照表2中每個發射距離對應的方位和俯仰線偏差,分別計算方位和俯仰角度偏差。如圖1所示,為導引頭解鎖后滿足3σ規則的角度偏差隨著彈目距離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解鎖距離按照小于等于5km計算。 圖1 角度偏差范圍隨解鎖距離變化情況 由此可以看出,在相同的作戰條件下,只要發射距離確定,就可以確定滿足3σ規則的偏差范圍,進而可以據此得到覆蓋偏差范圍的搜索范圍,包括彈目距離搜索范圍、方位搜索范圍和俯仰搜索范圍。其中,彈目距離搜索范圍不隨解鎖距離變化而變化;而方位搜索范圍和俯仰搜索范圍,隨解鎖距離減小而增大。 根據表2所列的彈目距離指示線偏差,取彈目距離搜索范圍(距離波門)為±360m,即可覆蓋上述條件下所有彈目距離指示線偏差。而對于角度偏差范圍,在上述確定的作戰條件下,其方位角度偏差范圍會隨解鎖距離變化的變化量達到10°以上;如果采用覆蓋最大偏差范圍進行角度搜索,會導致處理冗余和搜索效率下降,這里采用分段方法進行處理,按照發射距離分段設置角度線偏差,再按照解鎖距離分段設置搜索角度范圍,以下按方位范圍進行討論。 表2已經給出發射距離在整數距離點上的方位指示線偏差,且距離越遠,線偏差越大。因此,將發射距離按照整數距離分段,每段取遠端距離對應的線偏差,如表3所示。這樣,只要發射距離確定,那么對應的指示線偏差也可確定,再根據公式(7)并利用解鎖距離即可計算出每個發射距離段對應的角度偏差。 表3 分段設置方位指示線偏差 由于發射后,導引頭解鎖后的彈目距離是連續變化的,因此其角度偏差也是連續變化的。為了簡化搜索處理,將覆蓋角度偏差的搜索角度范圍按照解鎖距離分段設置,解鎖距離分為三段:5km至3km、3km至2km和2km至1.5km,設置結果如表4所示。表4中,發射距離為14km時,三個解鎖距離段所對應的最大角度偏差分別為5.73°、8.59°和11.45°,對角度偏差向上取整得到搜索角度范圍為±6°、±9°和±12°,其他5個發射距離條件下的搜索角度范圍設置方法與此相同。如圖2所示,為每個發射距離段條件下,搜索角度范圍覆蓋角度偏差的情況。 表4 每個發射距離下不同解鎖距離段的角度偏差和搜索范圍 圖2 搜索角度范圍覆蓋角度偏差的情況 導引頭波束窄,瞬時視場小,要覆蓋角度偏差范圍,必須按照搜索角度范圍控制位標器系統帶動天線進行角度掃描。常用的掃描方式有:“一”字形掃描、“口”字形掃描、圓周掃描等。以上3種掃描方法,為了覆蓋角度偏差,在掃描時都會出現掃描角度的跳躍,導致掃描不連續;為了緩解角度跳躍或掃描不連續,會在掃描過程中加入角度過渡階段,這又會降低掃描效率。 這里,采用螺旋線掃描方式,掃描航路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掃描航路(實線)先從內向外掃描,掃描范圍逐漸擴大,為保證不漏掃,設置相鄰航路的間隔小于波束寬度;當掃描到最大范圍后,再從外向內掃描(虛線),掃描范圍逐漸縮小,如此循環往復。螺旋線掃描方式不僅從目標位置的概率密度最大處開始掃描,而且掃描曲線連續平滑,只要相關參數設計合適,就可以避免漏掃和重疊掃描,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掃描方法。 圖3 螺旋線掃描航路 綜上所述,可以設計出一種導引頭的搜索掃描方法。在發射后鎖定作戰模式下,根據作戰條件(包括指示信息來源、發射距離、靜止或者運動目標),建立滿足3σ規則的線偏差范圍表;發射時刻導引頭根據控制計算機裝訂的發射諸元判定作戰條件,進而依據線偏差范圍表,先設置彈目距離搜索范圍,再根據解鎖距離計算角度搜索范圍(包括方位和俯仰),由于導引頭采用螺旋線掃描方式,所以掃描范圍取方位和俯仰兩個方向范圍的最大值;角度搜索范圍確定后導引頭開始進行螺旋線掃描搜索目標[7]。搜索掃描工作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搜索掃描工作流程 武器系統裝訂給導引頭的指示信息總存在誤差,且作戰條件不同,指示信息誤差范圍也不同,為了保證落入概率,必須使搜索范圍覆蓋誤差范圍。針對此問題,本文介紹了一種空地雷達導引頭的搜索掃描方法,該方法首先根據不同作戰條件建立偏差范圍表,再根據當前時刻的指示信息查表確定偏差范圍,進而計算出能夠覆蓋偏差范圍的搜索范圍,并采用螺旋線掃描方式進行目標搜索。該方法可完全覆蓋滿足3σ規則的偏差范圍,掃描方式有效且易于工程實現,能夠保證目標落入視場。3 搜索掃描方法設計
3.1 搜索范圍






3.2 掃描方式


4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