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瑤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男性患兒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疾病,尿道下裂修補術是目前治療先天性尿道下裂常用的方法,但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會導致患兒術前出現焦慮及應激反應,加之手術創傷刺激帶來的疼痛感,會加重患兒焦慮情緒,影響患兒治療配合度,不利于患兒術后康復[1-2]。研究指出,圍術期對病人加強健康宣教可提高病人對手術的認識,減輕其焦慮感及應激反應[3]。患兒由于年齡小對口頭健康宣教缺乏認知及了解,影響健康宣教效果。以游戲的方式引導患兒正確認識手術可有效減輕其不良情緒及應激反應,有利于患兒身心健康,促進患兒術后康復[4]。因此,本研究將探討引導游戲護理模式對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為促進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圍術期身心健康提供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8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兒均為首次手術;②單純行尿瘺修補手術;③患兒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內分泌疾病;②冠狀溝部及陰莖頭部尿瘺;③瘺口組織嚴重缺乏;④合并尿路感染。為了避免同期干預,以患兒入院時間分組,將患兒分為對照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n=43)和觀察組(2019年1月—2019年12月,n=43)。觀察組:年齡18個月至10歲,平均(4.2±1.2)歲;尿道下裂類型:冠狀溝型23例,陰莖型20例。對照組:年齡18個月至11歲,平均(4.5±0.8)歲;尿道下裂類型:冠狀溝型22例,陰莖型21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預:術前由責任護士采用柔和的語言向患兒進行自我介紹,鼓勵患兒積極面對疾病,增強病人治療信心。②術后切口護理:患兒術后除了行常規性護理,如采用慶大霉素沖洗尿道支架管,保持膀胱造瘺管通暢,采用彈力繃帶包扎陰莖。包扎時避免過緊導致血液循環受阻而導致龜頭壞死,增加患兒痛苦。每2 h觀察1次龜頭顏色及陰莖切口滲血情況,對于異常情況應立刻上報給主治醫師處理。③出院指導:保持患兒切口處干燥、清潔,鼓勵患兒術后多飲水,以增加排尿量及排尿次數,防止排尿過急導致尿道壓力升高過快而引起尿道破裂。采用微信或電話對患兒進行為期3個月隨訪,通過隨訪觀察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引導游戲護理模式實施干預,具有措施如下。①開辟兒童特色診療區:改造及重新布置多人間病房,在病房墻壁上描繪各種彩色卡通圖案,患兒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個人喜歡的單元。設置相對獨立的兒童游戲活動室及診療室,診療室內設有專科檢查區域及兒童游戲工作坊。②人員培訓:邀請社區工作人員對科室護士進行專業化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患兒心理治療重要性、兒童溝通技巧、游戲性用具使用方法、游戲方式等。③建立及完善引導游戲流程:由護士長統一安排游戲服務,制訂游戲活動計劃,并根據計劃為患兒安排游戲時間、人員及活動內容;若進行大型游戲活動時需制定統一的統籌方案進行預演,并與院內相關部門協作,確保患兒安全,由護士在兒童游戲室內引導患兒開展游戲,可通過繪畫、舞蹈、戲劇、音樂、涂鴉、講故事等方式開展。④集中干預:對擇期手術患兒集中入院指導、集中健康宣教、集中游戲、集中手術,將入組患兒安置在同一病房中,每名護士負責2例或3例患兒,由責任護士帶領分管患兒及護士進行集中專科前游戲干預。⑤引導游戲護理開展:選擇有利于患兒表達個人情感的游戲玩具,充分發揮個人創造性,提高患兒興趣。通過引導游戲加深患兒對尿道下裂修補手術的認知,理解相關治療及操作,如通過講述《醫院里的故事》繪本,引導患兒適應院內生活;通過扮演情景劇,鼓勵患兒表達內心焦慮情緒,如指導病人扮演護士或醫生,為布娃娃進行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通過情景扮演讓患兒感受醫院治療環境,增加患兒代入感,提高患兒對手術的認識,減輕患兒圍術期應激反應及焦慮情緒。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圍術期應激反應、焦慮程度、術后疼痛感、治療配合率、并發癥發生率及家屬滿意率。①應激反應:記錄兩組患兒干預前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血清皮質醇(Cor)。SBP、DBP采用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HR采用心電圖監測,ACTH、Cor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②焦慮程度采用兒童社交焦慮量表(SASC)[5]進行評價,SASC量表分為社交回避及苦惱、害怕否定評價,共10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0~2分,總評分0~20分,分值越高提示焦慮評分越高。③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VAS總評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疼痛感越明顯。④治療配合度:采用自擬的患兒治療配合度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包括按時用藥、治療配合、情緒控制等方面評估,總評分0~10分,>7分為治療配合。⑤并發癥:包括尿道狹窄、尿瘺、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等。⑥滿意率:采用自擬的《患兒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0~2分,總評分>30分為滿意。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評分及VA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治療配合、家屬滿意及并發癥情況比較 單位:例(%)
3.1 引導游戲護理對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應激反應及焦慮情緒的影響 尿道下裂修補術作為應激反應源會導致患兒圍手期出現焦慮、恐懼情緒,且這種不良情緒隨著手術的臨近越發明顯[6]。術前焦慮會增加患兒應激反應,使患兒血壓、心率增加,并會導致患兒內分泌紊亂,影響麻醉及手術開展[7]。此外,不良的情緒會增加患兒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患兒疼痛閾值,增加患兒術后疼痛感[8]。研究指出,圍術期對患兒進行健康宣教,并以游戲的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可有效減輕患兒不良情緒及應激反應[9]。本研究對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實施引導游戲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BP、DBP、HR、ACTH、Cor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SASC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表明引導游戲護理能有效減輕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應激反應及不良情緒,有利于患兒身心健康。考慮可能由于引導游戲護理干預通過完善兒童游戲活動室基礎設施,強化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建立及完善引導游戲護理制度及流程,提高了患兒安全感,減少了患兒分離焦慮。另外,通過游戲引導有效轉移患兒注意力,減輕了患兒焦慮感[10-14]。
3.2 引導游戲護理對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治療配合度的影響 治療配合度是指個體遵醫行為情況,患兒治療配合度越好越有利于其術后康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配合率高于對照組(P<0.05),而患兒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引導游戲護理干預幫助了患兒家屬樹立正確的疾病認識,并明確了家屬角色要求,調整了家屬照顧患兒的言行,如通過講述《醫院里的故事》繪本及扮演情景劇等提高了家屬對患兒疾病管理的監督力度,從而提高了患兒遵醫行為[16-18]。
3.3 引導游戲護理對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術后疼痛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引導游戲護理干預可減輕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術后疼痛,可促進患兒術后康復。考慮可能由于引導游戲護理干預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向患兒及其家屬展示尿道下裂修補術過程相關內容及注意事項,提高了患兒對手術的認識,減輕了患兒圍術期焦慮情緒,提高了患兒術后遵醫行為,減輕了患兒術后疼痛感,因此有利于患兒術后康復[19-21]。
引導游戲護理模式能有效減輕尿道下裂修補術患兒圍術期應激反應及焦慮感,從而有效減輕患兒術后疼痛感,有利于患兒預后,從而提高患兒治療配合率及家屬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