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香香
(江蘇省南通市東方中學 226009)
關于這個教學模式的教學思想主要是:善于發(fā)現問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勤于思考學生收獲的知識就更多,學生將自己發(fā)現的問題和自己經過思考得到的東西相互結合,對于學生的知識就會有更大的提升;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將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方式轉變?yōu)榻處熣T導學生自己去學習的方式,將教師以前直接灌輸的知識轉變?yōu)樽寣W生自己去發(fā)現知識,利用誘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而促進學生自我思考,再利用學生的自我思考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融會貫通.那么如何通過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來體現這個教學思想的精妙之處呢?可以將其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分為以下幾步:
(1)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依據將要教授的內容,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與主題聯系緊密,同時兼具挑戰(zhàn)性和激發(fā)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認知沖突與認知需求引起矛盾,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心理.
(2)誘導指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存在的問題,指引學生在與之相關的問題空間里摸索,然后對問題進行證明.
(3)提出合理的假設:指引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原本的各個知識片段和素材進行改編重新組合,進而挑選出和問題最相似、容易描述并且與邏輯相符的假設.
(4)利用實驗驗證假設:通過化學實驗將問題進行分層的探索和證明.
(5)構建知識:以實驗結果或者對事實的討論交流、選擇和歸納為工具,將學生的認知從感性拔高到理性程度,進而構建一個新的知識網絡.
(6)活學活用: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7)小結設問:總結整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為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提供幫助.與此同時,把握機會提出幫助學生進入高層次的循環(huán)的新問題.
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中采用新的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激發(fā)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還能有利于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學習的能力.
這個新的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也別出心裁,該教學模式的策略是一個以問題的發(fā)現、解決和應用為主要線索的教學策略,利用合理的實驗探究為工具,以“疑”字作為整個教學策略的中心,實現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進而將學生的潛能完全挖掘出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增加了學生的知識.下面將會以初三化學“質量守恒定律”這節(jié)知識為例,分別分析它的教學設計和實踐活動,其教學程序如圖1所示.

圖1
1.創(chuàng)設情境,誘疑導思
根據教材中的學生實驗一“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借此誘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需要表征的問題.并且將此作為一個基礎達到鼓勵學生針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到底呈現何種關系”提出合理的猜想.
附教學資料:
(1)資料之一:1673年,波義耳(英國化學家)把2磅6盎司的金屬錫(Sn)放在敞開的坩堝中完全煅燒,最后他發(fā)現竟然得到了重量為2磅13盎司的白色灰燼,灰燼的重量比煅燒之前的金屬錫(Sn)重了7盎司,因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增加”.
(2)資料之二:1756年,羅蒙諾索夫(俄國化學家)將金屬錫(Sn)放在一個密閉的容器里面充分煅燒,產物也得到了白色的灰燼,但是他發(fā)現容器和容器中的物質的總體質量在煅燒之前和煅燒之后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發(fā)現問題是探究問題的根本之處和思維的來源之處,不能發(fā)現問題就不能擴展思維,不能發(fā)展創(chuàng)新,總而言之,沒有疑惑就無法進行更深的思考.設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培養(yǎng)更好的問題意識.
2.實驗探究,自主感知
在經過創(chuàng)設情境等過程以后,引導學生進行以下兩組探究實驗,即①測定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之前與反應之后的質量;②測定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在敞開的容器里面反應之前與反應之后的質量.
設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親自體驗科學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更好的實驗探究能力.與此同時,通過“測定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在敞開的容器里面反應之前與反應之后的質量”這個實驗故意引發(fā)學生的疑惑,與學生的原有認知形成矛盾,借此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3.沙里淘金,幫助構建
教師通過“測定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在敞開的容器里面反應之前與反應之后的質量”,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的現象,去偽存真,幫助學生以邏輯推理為基礎構建“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4.拋出設問,拓展思維
為了達到促進學生加深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以給學生提問以下問題,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
(1)在質量守恒定律中你能找出哪些關鍵詞句呢?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100g水通過加熱沸騰可以得到100g水蒸氣這個現象嗎?
(2)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可以被任意的化學反應驗證?我們在設計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應該注意的點有哪些?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有意圖的設置問題,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情境,目的是將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進一步提高,最大程度地將學生的思維進行誘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質量守恒定律.
5.活學活用,小結引新
經過上述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向“你掌握的知識有哪些?你還有什么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嗎?”這個方向學習,簡單整理歸納這節(jié)課的知識重難點.還可以使用幾個化學反應的化學表達式的方式進而創(chuàng)設“要體現化學反應里面的質量守恒的關系,應該如何使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反應?”,利用這個新的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后面的知識相聯系.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歸納、學會總結、體會和感悟,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整理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感悟.
在化學教學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課堂的氛圍也不再沉悶,而是變得積極活躍,會更加有效果的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