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的采集和整合應用,是信息時代踐行MaaS理念的數字基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基本數據和運營管理數據,以及出行用戶的需求數據,都是準確、高效監測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時選擇合適管理手段,以及快速滿足出行用戶需求的前提條件。在這方面,陜西省西安市為應用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而建立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交通運輸行業踐行MaaS理念背后是對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的高效應用,核心是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中心和交通運輸管理數據中心的建設。前者打破交通運輸行業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協同運行;后者通過數據的整合和復用,發揮集成效應。
“互聯網+”時代,“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并與業務應用深度融合。共享社會背景下,共享合作成為共贏的必然選擇,互聯網的共享服務新業態異軍突起。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的應用獲得了更好的技術環境和發展機遇。
西安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包括“一朵云”、“兩個中心”、“四大平臺”和“一套規范體系”。“一朵云”指建設絲路交通云,發揮著主機存儲、構建獨立網絡、保障數據安全及支撐平臺環境的作用;“兩個中心”指綜合交通運行監測中心和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后者擁有數據交換共享、數據存儲及數據計算等功能;“四大平臺”指綜合交通運行感知與監測平臺、交通管理決策與大數據分析平臺、交通電子政務與行政效能平臺、“互聯網+”便捷出行與公眾服務平臺;“一套規范體系”指西安市綜合交通運行監測體系規范、西安市綜合交通大數據接入規范、西安市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協調聯動規范和西安市綜合交通大數據公共服務規范。

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
目前,綜合交通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了12個領域的60類數據資源,并通過匯總和分析在一張圖上,實現了不同領域的監測和預警,包括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城市路網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以及公交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和網約車等車輛??梢暬谋O測數據通過“三屏聯動”,能夠同時在大屏端、PC端和手機端顯示。
在西安智能公交建設過程中,車輛安裝了DPS定位設備、監控攝像設備、刷卡設備。以刷卡設備為例,當時安裝刷卡設備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搭建后來的應用場景,而是為了解決公交公司清分結算和用戶便捷支付的問題。因為此前公交公司每天都要組織一批人專門負責清分結算,公交乘客支付也很不方便。
目前,這套刷卡設備的功能已經不僅局限于解決便捷支付的問題了。刷卡設備和二維碼掃碼收到的票款,都屬于非現金部分,已經占乘客支付總金額的94%以上。目前,西安市基于刷卡設備和掃碼設備收集到的大數據,通過特定模型建立回歸分析,把客流回歸到每一站,以完成精準的客流分析,為公交線網規劃、調度車輛、安排計劃提供幫助。
此外,我國部分城市還應用了公交卡的定制服務。例如,通過學生卡和老年卡,把學生或者老人的乘車信息及時發送給其家庭成員,方便其家庭成員及時掌握學生和老人的出行動態。西安在公交卡的定制服務方面也有探索,例如通過公交卡查找走失老人,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西安基于手機、公交IC卡、GPS、POI、市民建議采集等來源的數據完成多元公交大數據分析,初步實現了對公交系統基礎數據的高效管理和線網客流的精準分析。

日常監測
同時,結合手機信令等多元數據分析職住,從公軌融合、通道整合、快捷通勤、快旅慢游、便民服務、多元創新和配套保障7個維度設計方案。例如通道整合,利用公交大腦系統平臺,通過線路重復系數、日均客流量等指標,識別出西安中心城區“2橫3縱”公交核心通道;軌道高峰補充公交線路優化,在地鐵線路早晚高峰時段運能已經出現超飽和運營狀態時,調配公交開行大站快車,補充地鐵運能;軌道并行競爭公交線路優化,采用截斷、拆線等方法削減與軌道交通并行區段較長、存在較大競爭的公交線路,綜合考慮公交線網現狀布局、場站建設計劃、客流需求等因素,規劃新增公交線路,滿足公交接駁地鐵的出行需求。
關聯事件分析:結合交通政策、節假日、基礎設施建設等事件,前后對比分析相關影響指標,輔助判斷事件影響范圍及趨勢。
出租畫像分析:通過出租GPS 數據及計價器數據,分析出租各企業畫像,了解出租企業的營運情況。
出行特征分析:根據公交刷卡數據及出租計價器數據,深入分析公交出租出行人群的出行時長、距離、時段等出行特征。
長途態勢分析:根據長途客運聯網售票數據,深入分析長途客運態勢變化。
投訴精準分析:通過機器學習等大數據分析手段,從投訴熱點事件、投訴區域、投訴時段等方面精準分析投訴信息。
未來,西安市將擴大數據交換共享范圍,逐步整合數據資源、多方協調,逐步接入各類動靜態數據,連通“信息孤島”,構建“大交通”管理信息平臺,逐步實現全市綜合交通信息資源的統籌管理與深度應用;結合行業應用,進一步深挖數據,解決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提高行業管理人員的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