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務中心

桃花潭大橋 樂建平 攝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十三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結合省情和改革實際,砥礪奮進,負重前行,取得多項成績。
安徽結合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和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優化頂層設計,匯聚省、市、縣三級力量并形成合力,改革攻堅獲得突破。同時,實現公路資產分類擴容,養管單位多元整合,養護合同模式不斷創新,養護轉型初見成效。此外,安徽還改進了監管督導模式,采用“互聯網+”和“信用+”養護管理,強化事前、事中、事后閉合管理,開展績效考核評價,“管理升級”接近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實現了路網養護巡查全面覆蓋,交調、通阻及災毀信息實時報送,重大災害應急保通增效,“服務提質”加速啟動。
“十三五”期間,安徽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總里程從1萬公里增加至2.3萬公里,資產估值增至4千億元,擴容2.3倍,公路和路面技術狀況指數始終保持在90左右,穩居全國前列。養護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2.4億元,提升30%,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接近90分,提升40%。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下降了50%;路網機動車年平均日交通量達1.4萬輛,最高、平均阻塞中斷率分別不高于9%和4%。
安徽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的長期健康發展,較好地保障了居民交通出行,持續保持較高的人民滿意度,養護綜合質量效益名列全國前茅。優良的成績得益于安徽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機制為保障,多措并舉推動公路養護績效全面提升,主要體現在五大方面。
安徽基本建立起了以一般預算和中央轉移支付為基礎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合理劃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不斷健全以“部省為主、市縣兜底”的養護資金支出責任體系,養護資金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安徽將公路管理機構基本支出、小修保養等燃油稅資金由省級統一預算直接下放、轉移支付至市、縣兩級,不斷提高養管單位養護資金使用自主權。督促地方政府將市、縣級公路管理機構基本支出納入一般財政預算,間接增加了用于小修保養的燃油稅轉移支付資金。
安徽穩定養護工程資金來源,堅持將中央轉移支付的省級燃油稅和車購稅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工程,不足部分以市、縣和社會資金配套兜底。全省堅持“因素為主,需求為輔”的資金分配原則,因素法分配統籌考慮當量里程數、交通行駛量、路況水平、日常養護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等因素,既以公路資產總量為主,又兼顧養護績效考核;需求法主要考慮以安全為主的專項和應急養護工程,既強化省級統籌能力,又充分調動市級積極性,提升了養護工程資金使用效率。同時,有關部門適度安排赤字計劃,鼓勵提前實施養護工程項目,及時動態調整補助范圍和標準,充分尊重項目法人資金使用權利,嚴格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及管理。
面對改革后各地復雜多樣的養護管理機制和多元多變的公路屬性,基于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安徽不斷完善改革成果,按照“資產分類、業務分項、養管分層”的原則,建立健全公路資產分類分項和養護管理機制。
聚焦重點加強養護。安徽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分為公路資產、市政城管和待貫通路段,公路資產路段是公路管養和監管的重點,包括公益性路段、收費路段和施工路段,橋梁則包括一般橋梁和危險、老弱、長大等重點橋梁,公益性路段和重點橋梁是重中之重。
統一標準規范運行。安徽將市政城管、待貫通路段和公路資產路段保持同一服務水平運行,主要協同相關單位和部門開展命名編號和指路標志調整等工作,國道和省道按照同一標準養護,公益、收費和施工路段接受同一機制監管,確保居民無差別、無障礙公路交通出行。
聚焦養護保通和養護工程實施兩項主要業務。安徽持續關注兩大主要業務,并依據日常保潔、小修保養、檢測評定、安全保通等養護保通分項,區分預防、修復、專項及應急等養護工程分項,依據各分項養護工作特點,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精細化養護,采用不同的作業方式差別化管理,相應地采用不同的監管模式督導。
實行基層運行、市級監管的養護保通模式。安徽養護保通共涉及18個市級監管單位、223個養管單位及眾多養護從業單位三個層次,其中養管單位又分為收費經營單位、市級派駐公路分中心、縣級所屬公路分中心、PPP經營單位等,多元的養管單位導致傳統的省、市、縣三級管理模式不再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切實將養管主體責任下沉至養管和養護從業等基層單位。同時,安徽改善了監管方式,省、市兩級公路管理機構可以協助同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履行監管職責,但必須壓實市級監管主體責任。
實行市級實施、省市共管的養護工程模式。安徽養護工程實施共涉及18個市級監管單位、18個市級養護工程項目法人及眾多養護從業單位三個層次,新時期的養護工程范圍廣、類別多、規模大,工程總承包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產出和績效綜合養護承包OPRC(Output and Performance Based Road Contract)等合同模式多樣,確定市級公路管理機構承擔養護工程項目法人職責,可按縣域設立現場辦負責具體項目,提高養護工程規模效益。
養護工程監管則需要全省統籌,省級公路管理機構協助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指導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共同履行監管職責。
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績效主要依托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納入省政府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覆蓋所有監管單位和養管單位。績效考核包含資金保障、計劃執行、路況安全水平等指標,綜合匯總了路況綜合考評、交調通阻、災毀監測、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專項行動效果評估等內容。
利用養護質量巡查、橋隧巡查、路面技術狀況檢測、公路風險評估等手段,安徽開展了路況綜合考評,對監測路況較差、安全設施不完善的路段和四五類危橋,及時掛牌督辦,強力督促整改,通報“十佳/十差”養管單位。安徽健全交調、通阻和災毀直報制度和體系,加強季度和年度通報,強化公路運行狀態監測。省級交通運輸和財政部門連續5年對1365個養護工程的項目決策、資金落實、目標實現、效益效果等指標實施全覆蓋績效評價。安徽還開展了專項行動效果評估,確保行動得到工程保障,工程實施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公路安全服務水平。
在公路資產全生命周期,安徽匯聚了養管單位的公路基礎屬性、檢查評定、專項行動隱患評估、日常管理等數據,結合省市兩級監管單位巡查考核、掛牌督辦數據,挖掘橋梁、隧道、交調等多源監測大數據,共享公路建設、公安交警、安全應急、交通執法等外部數據,建立健全路網大數據和養護工程基礎工作臺賬。公路管理部門應用大數據對公路使用性能開展中長期預測,科學分析路網養護需求,測算養護費用,為路網養護規劃擬定、養護估算編制提供了決策支撐。
按照“五年規劃、三年儲備、一年計劃”的前期工作機制,安徽市級養護工程項目法人負責規劃、儲備和建議項目,及時開展方案設計等前期工作,市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項目審批和資金籌措方案確定。省級公路管理機構牽頭組織和指導各市建立養護工程項目庫,完成項目前期工作準備、自籌資金落實及省級補助標準執行等情況的技術性合規審核,并提供必要的技術咨詢和報部審核,指導各市優化養護工程方案和建議計劃。
安徽建立了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工程監管機制。“事前”加強對養護工程計劃項目的指導,完成檢測評價結果、養護間隔年限、設計單位資質、設計批復概算等關鍵要素的合規性審核。“事中”加強工程進度調度和質量督查力度,掌握工程實施信息和進度,強化養護工程質量巡檢,關注養護作業安全,落實施工路段通行期間養護安全、環保的責任主體和監管主體。“事后”加強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其作為分配中央及省級補助資金的重要依據,并針對進度滯后等短板,及時采取停撥年度省級補助和收回閑滯資金等措施。
依托世界銀行貸款養護創新示范項目,安徽引進基于產出與績效的OPRC合同模式,將5年內的養護工程和日常養護全部承包給專業化的養護機構,徹底實現管養分離,既看產出更看績效。OPRC合同改變了傳統的公路養護模式,既發揮有為政府作用,又依托有效市場競爭,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養護資金不足、養護成果短效等深層次問題,公路養護市場化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安徽積極開展10余項科研課題研究,制定5項行業(地方)標準,發布8期技術指引,推廣應用波形鋼腹板橋梁、泡沫溫再生、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剛柔復合路面等近20種預防性、創新型養護新技術,加大養護技術創新,養護成效顯著。其中,六安銅鑼寨隧道、黃山雙曲拱橋、阜陽南照淮河公路大橋等工程入選交通運輸部專項養護工程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介紹。

國道205線涇縣至南陵段 樂建平 攝
按照“省建平臺、市級監管、基層應用”的原則,安徽構建了省級公路資產養護平臺,集成資產清核、工程管理等八大業務系統及數據整合、信息展示兩個綜合平臺,縱向聯動部、省、市、縣四級養護管理數據,橫向協同設計、檢測、施工多類從業單位,用戶達600家,賬號開通1000余個,聚焦養護保通和養護工程實施兩大主業,不斷提高養護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大數據、物聯感知等核心技術,探索應用微波測量、視頻識別、激光掃描、雷達探地等公路檢測監測技術。
安徽健全橋隧安全運行監測體系,全省普通干線公路橋隧安全監控平臺已運行5年,在線橋隧近20座,聯網運行和正常運維水平不斷提升,已作為交通運輸部養護智能綜合管理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獲得了交通運輸部相關單位的好評。
通過提高資金效率、優化運行機制、加強績效考核、改進決策監管和推動多維創新等方式,安徽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取得了較好的養護績效。“十四五”期間,安徽公路養護領域將繼續秉承“修路修身,養護養心”的價值觀,倡導“養護工作我負責,養護崗位請放心”的理念,朝著建設交通強省的目標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