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深圳道森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64)
因為高大結構的高度和寬度較大,結構總體也較柔軟,所以在側向荷載作用下容易產生較大的變形和振動。在以橋梁為代表的高聳結構中,橋墩的穩定性分析和抗震分析通常是事關工程成敗的關鍵性環節,同時也是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舉措。因此,在滿足橋墩強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橋墩安全性、最大限度減小地震時橋墩受到的破壞越來越重要。為更好地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分析了位于地震帶的某混凝土橋墩。
反應譜分析法是把動力問題轉化為靜力問題再分析,同時考慮了地震運動的特性和結構的動力特性。
結構的最大地震反應采用平方和開平方根法(SRSS)或完全二次項組合法(CQC)疊加。由于反應譜分析法建立在彈性理論基礎上,所以結合其他荷載效應后,僅能在彈性范圍內驗算結構構件截面的承載力,只適用于一般規則結構。
反應譜分析主要包括單點反應譜分析(SPRS)、多點反應譜分析(MPRS)、動態設計分析(DDAM)和功能譜密度分析(PSD)。為了解結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在頻譜分析前必須先分析模態。在頻只有線性行為有效,所有非線性行為都將替換為線性行為。
根據結構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可得到多自由度系統的彈性動力學方程:


為確定結構的自振頻率和振型,應考慮簡諧運動的解:

把公式(3)代入公式(2),得出廣義特征方程:

方程組有非零解的條件為:

為分析橋墩承受自重和地震作用后的影響,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分析橋墩建模。橋墩高度設置為85m,上下兩端的實心截面高度均為3.5m,中空部分位于墩身中間。橋墩整體呈現為錐形,內壁坡度為50:1,外壁坡度為45:1,基礎部分底部為正八邊形,高度為4m,基礎各層沿長度方向呈等差變化,空心底部半徑為10.4m,實心底部半徑為12.6m,墩帽高度為2.5m,墩帽直徑為11m。

圖1 橋墩位移云圖

圖2 橋墩應力云圖
有限元模型由Solid45個單元組成,由Mesh200單元劃分平面,選擇無節點的四邊形單元。對橋墩底部約束DX、DY、DZ同時施加重力加速度。橋墩材料單位重量2.4kN/m3,泊松比0.2,彈性模量為31.5GPa。
結構失穩現象是指,結構在外力作用下,其平衡狀態被破壞,以致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現象。結構穩定問題共有彈性穩定和彈塑性穩定兩類。具有臨界荷載的彈性穩定力學模型可作為彈塑性穩定承載力的上限,彈塑性穩定代表系統的極限承載力。
高墩的穩定性問題是高墩承載力設計中的關鍵性問題之一,與強度問題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地位。通過有限元建立模型,分析橋墩的穩定性可知,當橋墩在重力作用下,其Y方向的位移云圖如圖1所示,Y方向的應力云圖如圖2所示。
如圖1、圖2所示,橋墩頂部在Y方向產生最大的位移,位移結果為2.96mm,橋墩底部在Y方向發生最小位移,其值為0mm,不會傾覆。橋墩Y向最大應力為2.23MPa,橋墩下部Von-Mises應力最大值為2.02MPa。因此可得出橋墩僅在其自重作用下,結構不會失穩。
理解和分析橋梁動力特性是分析橋梁抗震性能的基礎。振型是結構固有的振動特性,與約束、材料、幾何屬性等幾項指標有關。每個振動模態都有其模態振型、固有頻率和阻尼比。通過結構設計可以避免在一定頻率下的共振和振動,這是模態分析的優點,有助于了解結構對不同類型動荷載的響應,也能夠幫助估計和求解動力分析中的其他控制參數。
模態分析的實質是計算結構振動特征方程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橋墩作為重要且常見的高聳結構,需考慮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載能力,因此本文混凝土重力的運用子空間迭代的方法分析模態,提取前8階頻率值,并得到橋墩的振動頻率和振型云圖。
第1階振型的最大等效應力在橋墩底部,為0.049MPa。隨著階數的增加,其變形也隨之增大。第3階橋墩縱向穩定系數比橫向的穩定系數要小,所以橋墩首先在縱向失去穩定性。
在設計橋梁時,因為地震具有巨大的破壞性,需要在場地所在區域地震烈度的基礎上提高1度作為抗震設防烈度。橋墩地震分析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得到表達式:

根據抗震設計規范中的標準設計反應譜,阻尼比取0.05,最大反應譜值取2.0。通過Model分析和Spectrum分析后,組合疊加各階振型的最大反應得到機構的最大反應,各階振型效應結果通過開平方根法(SRSS)組合后作為地震作用效應。
橋墩模態分析完成之后,根據得到的頻率值,可以計算出場地處的周期,然后通過繪制的橋墩反應譜曲線方程,得到反應譜值。通過反應譜分析,得到橋墩各階位移和應力變化值。
通過對橋墩的地震分析可知,隨著振型的增大,橋墩的整體位移呈遞增趨勢,且振型為1階時,第一主應力為0.33MPa,當振型為8階時,第一主應力為1.07MPa,其值均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規定的C35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設計值16.7MPa,且隨著振型的增加,第一主應力也隨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