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榮兄
長期以來,教師掌控著課堂的話語權,學生處于被動、從屬的地位,他們的潛能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久而久之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教師要立足生本,以巧妙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創新精神的提升。教師要以導促學,以導促思,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潛能,促進他們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從而能提升他們的思維素養。
一、讓生自學,激發自主潛能
教師要改變灌輸式、注入式的傳統方式,要立足學生的認知基礎、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自主潛能,讓他們在探索中獲得主動發展。教師分層提出目標,引學生去參與閱讀、思考、表達,從而能逐漸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學中擺脫了對他人的依賴,能形成自主搜集、整理、分析、實驗、驗證的能力。如在學習蘇教版四下《圖形的平移》一課內容時,教者提出問題: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平移?在方格紙的方格內畫出一個小三角形,將其向右平移3個格子,再向下平移4個格子。教者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嘗試、自主解決問題的空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充分地展示自己。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著無限制的潛能,教師要設法激活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獲得最大的發展。教師不是強拉學生前行的“纖夫”,而是通過有組織的引導,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想象的豐富、思維能力的提升,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地展示。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主動去獲取信息、分析問題、大膽嘗試。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也不是孤軍奮戰,在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恰當的引導、啟發,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如在學習蘇教版四下《圖形的平移》一課內容時,教者呈現方格圖,讓學生觀察圖中小三角形移動的軌跡,說說它平移了幾格?是如何知道的?教者呈現小船與金魚圖,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說說它們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是向哪邊平移的?教者激發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經驗,引生思考、操作,讓他們對圖形的平移有初步的感知。教師要敢于讓手,讓生自學,讓他們去操作、展示,能促進他們自主能力的提升。教師只有讓出空間、讓出位置,才能讓學生由“幕后”走向“臺前”,才能讓他們有了擔任主角的機會,才能通過觀察、交流、探究,充分展示自身的潛能,讓他們的學力獲得真正的提升。
二、引生合作,提升協作能力
合作學習,能發揮聚焦各方的優勢,讓他們在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中消彌各自的弱點,發揮自己的長處 ,使潛能得到激發。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享、討論、交流,讓集體的協作力得到發揮,從而能提升團隊的意識、合作的能力。教師要科學設計問題,有一定的基礎性,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有話可說,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為學優生留有變形與想象的空間。在提出問題后,教師不必急于將答案說出來,讓學生通過探究、研討,努力獲得知識,把握核心的知識內容。如在學習蘇教版四下《多邊形的內角和》一課內容時,教者將學生4人分為一組,讓他們探究四邊形,說說如何轉化為我們熟悉的三角形。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沿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將五邊形分成3個三角形,六邊形分成4個三角形,并求出它們的內角和。教者繼續提問:如何概括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度數。學生通過分三角形、計算、歸納,從而探究出多邊形的內角和=180°×(多邊形的邊數-2)。
在小組共學過程中,教師要分工明確,讓他們完成自己的任務外,還要幫助組內其他同學,以促進小組目標的完成。在小組共學中,教師要力求少講,多為學生留有思考探索的空間。教師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展示的能力,讓他們在表達交流中收獲成功的體驗。為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按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進行差異分組,這樣組內有不同學力的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開展交流,能促進觀點的分享、智慧的碰撞,能使大家的討論走向深入。學優生帶動一般生,一般生帶動學困生,能使大家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在組內交流中,先讓學困生回答,再由一般生補充、學優生概括,能使每個人都有表達交流、體驗成功的機會,能提升他們的學習自信,體會成功學習所帶來的愉悅。
三、促生延學,拓展知識視野
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技能的提升,還要拓展課堂學習空間,向課外拓展延伸,讓他們在延學中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促進數學素養的提升。教師要結合所學內容,引領學生去閱讀數學故事與數學史學內容,從而增進他們對知識內涵的把握。如在學習蘇教版四下《確定位置》一課內容時,學生在掌握數對確定位置內容后,教者引導學生閱讀笛卡爾發現平面直角坐標系的過程,通過蜘蛛在屋頂上左右拉絲巧妙地將“點”與“數”有效地聯系起來,用一對有順序的數表示平面內的一個點。教者還要將數對與地理上的經線與緯線聯系起來,以FLASH呈現一個轉動的地球儀,并依次縮放到江蘇,鹽城,再到濱海,此時可以顯示出東經120度,北緯34度。讓學生從地球儀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能拉近學生與所學內容的距離,讓學生產生親切之感。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探索的空間,讓數學學習不再囿于課堂,而向課外拓展延伸,能使他們的視野變得更加寬廣,引領他們通過課后的延學使自己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促進對所學知識的內化,促進認知結構的完善,同時能促進協作溝通、歸納分析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融入“生本教育”的理論,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運用自學、共學、延學的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潛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