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英
摘 ?要:目前鄉村有很多薄弱學校的辦學品質較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沒有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三益文化”是我校形成的特色校園文化,目的是為了全方面培養師生的思想品質和教學理念,從讀書開始培養學生的思想內涵和生活習慣,明確學校辦學方向,提升薄弱學校辦學品質。本文即基于“三益文化”來研究提升鄉村薄弱學校辦學品質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 “三益文化”;鄉村學校;辦學品質
一個民族想要振興,鄉村就必須振興,而鄉村的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振興,人才的培養則是靠高質量的鄉村教育實現的。我國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鄉村教育的振興,近年來不斷擴大鄉村學校的規模,改善學校的寄宿條件,并全面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但是我國幅員遼闊,仍然有一些鄉村學校辦學品質較差,為提升鄉村薄弱學校辦學品質,我們以“三益文化”為著力點,結合鄉村薄弱學校辦學特點,幫助振興鄉村教育。
一、“三益文化”內涵特點
“三益文化”,是要求全體師生能夠讀有益的書、做有益的事、成為對國家有益的人,落實“三益文化”的建設,能夠大大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而“三益文化”的特點主要突出在“益”字上[1]。根據“三益文化”的內涵特點,在具體的辦學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建設校園育人文化、校園精神文化以及校園人文文化,全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造具有“三益文化”氣息的校園。
二、建設校園育人文化
要想利用“三益文化”來提升辦學品質,就需要對“益”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學校應該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建設校園育人文化,利用環境的熏陶作用將學生培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人。
首先是室外布置,例如校園大門、教學樓這些學生每天都會注意的地方。學校可以利用對聯、宣傳標語等形式來建設校園育人文化。學校還可以利用LED顯示屏,顯示校園動態,在宿舍樓上面書寫有關良好生活習慣的標語。
其次是班級文化的建設,在每個班級門口設置一個班牌,上面書寫上班主任姓名、電話以及寄語和班級目標口號等。班級內部可以設置榮譽墻、知識宣傳欄、優秀作品展示區等等,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圍。班主任負責個性化以及人文化的設計,在布置過程中要切合實際,凸顯出班級特色。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宣傳欄以及展示墻,展現“三益文化”的內容和文化特點。
三、建設校園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學校可以根據“三益文化”,設置“讀書”為精神文化建設的主題,讓學生讀有益的書。
首先,學校應該創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利用好每天的課前、大課間以及晚讀這三個時間段,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文學作品[2]。學校可以設置值日組,在三個時間段中巡視各個班級,對表現良好的班級提出表揚,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其次,利用校園廣播站來創造良好讀書氛圍。學校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站開設有關閱讀的節目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讀書活動中。學生既可以在廣播站朗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可以進行投稿,針對那些投稿多次的學生,學校可以給予其所在班級一定的考核分數獎勵。
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開展“資源共享”書籍閱讀活動,實現書籍資源共享,開放圖書室,每個班級可以每周到圖書室借閱書籍若干本,第二周還回圖書室,并對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統計,保證每個學生能夠完成定量的閱讀。同學之間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書籍資源,學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帶到班級與其他同學分享,從而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閱讀氛圍。另外,教師還可以制定以學期為單位的名著閱讀計劃。讀名著經典可以極大地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契合“三益文化”的內涵特點,各個班級的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每個學期讀一到兩本名著經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建設校園人文文化
在建設“三益文化”的過程中,學校應該加強校園人文文化的建設,促進“三益文化”的深入。
首先,學校應該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建設校園管理文化。“三益文化”的核心是實現人與制度設計的和諧,并不是強制要求學生或者教師認同“三益文化”,其文化內涵應該是尊重人,提升校內師生的凝聚力。因此學校應該依靠群體的價值認同和凝聚力,建設具有“三益文化”特點的管理文化,樹立學生正確的生命意識,培養學生個性發展的潛力。
其次,學校應該以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為基礎,構建具有“三益文化”特點的課程文化。課程設置應該以學生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課程教學的目標,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有進步。
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結合“三益文化”打造獨特的學生文化,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教育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傳遞,也包括思想內涵以及為人處事的教育。學校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學生學會相處、學會自我調節,讓學生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勵志求學的精神[3]。學生不可能一輩子待在校園里,構建“三益文化”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走出校園之后,依然能夠表現出鮮明的知識能力特征以及文化特征。
綜上所述,“三益文化”對鄉村薄弱學校的辦學品質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學校應該深入分析“三益文化”的內涵特點,注重環境的熏陶和環境的浸潤。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從讀書開始,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參考文獻:
[1]陸亞玲,董文.農村薄弱學校教學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書育人, 2020(14):43-44.
[2]溫玉梅.構建“和合”教育內涵提升學校辦學品質[C].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現代化專業委員會2020年第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0.
[3]孔養濤.農村薄弱學校成因分析及建設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0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