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白銀路幼兒園是嘉定新城區域內新晉的“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幼兒園以幼兒發展為本,積極倡導“興趣啟蒙、趣味足球、快樂成長”的教育理念,遵循“童趣為先、游戲為本”的基本原則,通過親子足球拓展幼兒體育活動的空間,用足球文化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一、研究意義
(一)足球時代的呼吁——自上而下的足球熱助推課題的誕生
幼兒教育的責任人除了教師,還有家長,如何通過家園合力讓“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以足球為媒介灌輸給下一代,助推足球運動熱潮,讓足球文化落地生根,是我們思考和研究的。足球運動能滿足幼兒走跑跳等核心動作的基本發展需求,符合幼兒動作發展特點。
不管是從文件解讀角度考慮,還是從培養具有團結合作的下一代角度考慮,抑或是從幼兒身體發展角度考慮,研究足球這個切入點都是極其有意義的。
(二)瓶頸突破的需求——為了尋求研究瓶頸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突破
我園于3月16日成立了“銀和戰隊”親子足球俱樂部,后續借助區足協教練開展五期親子足球活動,場場人數爆滿。于4月29日與區足協簽署結對協議并開展了授衣儀式,后續牽手“來自星星的孩子”、體驗足球情景劇、展演足球器械操、開展足球微課堂、四園聯盟賽、快樂足球節等系列活動。
實踐中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特別是在親子足球俱樂部的運作方面: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家長的助教作用?開展哪些形式的足球活動以滿足更多家長參與親子足球活動的需求?如何讓園內親子足球游戲延續到家庭內開展?……
不管是瓶頸突破的考慮,還是從教師方案設計、有效觀察、現場指導等專業成長角度,都需求我們加強研究,親子足球活動的研究應運而生。
(三)園所定位的打造——保持與區域內家長需求的一致性
區域內公辦園均以運動為特色項目之一,四園在11月聯合開展了首屆足球節活動,現場家長志愿者的反響好,紛紛表示會繼續支持后續足球課程推進。作為一所新園,為了能在教育資源與區域研究上保持一致,滿足新城地區家長的需求,我們從開園初期就界定為玩球活動。
嘉定新城是外來高知人口集中輸入居住區,近三成父輩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但主要帶養人以老人為主,普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產生“重知識輕運動”和教育攀比的心理,新城地區有多處大型室內運動場所,加上安全因素,家長首選讓幼兒去偽自然的場景去運動,缺乏與大自然的接觸機會。
我們擬助推家長通過足球為媒介來關注幼兒的運動,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密切親情,重視幼兒運動習慣的養成,讓運動滋養幼兒。
二、研究結果
(一)修訂并完善親子足球活動的培養目標
1.在親子足球運動中提升身體爆發力、反應力、平衡協調性、加速度、節奏感及觀察力、決策力等,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和諧、自然地成長。
2.在親子足球運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有分組、輪流、等待等社會性活動規則,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和競爭意識。
3.親子共育、家園共育,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分享意識、公平競賽等社會交往能力。
4.在親子足球活動情境下,鍛煉幼兒不怕苦、不怕輸,提高幼兒抗挫力。
5.體驗到親子游戲的喜悅,增進親子間的關系,讓家長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二)形成了系列活動方案
(三)梳理了親子關系類型、行為描述、指導策略
基于觀察,在行為描述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共同研討,梳理成不同類型,探索指導策略,遵循等待性原則、傾聽與對話的原則、整合性評價原則等支持原則。
三、研究成效
1.豐富了幼兒足球的體驗
加快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步伐,幼兒了解了班級足球明星、簡要比賽規則和著名賽事等。幼兒在接觸很多動作后,控球能力增強,體驗到踢足球的樂趣。
2.增加了親子互動的機會
爸爸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即使雨天也抵擋不住參與的激情。有爸爸分享自己看到班級親子賽收獲時談及“看到大班孩子臉上寫滿了快樂,完全沒有絲毫的緊張和退縮”。
3.提升了家教指導能力
教師參與的主體意識增強了,現場指導能力提升了,觀察的角度更多了,撰寫的案例更聚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