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甦
摘? 要:中國陶瓷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現今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學生對陶瓷藝術的觀察和體驗,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鑒賞常識,更能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增加了解,提升學習興趣。
關鍵詞:陶瓷藝術;質疑答疑;動手體驗;多元素的融入 實際運用
我們的祖先早在原始社會就會制作陶器,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又創造出很多瓷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祖先們留下了很多有特色的陶器和瓷器,它是我們了解過去時代的審美觀念和社會風俗的重要媒介。跨過了漫長的歷史長河,陶瓷器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現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學生對它悠久的歷史、特點卻知之甚少,我們該如何去了解它,欣賞它呢?
我覺得任何事情首先都要對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能主動的進一步研究。對于陶瓷藝術,我覺得用視覺上的欣賞和零距離的觀察,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上課的開始,每組發到兩件器物,這就是通過剛剛播放視頻的步驟制作出來的,大家觀察分析有何不同,記錄不同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實物體驗,總結出這兩件器物一件摸起來光滑,有光澤,一件摸起來粗糙,無光澤。有的學生分別在兩件器物里放上水,一件器物里的水慢慢被吸干,另一件器物里的水沒有變化。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對比,學生發現了兩件器物的不同,從而總結出陶與瓷的區別。同樣是泥土的產物,但是制作的材質,燒制的溫度等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學生們了解了它們的根源,也驚嘆它們的多變。
通過一些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了,自然會去自己探究。在陶瓷知識的學習中,會遇到比較生僻的知識,學生平時接觸不到的方面。這時我們就要想辦法化繁為簡,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
其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會質疑答疑。
例如在中國眾多的瓷器中,有一個時期的瓷器發展尤為輝煌,那就是宋朝。宋朝傳世有五大名窯,它們都各具特點。這個知識點有點專業,學生比較難理解。為了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這五大窯的特點,每組同學在老師事先準備好的仿宋瓷器里隨意挑選一件,先組內觀察它的特點。大家從外形,顏色等方面觀察特點,這也是觀察瓷器最初的步驟。然后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宋五大名窯的簡介,邊看邊了解宋五大名窯的基本特點,然后根據這些特點判斷本組選擇的瓷器屬于宋五大名窯的哪種瓷器,并說明原因。 這樣的學習有點像鑒寶的感覺,讓學生在疑惑中尋求答案,讓原本比較枯燥專業的知識一下子變得有點意思了。
在這一環節,有個別組可能會提出疑問,自己組里拿到的瓷器,好像和視頻中講的瓷器的特點都不一樣,有的組甚至還能說出瓷器的種類,如青花瓷等。這其實是老師為課堂教學留下的伏筆,故意把其他類型的瓷器混在里面。學生在分辨宋五大瓷器的同時,會產生疑問,對新知識會提問,會質疑,能更主動地去學習新的知識。在不斷地探索學習中,同學們認識到瓷器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種類的特點。這種自主質疑答疑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習效率倍增,讓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再次,適當的動手體驗,能讓課堂更加精彩。課前播放瓷器的制作步驟,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比較直觀的感受陶瓷器制作成型的過程。在了解陶瓷一定的知識后,讓學生動手做陶瓷。這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學生沒有制作功底,完成一件正常的作品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我選擇了袖珍拉坯機。這種制作機器很小,只有小半個筆袋那么大,學生可以用一根指頭伸進坯內,進行塑形加工。這樣大大降低了制作難度,但同時制作技巧和知識又能很好的體現。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了解瓷器的成型過程,體會一件器物成型的不易。還可以讓學生嘗試泥漿灌注法。教學生將事先調配好的泥漿灌入磨具內,然后通過觀察,補漿,再觀察,再補漿這樣的過程,完成注漿。靜止一段時間,將磨具內的泥漿倒出。再靜止一段時間,可以用一定的方法取下磨具,得到一件完整的器型。看似比較簡單的過程,其實需要學生對泥性的理解和耐心細心的精神,一個小小的失誤會導致物件的廢棄,從中也認識到陶瓷制作中的仔細和嚴謹以及仔細嚴謹帶來的喜悅成果。
最后現代科技等多元素的融入,讓課堂層次更加豐富。一些知名博物館推出可以三維欣賞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中的器物通過軟件可以三維欣賞,物品的細節一覽無余。課中運用平板電腦將這些作品三維呈現出來,更能帶來真實的體驗。在講解瓷器種類時,有些瓷器的顏色是比較微妙的,表面的紋理、圖形也需要近距離的觀賞。光看圖片顏色容易出現偏差,例如汝窯的天青色,不同的照片顏色有挺大的差別。運用這種三維明信片能更準確地觀察到器物微妙的顏色。有些瓷器釉面的開片比較特殊,例如哥窯釉面開片就有不同的兩種,圖片觀察局部放大后清晰度不夠,也失去了整體觀察的美感。運用了新的技術,既能從整體上把握外形的感受有,又能兼顧到細節的同步展示,使得視覺上的認識更加直接。
從興趣激發、質疑答疑、動手體驗、科技配合,能從多個維度讓學生欣賞了解陶瓷器。當然,了解知識以后最實用的還是辨別陶瓷的好壞,尤其是實用瓷的安全辨別。
從觸感上我們能簡單分辨瓷器的安全級別。現在的瓷器紋飾很豐富,大家都喜歡漂亮的東西。但對于瓷器,如作為日用餐具并不是越漂亮越好。瓷器內部能摸出凹凸不平的紋飾的,叫釉上彩,也就是在釉料上面再畫紋飾燒制。這種加工工藝使得花紋裝飾容易因為使用頻率的增加而掉色。掉的顏色是有毒的,不能食用,所以食用餐具不建議選擇這種。從顏色上看,碗的內側是彩色的陶瓷器,最好也避開,因為如果釉料是釉上彩的話,同樣會掉色,會有安全隱患。
生活中的實用陶瓷器,是學生接觸最多的部分,我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辨別它,是最好的實踐運用。
陶瓷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瓷器,不同時期產生了不同的類型,它是不同時代不同審美觀的產物,對于了解當時人們的真實生活,洞悉當時朝代的審美取向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說陶瓷的發展貫穿了中國整個古代史,直至今天還是使用的主流。它就像一把鑰匙,了解掌握它,能更好地打開中國工藝美術欣賞的大門,更好地理解和體會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