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路云


提要:提到中國慈善事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有著“中國首善”之譽的企業家陳光標,他的慈善理想,是共同富裕的很好詮釋,也讓我們看到大愛沒有國界的境界。
打開網絡,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變成了最新的熱詞,而伴隨著這兩個熱詞的是公益慈善,中國的公益慈善的春天來了。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到三次分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并不是中央首次提到三次分配。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提到中國慈善事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有著“中國首善”之譽的企業家陳光標。近日專訪這位慈善家,我發現這位左手做慈善、右手做環保的企業家,一直在中國慈善事業前列奔跑,他的慈善理想,也是共同富裕的很好詮釋。他的慈善甚至做到了國外,用慈善展現了中國大國的氣概,讓我們看到大愛沒有國界的境界。
積極做行動派不做觀望者
行動的力量源于肩上的責任,在陳光標看來,國家和社會需要擁有一大批勇于擔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一方面,一個企業只有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才能贏得社會尊重;另一方面,國家也呼喚一大批勇于擔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
而陳光標正是這樣做的,他的慈善事業從1996年剛剛創業的時候就開始了,2003年抗擊非典,他毫不猶豫地投入300萬元資金和公司先進的醫療設備;2007年給延安老區學校捐贈教學電腦1000多臺;2008年的汶川地震,他帶領自己的救援團隊親自趕往災區送溫暖,并貢獻了2000多萬元資金用于災后重建。2010年,他提出向消防局撥款的倡議書,并以身作則捐獻200萬元......湖南雪災、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雅安蘆山地震等,每一次災后的援助隊伍中都有陳光標的身影。2020年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陳光標親自趕到武漢做志愿者,捐獻了100萬只優質口罩、300萬臺手提式消毒噴霧機和50噸消毒液,并捐贈防護服和護目鏡各5萬套,又為疫區采買了上百萬噸的大米和蔬菜。陳光標還向紅色革命根據地延安精神研究會捐贈500萬元,用于研究和弘揚延安精神。陳光標還捐出共計2000萬元人民幣及30部依維柯汽車(總價超3000萬元),支持河北張家口市舉辦冬奧會、安徽無為市政府防洪救災,以及陜西旬邑馬欄陽坡頭希望小學......
世界范圍的善舉讓愛沒有國界
陳光標秉承“全球財富觀”“財富人類共同觀”的理念,自30歲開始做慈善,至今捐款額已達40億元,善跡遍布全球。他不但在國內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新冠疫情等時候捐款捐物,還將慈善的觸角伸到了國外。因為他看到在過去的歲月中,有許多外國人到中國來幫忙,其中不乏有醫生、商人、科學家和企業家。現在中國富起來了,強起來了,有能力了,也是時候進一步提升中國在世界的形象。
自2004年起,陳光標就響應國家號召,向遭受海嘯沖擊的東南亞地區捐款300萬元。2011年日本東海岸附近海域發生大地震后,陳光標到當地參與救援工作,購買5000個口罩在當地派發。2014年,為了弘揚雷鋒精神,陳光標踏足美國,在紐約街頭宴請1000名流浪漢,每人發300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后,陳光標向不丹、泰國、孟加拉國、馬來西亞和摩洛哥5個國家捐贈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抗疫物資,助力這5個國家渡過新冠疫情難關。
2010年9月,陳光標在公司官網上刊登了致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承諾去世后將全部的財產捐給慈善機構,幫助有需要的人。陳光標的裸捐行為也帶領了一部分企業家參與其中,讓更多的企業家重新思考財富的意義,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這不僅是一種感恩之舉,也讓世界看見了來自中國的力量,也在世界范圍樹立了中國企業家、慈善家形象。
環保,慈善的另一種存在
獲得了“環保低碳第一人”美譽的陳光標,“左手環保,右手慈善”,這是陳光標最看重的兩個事業.陳光標曾說:“我的理想,是打造一個綠色、環保、純粹的企業。”成立于2003年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今年已經“18歲”了,作為專業環保拆除公司,如何變廢為寶,發展循環經濟?它給自己的“成人禮”提交了一份“綠色答卷”。餐廚垃圾經過處理化身為有機肥料,破銅爛鐵搖身一變成為煉鋼材料,廢棄塑料成功晉級為用途廣泛的再生塑料顆粒.....科技的“神奇魔法”不僅大幅提升了資源回收利用效率,也更好服務于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陳光標不僅自己堅持綠色環保理念,還呼吁大家一起來踐行,他為兩個兒子取名為“陳環境”和“陳環保”。為了減少排放,陳光標下班都是騎自行車回家,也鼓勵員工們騎車上下班,盡量走樓梯,不坐電梯,目前也已經向社會發放了上百萬個印有“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低碳生活人人有責”的環保袋子,希望借此來宣傳環保。
兼有“慈善夢”和“環保夢”的陳光標,左手慈善,右手環保,取之社會用于社會,投身慈善和環保事業二十余載,不遺余力地向前推進。不斷地做慈善事業,這注定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一生堅持走到底的道路。而環保的投入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久遠事業。
陳光標經常說:“財富是水,是身外之物。如果有一杯水可以一個人喝,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在家里,要是有一條河就該與大家分享。”他捐的不是錢,而是一種理念,通過這種理念喚醒人們的靈魂與良知,呼喚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陳光標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兼濟天下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正推動著中國慈善事業在世界舞臺互助互榮,讓愛沒有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