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思婷
文前提要:社區安全需要大家共同維護。發生高空拋物、墜物案件后,如果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將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查明真相后,之前的補償者可以再向侵權人追償。
建筑物高空墜落物品致傷亡案件屢屢發生,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能夠確定是誰扔了東西,那么受害人可以直接向具體侵權人主張權利,案情比較明了。但是,實際生活中,有相當多高空拋物、墜物案件根本來不及抬頭看清是誰搞的鬼,監控也沒有直接拍到拋物、墜物的來源,無法確定具體侵權人,這種情況就需要所有可能的加害人都要承擔責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民法典》該條規定與此前的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相比,明確禁止了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明確了補償人具有追償權,明確了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義務,又新增了公安機關的調查等義務。在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情況下,民法典與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一致,都要求由可能的加害人共同承擔補償責任。
磚頭從天而降砸傷人
謝師傅是一位保潔員,她負責重慶一幢單元大樓與一間中醫院大樓的衛生工作,兩幢大樓位于同一巷道。
2017年7月的一天,謝師傅所在的工作區巷道上空落下磚頭,她觀察了一會兒,沒看清磚頭是從哪里掉下的。當她準備處理地上的磚頭碎塊時,卻被上空掉下的另一磚頭砸中頭部,傷情嚴重。
這神秘的磚頭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公安機關進行了實地勘察及走訪調查,未查明具體的侵權人。現場所有人都沒有目擊到磚頭來源,監控鏡頭也沒有直接拍到,曾有附近的住戶申請對磚頭來源方向進行專業鑒定,但是沒有鑒定機構能受理這種業務。大樓外墻、雨棚、窗戶上也沒有磚頭墜落痕跡,可排除致害物為墜落物的可能。因此這塊傷人的磚頭是個不明拋擲物。
謝師傅為了治傷已經花費高額醫藥費,還留下了傷殘。她提起民事訴訟,將事發地附近的單元大樓的多個業主和中醫院都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各被告共同分擔醫療費48萬余元、護理費35萬余元、殘疾賠償金24萬余元等多項費用共計123萬余元。
誰也沒扔過磚?
這次事件波及的范圍很廣。難道所有臨近的業主和單位都要一起出錢嗎?
今年《民法典》實施后,此案尚未審結,適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也就是說,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情況下,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
法院認為,《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實質上為一種因果關系推定,即在侵權人不明的情況下,法律基于建筑物所有人與使用人對其房屋占有的事實,推定所有可能造成損害的人來承擔責任,如果其沒有確切充足的證據證實其事發時不在建筑物內,其責任并不能免除。
可疑對象如何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呢?法院認為,可能的侵權人如果能舉證證明如下事項,可以免責:?發生損害時,自己及共同居住的成員并不在建筑物中,既然不在現場,就沒有實施拋物行為的可能,就可以免責;?證明自己根本沒有占有造成損害發生之物;?證明自己所處的位置客觀上不具有拋擲物品致人損害的可能性。
所有被告都聲稱自己不可能扔下磚頭。比如,丁某根據自家監控表示自己當時不在家,其他家人當時都在吃飯且沒有離開監控范圍,能夠排除一家人實施加害的可能性。張某提供監控視頻,證實事發時全家沒有人在家。陳某也表示自己一家人當時都不在。蔣某認為,自家的窗戶與事發地不在一條水平線上,自家房屋距離地面4米左右,不可能達到事件中磚頭下落的速度,也不可能將謝師傅砸成重傷。魏某提交了自家水費記錄,記錄單顯示水數為零,可以推斷房屋長期閑置事發時無人。顏某認為自家房屋距離謝師傅受傷位置較遠,墜落物無論如何砸不到她身上。此外,有人說自己當天回了老家,有人說自己當時剛買下這里的房,還沒有正式接房。同樣臨近的中醫院也不愿意承擔責任,他們認為醫院靠近事發地一側的房屋都是特殊的工作用房,里面不會有磚頭,更不會出現拋擲、墜落磚頭的情形。
法院審理后,認定中醫院和單元大樓當中6戶證據不足,不能排除加害的可能性,由這7個被告共同承擔補償責任。結合各被告經濟補償能力,法院認定中醫院按照7戶比例對謝師傅損失承擔補償責任,需支付19.3萬余元,剩余損失由其他承擔補償責任的每戶被告平均承擔,各需支付2.7萬余元。有的業主已經身故,則由其繼承人在繼承的遺產范圍內支付補償。
雇主要先承擔責任嗎
有被告認為,謝師傅是在工作時受了傷,她的損失應該先由雇主賠償,不足部分再由被告補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法院認為,本案由于無法查明具體侵權人,謝師傅選擇要求推定侵權人在無法排除加害可能情況下對其損失給予補償,并無不妥。因此法院認定謝師傅的損失無須先由雇主賠償。
查明真相后可以算舊賬嗎
各位讀者或許會覺得,賠錢的各方當中一定有人是無辜的,畢竟本案真正實施侵權行為的可能僅有一人。因為一時無法確定具體的責任人,只好由所有可疑方面共同分擔責任。但是,一旦真正的侵權責任人找到了,他將面臨眾人的追償。《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補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法院認為,《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建筑物使用人的負擔,但這是立法上分散風險、公平救濟受害人的制度設計所要求,更多是基于道義、公平的理念。這一案例也提醒我們,社區的安全需要所有人共同維護,平時多注意排除家里和周圍的安全隱患,既是保護別人也是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