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紅
2021年7月8日,有用戶在微博發文,稱自己與吳某凡(影視圈藝人)在一起時,吳某凡還同時和多位異性保持親密關系。此外,吳某凡還有一個專門添加未成年異性美女的社交賬號,“選拔”未成年女孩……通常以MV選女主角或工作室簽約新人為由把女生叫出去玩游戲,甚至灌酒,對少不更事的女生以甜言蜜語進行誘導、哄騙……
事件持續發酵后,吳某凡母親報警,稱遭到勒索錢財。警方介入調查后,于7月31日,北京朝陽警方對吳某凡依法刑事拘留。8月16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經依法審查,對犯罪嫌疑人吳某凡以涉嫌強奸罪批準逮捕。
吳某凡案件給了全社會一個警示,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保護未成年人不受性侵犯迫在眉睫。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 【禁業規定】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從事相關職業,期限為三年至五年。
第二百三十六條 【強奸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二)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奸淫幼女的;
(四)二人以上輪奸的;
(五)奸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的;
(六)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2020年4月初,廣西柳州一高中女生微博舉報初中班主任林某某猥褻、性侵該校多名女生,引發媒體及社會關注。同年9月17日,柳州市柳江區檢察院對涉事教師林某某涉嫌強奸罪、強制猥褻罪、猥褻兒童罪提起公訴。
2021年2月1日,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法院對林某某涉嫌強奸、猥褻兒童、強制猥褻罪作出一審審判。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法院(2020)桂206刑初286號判決書顯示: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檢察院指控,2015年10月至2019年8月期間,林某某曾擔任柳州市柳江區某中學副校長、政教處主任、教師,作為對未成年學生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利用優勢地位,對數名女同學多次實施了奸淫、猥褻行為,構成強奸罪、猥褻兒童罪、強制猥褻罪。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法院對該案進行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某某犯強奸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犯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犯強制猥褻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
本案是一起發生在校園的性侵害案件,作案地點隱秘,作案時間跨度大,發現查處難度大。最終事件在網上發酵后,警方介入調查,林某某才受到法律的制裁,法院對這起案件的判決不僅維護了未成年人的權益,還給予社會、學校、家庭很大的警示。
青少年須知
縱觀近年來發生的未成年人遭遇性侵的案例,不僅未成年女生會遭遇性侵犯,未成年男生也會遭受戀童癖者的侵犯,說明未成年人缺少設防的心態,需要引起青少年及其家長的警惕和重視。在學習和生活中,未成年人要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勇敢對性侵說“不”。一是不要輕易跟不熟悉的人單獨外出,不要輕易跟搭訕的陌生人聊天,不要輕易接受陌生人的饋贈,如飲料、水,更不要與陌生人獨處,如遇陌生人糾纏,要記得往人多的地方跑,必要時尋求路人的幫助;即使對于身邊熟悉的成年人也要警惕。二是如果遭遇犯罪分子侵害,要與力量懸殊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盡量保護自己。想辦法發出求救信號,向警方報警,切忌激怒犯罪分子。
家長必讀
在我國很多家長對孩子性教育一直都是諱莫如深,談性色變。對于孩子提出的性問題,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即使有的家長會解答孩子的性問題,也是不敢談得太深。總覺得,這種事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其實,這樣的教育觀念是不對的。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性別意識;對子女自然地展開性教育,并讓孩子學會遭遇侵犯時如何保護自己。如與孩子一同觀看性教育影片,在觀看中通過討論、講解向孩子傳授性知識和解答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把健康的性觀念、性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傳授給孩子。如果家庭性教育缺失,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教育,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會受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在對性的好奇之下,對性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或者試圖嘗試禁果,過早地發生性行為;或者因為缺乏警惕而遭受性侵害。因此,家長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刻不容緩。
學校知曉
有些地區,學校的法制教育形同虛設,即使有,也是由非法律專業出身的政治老師來擔任,法制教育只停留在理論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法制觀念淡薄,在遭遇性侵害時不懂得運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學生受到侵害,通常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不敢讓家長、老師及周圍的人知道。因此,建議學校聯合相關性教育單位,開展生理衛生、性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走出去”接受法制教育,教會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并且,要讓他們懂得,作為未成年人,在性方面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在自律和自我保護的同時,把傷害扼殺在搖籃里。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