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社會反響強烈。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對“雙減”工作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
《意見》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通過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通過教師切實履行好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并及時做好反饋,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意見》規定,學校的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學校的課后服務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既可以通過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又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還可以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外,也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等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意見》提出,要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意見》要求各地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
《意見》還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日前,北京市舉行《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新聞發布會,給新學期“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考”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表”。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雙減”文件出臺之后的第一個學期,北京市將力爭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感受到切實的變化:
——同層次和學習狀況的學生,作業會更精練,會有更多針對不同學生特點的“個性化”作業;課后三點半活動將更加豐富,不但有素質教育的課程,還有課堂延伸輔導;一些初中學校還會開設晚自習;教師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將會有更加合理的調配。
——更多教師跨校、跨學區流動,輻射優質教育服務。經過暑期的準備,很多優秀校長、骨干教師、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進行了區域內合理的流動。“新學期,您的孩子不管是在哪個學校,都可能會見到更多優秀的老師,他們能提供給學生更多、更優質的課程和教育服務。”李奕說。
——孩子們不用每天放學或周六日趕著去上各種學科類輔導班,可以在校內和小伙伴一起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社團、素質類課程;在課后三點半到五點半的時間里,可以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和同學間的討論中,完成作業。
“希望在全社會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李奕說。
日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增強學校主陣地功能、增強校內教育質量”作為落實“雙減”工作的主要內容,通過用“雙增”來推動“雙減”的具體落實。其中包括加強學校作業管理、全面實施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建立培育課后服務支持體系、加快推進緊密型學區集團建設、推進落實全員導師制全覆蓋6個方面內容。其中,緊密型學區教育集團是上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整體質量的一個探索。這種做法通常要求一所優質小學或初中作為牽頭學校,通過增進其教育集團或學區內優秀教師有序流動等方法,提升整個學區或教育集團內學校的整體水平。
此外,上海市教委基教處處長楊振峰介紹,上海已于今年春季學期在12個區的186所學校試點全員導師制,這項制度要求“學生人人有導師,教師人人是導師”。導師要定期與學生、家長談心,幫助家長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導師與學生的比例要求為1:15。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雙減”工作的一個重要導向是關注每個學生,包括學生的情緒疏導、未來發展、生命價值討論等。“強調系統性、整體性、針對性地推進‘雙減工作,治標的同時要從治本上下功夫。”
(編輯 安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