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2014 年10 月浙江衛視引進韓國SBS 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由浙江衛視聯合韓國SBS 共同制作,第二、三、四季是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負責制作的。第五季起改名為《奔跑吧》,由浙江衛視節目中心獨立進行制作?!侗寂馨尚值堋返臋M空出世為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以不同以往的節目形式和獨樹一幟的內容建構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為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指引了一種新的方向。
《奔跑吧》(第五季)開播于2021 年4 月23 日。自開播以來,獲得了高收視率與高話題度,平均百度指數12199,在2021 年4 月24 日出現峰值44880;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數據顯示,4 月23 日,《奔跑吧》收視率2.774%,收視份額10.87%,排名第一;4 月30 日,《奔跑吧》收視率3.162%,收視份額11.81%,排名第一。
2006 年,尹鴻、冉儒學、陳虹三位學者合著的《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是國內較早研究真人秀節目的書籍,內容權威。在此書中,尹鴻教授認為“電視真人秀作為一種電視節目,是對自愿參與者在規定情境中,為了預先給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規則所進行的競爭行為的真實記錄和藝術加工。”[1]他所提出的真人秀節目的定義是目前學術界最為認可的概念。英國學者安德魯·古德溫在其《電視的真相》一書中提到的“真人秀節目通過游戲等娛樂要素撫平觀眾的心靈創傷內核,釋放心理壓力?!闭f明了游戲在真人秀節目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
在當前快餐消費的文化時代,簡單的復制與拿來,一方面會造成節目生存周期的短視性,另一方面很容易消磨觀眾的新奇感。唯獨做到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創新,才能求得節目的生存之道。李杰鋒在《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的本土化創新》中認為《奔跑吧兄弟》在節目內容與中國歷史文化的結合中上實現了高度的本土化創新,并且在“節目形式”、“制作方式”、“營銷模式”上都進行了本土化探索與改進,是國內真人秀節目本土化創新發展的典范。[3]本文將從播出時間、人物設定、游戲地點、節目內容、后期制作、文化內涵、傳播價值觀七個方面對比《奔跑吧兄弟》與《Running Man》。
《奔跑吧兄弟》在引進國內后以季為單位播出,每一季共有15集節目。以《奔跑吧》(第五季)為例,節目于2021 年4 月23 日起每周五晚20:20 接檔《王牌對王牌第六季》在浙江衛視首播,與《追星星的人》疊播。而原版《Running Man》是以周為單位播出,于2010 年7 月11 日起每周日下午韓國時間16 點50 分(北京時間15 點50 分)在韓國SBS 電視臺首播,自2017 年3 月26 日起,每周日下午4 時50 分播出。
《Running Man》與跑男在播出上大致相同,[4]節目的時長一般在100 分鐘左右,既能使觀眾獲得充足的觀看時間也不至于審美疲勞。跑男采用的季播模式,可以沖抵觀眾的視覺疲勞,停播期間也可以有更大的創作空間,以便在新一季的節目中給觀眾帶來更多的視覺沖擊。[5]季播節目可以給制作者和觀眾一個很好地收縮空間,制作方也可以根據市場適當的去調整節目。[6]
真人秀節目就是基于人物的一種表演性節目,所以真人秀節目更不能缺少人物這個重要的因素。在人物設置的過程中,節目的大致情節也就隨著產生,優秀的人物能夠在節目中帶給觀眾與節目意想不到的收獲。此外,人物性格設置要有所差異,這樣才會產生沖突,最終要以人物性格的沖突表現出來。
《奔跑吧》在嘉賓設計上與《Running Man》有著一定的相似度。節目中的嘉賓都是常駐的7位在本國較紅的一二線明星。比如,李晨在《奔跑吧》中承擔著管理團隊的工作,與劉在石在《Running Man》都是主持團隊中的核心人物,臨場應變,控制節奏;楊穎與宋智孝有著優秀的外貌,同時也具有爽朗、大方的性格。
但總體來說,韓國團隊的人物設定覆蓋各個年齡階段,各個職業,使得受眾能獲得更多的認同感,從而使節目能夠持續保持更高的收視率,覆蓋各個年齡段。而中國團隊則采取選擇新鮮血液,不求受眾的廣度,盡可能多地壟斷年輕人。

《Running Man》更多地去宣傳人文,例如節目中出現的仁川機場、富川動漫等等,中國也更注重自然風景的宣傳,節目中的外灘、西湖等等,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整體上,《Running Man》的室外場地經常選擇在農村郊外等地方,盡管占絕大多數的仍是城市場地,但農村場地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其他的節目。[7]
而農村場地的使用可能有如下三點原因:1.不容易被粉絲等人群擁堵,干擾節目的正常拍攝。2.租賃場地的價格較低,降低了拍攝的成本。3.室內外場地的結合使得節目內容更加多元,減少視覺疲勞。相比之下,《奔跑吧兄弟》大多選擇在所在城市的代表性地標進行節目拍攝,兼顧娛樂性與宣傳城市文化。
明星真人秀節目中的游戲空間,不僅是參與成員表現自身的場所,也是節目本身為達到目的而選擇的空間。赫伊津哈強調:“比時間局限更加令人注目的是游戲在空間范圍內的局限。一切游戲的進行和存在都限定在事先劃定的場地,標定的邊界既可能是物質的邊界,也可能是想象中的邊界,也可能是理所當然的邊界?!盵8]通常,封閉的空間會使節目節奏更為緊湊,競爭更為激烈,矛盾沖突也更為明顯。另外,封閉空間對于參與者的表現也進行了約束,成員只能在限定的空間內活動,無法逃出或始終躲藏,只有通過進行游戲獲得勝利或被淘汰才能打破。
《奔跑吧兄弟》對于空間的設置多為封閉性,參與成員在規定的空間內進行活動。圖書館、學校、商場、電影院等封閉性的場所都曾作為節目進行游戲的地點。封閉空間的設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節目的進程,使節目按照規定時間錄制完成。
《Running Man》的活動空間則有較大的開放性。如在測試成員反應能力的節目中,成員要從各自地點到達集合地點,節目對成員全程跟隨拍攝,街道、咖啡廳等公共場所也成為了節目的活動空間。相對開放的空間設置雖然會產生意料之外的效果,但對于明星真人秀節目而言,卻不利于成員之間競爭,甚至會影響節目的拍攝。如“香港特輯”,由于未提前對活動場地進行封閉,導致群眾聞訊趕來,致使節目無法正常錄制,不得不緊急更換任務場所。這雖然反映出群眾對于節目的喜愛,但也間接說明了相對開放空間影響到了節目的拍攝進程。
《Running Man》每一期都設置緊張刺激的游戲規則,利用嘉賓不同的性格特點,安排智力比拼、心理戰、體能戰,注重懸念性和文化性,如動作性強的鈴鐺捉迷藏;懸念性強的“間諜戰”等?!侗寂馨尚值堋费永m了這種敘述方式,利用已經成熟的游戲規則,加入中國素,如西湖白蛇傳、猜字謎等。聲畫語言的使用,敘述和插入敘述的交替,大大增強了節目的節奏感和緊張感。
從節目元素來看,二者都是多種元素的混合體。單元如果作為一期節目的枝干,那么搭配節目的就是元素的修飾,元素可以使節目形式、表現方式更加豐富。二者含有共同的元素,表演元素、游戲元素、益智元素、競技元素、速元素、紀實元素和真人秀這些元素都在節目中有所體現,二者把這些元素恰如其分的組合在一起。并通過單元承接和表現這些元素,最終成為一檔完整的節目模式。
但相比《Running Man》,跑男又有一些新的元素,如每期節目開頭的簡單大概介紹這期節目,就是針對中國本土化的改造,這些都是結合中國受眾的接受心理所做的改動。此外,跑男在取景地點選取和節目劇情方面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如西湖文化廣場、烏鎮西柵景區、敦煌古城、錢塘江畔作為取景點,一方面為當地旅游業帶來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充當了傳統文化的媒介。跑男由于廣電的限娛令,公益元素也是其重要元素,而韓國則注重娛樂性。
這兩檔節目在后期制作方面都是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針對節目七位主持人和嘉賓,需要大量攝像跟蹤拍攝;同時,對于選手預判經過的路線,攝像撤退的路線,都需要嚴格的程序來完成外景拍攝。通過跑男可以看出,面對巨量的素材能夠有清晰脈絡進行剪輯,同時又能在恰到的時間內加入字幕、音效渲染氣氛,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鑒的。鏡頭的剪輯切換融入了節目本身的情感,鏡頭轉換的頻率形成了畫面外在形式中非常直接的可感因素,并作用與電視觀眾對節目語言節奏風格的認領。[9]二者在鏡頭剪輯和反應鏡頭的把握上都做很好的切合了節目本身,針對一些撕名牌大戰,鏡頭之間頻率變快,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同時又恰當地切換到其他人的反應,機位之間的切換,把不同空間、時間的事件完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鏡頭語言與觀眾之間建立起對話模式,而這種語言的風格體現在后期制作中,觀眾的情感起伏與鏡頭之間的切換相磨合。在后期這方面相比較,跑男比《Running Man》還有一些差距,這些都需要慢慢的實踐才能真正完美體現。
節目的剪輯特色。通過對大量的節目素材進行剪輯,運用一系列表現、敘事和心理蒙太奇,尤其是對比、交叉、平行、顛倒蒙太奇的使用,強化戲劇性。同時,利用懸念剪輯點、相似物體轉場、時間凍結等剪輯手法,提升了節目的可看性。在渲染情感上,利用各種符號性、情感性音樂,輔助各種特殊音效,來強化喜怒哀樂,渲染人物的“真實情感”。在字幕上,把握觀眾的喜好,結合中觀眾的笑點和網絡流行熱詞,最大限度還原原版節目的喜劇效果。擅長設置懸念也是韓國綜藝的一大特色,在關鍵的地方,放慢鏡頭,切換鏡頭,表現周圍人的各種反應,配上具有煽動性的話語,使觀眾屏住呼吸,又不顯得拖沓是一貫的操作方法?!侗寂馨尚值堋吩谟螒虻亩鄠€節點運用這種手法,增強游戲的緊張感,達到了設置懸念的效果。

除了精彩的游戲內容外,《Running Man》也同時承載著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傳播與宣揚韓國文化。節目著重立足于韓國本土文化特色,將韓國平常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等多方面元素囊括在節目中,使得觀看節目的外國觀眾乃至于本國觀眾更加了解韓國這個國家。在《Running Man》中,每期節目都會選擇韓國的一個地標建筑作為基礎來進行節目延展,這些建筑不僅代表了韓國地區的特色,同時也蘊含了韓國濃濃的文化與歷史烙印。節目曾經選取過代表韓國文化成就的國家劇院、國立國樂院、氣象館、體育場、著名的電視臺等地標性建筑,來展現韓國現代化進程。
《奔跑吧兄弟》也都是每一期選擇一個地點作為拍攝地,所以當觀眾在收看節目的時候,最直觀印象就是各色各樣的建筑以及獨具特色的拍攝地點。建筑是反映一個國家特色的最直觀的產物,也是最直接的文化傳播載體,所以地標建筑是節目組選擇拍攝場地的重要依據。中國作為一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最讓我們驕傲的就是我們輝煌的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與原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傳統文化的宣傳上顯得更加充實,這也是《奔跑吧兄弟》節目在改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也是與原節目的區別所在。
比如在其中一期,“跑男團”變為古時遠走西域的商人上演了“敦煌大劫案”,節目中從獲取出城的通行證,到拿到通關所必需的通關文牒,觀眾在娛樂的同時將古代“過關出境”所需要材料與過程完整的經歷了一遍。同時在節目中分布了各種西域文化歷史小知識,有不少觀眾表示因為看這期節目,張騫的出生年份以及他出使西域的時間都記得清清楚楚,比上學的課本那時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同時節目將我國著名的敦煌古城作為節目的拍攝場地,其中著名的敦煌街、高昌街、甘州街、汁梁街等敦煌古城的重要街道也在節目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不出家門既能學習知識,又能感受敦煌古城奇特的風景。
韓國現代的教育依然以儒家文化為代表,尊老愛幼、長幼有序體現在每一個韓國國民的身上。我們在收看《Running Man》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嘉賓在與劉在石說話的時候都是畢恭畢敬,就算在撕掉其名牌的時候,也要說恭恭敬敬的道歉后才能下手,節目中傳遞的尊老愛幼,長幼有序的傳統價值觀非常的強烈與明顯。
在其中一期節目中,節目組特意將拍攝地址選在韓國知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慶州崔氏家族的故居。節目組希望借助崔氏家族的故事來宣揚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崔氏家族是慶州有名的名門望族憑著持家有道自力更生的積極觀念,同時,崔氏家族還有著救濟貧苦百姓的優良傳統,為歷代老百姓所稱贊。
《奔跑吧兄弟》的播出同樣也兼備了寓教于樂的功能,使得節目中傳遞的價值觀更符合中國特色。《奔跑吧兄弟》在節目拍攝地的選擇上,不遺余力地將拍攝地與故事的背景定位在祖國的人文山水上。杭州西湖、古都武漢、上海灘、敦煌古城,這些地點的選擇都透露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呼吁普通民眾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入我們祖國的人文山水中。在節目中傳遞這樣的價值觀是對愛國主義價值觀的一種升華,這使得愛國主義價值觀延伸至了愛自然、愛社會。
“真實”和“表演”是明星真人秀節目中存在的一組矛盾,明星真人秀中的參與者以真實的身份進入到節目的拍攝,在節目中他們又需要通過“表演”來塑造自己的形象。參與者一方面是“被看”的主體,需要展示真實的自我滿足觀眾“看”的欲望,另一方面他們也要按照節目的要求,通過“表演”來創造更多的節目效果?!罢鎸崱睗M足了觀眾窺視欲望,明星的真實狀態成為了節目的吸引力,“表演”則創造了戲劇性,對于節目娛樂性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在關于“真”與“秀”的關系上,韓國的明星真人秀節目更為注重真實的一面,而我國的明星真人秀節目“表演”的成份則要多一些。
另一方面,明星真人秀節目所真實記錄的內容還要進行后期的加工處理才能呈現到觀眾眼前。在后期加工過程中,對于素材的選擇具有主觀性。如果后期剪輯過程中包含太多的主觀性,節目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與真實的人物形象也會有偏差。
我國多數電視節目依然只重視節目當前的發展,對于如何建立長期的節目品牌,維護品牌效應以及如何延長節目的壽命等方面的問題上還相對缺少經驗?!侗寂馨尚值堋泛蟪淌找暵拾l力不足。雖然收視率只是客觀的數字,不能全面的反映所有的問題,但是從收視率上看,《奔跑吧兄弟》卻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收視趨勢?!侗寂馨尚值堋分允找暵矢唛_,首先是因為《Running Man》在中國的固有的人氣,各方關注使成為了2014 年底的“明星”節目,但節目品牌的維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節目近兩年的收視率直線下滑,節目的品牌影響力也不斷下降。
同質化的節目雖然在短期內滿足了觀眾對于某一類型節目的喜好,但盲目跟風顯現出創造能力不足的缺點。加之很多節目受到制作水平的限制,給觀眾產生了粗制濫造的印象。這導致了觀眾對節目由最初的新鮮感產生疲態,久而久之形成抗拒的心理。
在目前電視行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的惡性競爭環境中,制片人要想創作一檔全新的節目并非易事;一方面我國的觀眾還沒有形成細細品味的收視習慣;另一方面源于投資方、導演急功近利的商業訴求,這樣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部分制作人的創新行為。無論是借鑒還是引進真人秀節目,其終究不屬于根植于我國文化土壤的文化現象。
中國引進韓國綜藝節目為成功之舉,但就本土化而言,雖然效果很突出,通過節目僅為推廣了中國文化、習俗等多個方面,但在游戲等創意上,還需加強本土化。而參演嘉賓還需摒棄以往綜藝節目演大于真的傳統做法,使得真人秀更加貼近本真,已獲得受眾更大的觀看滿足感,切勿為達節目效果畫蛇添足的情景發生。要根據受眾的心理多加更替節目環節,使得受眾在每一季的觀看時都有創新感。
只有了解了各國的文化差異因素,才能準確的把握受眾的收視心理和收視習慣,才能因地制宜的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節目。引進節目的本土化只是我國真人秀節目創新發展的必經之路,實現節目的原創才是真人秀電視節目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