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鵬飛
(鄒平市融媒體中心,山東 鄒平 256200)
數字化到來打破了媒介之間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新媒體發展成為了當今時代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背景下,各種新媒體日新月異代代更替,使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性的同時也帶來了發展機遇。融媒體是指媒介融合,即各種不同媒介之間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從而將媒體傳播效果發展到最大化[1]。在新媒體的沖擊下,融媒體是傳統媒體在新時代能夠保證繼續堅持和發展的新道路。融媒體發展至今雖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其仍處于一個發展階段,不可否認其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仍存在稚嫩性,需要各種理論去支撐其持續的發展,實踐從來都是在理論的基礎上施行的[2]。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媒體以各種形式出現于發展的各個階段。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通俗來講,能夠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臺的就是媒體。傳統媒體下的信息傳播主要依靠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經歷了從單調的信息傳遞到豐富的新聞內容,從平面的媒介信息到聲音影像的立體信息的發展,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代替傳統媒體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新媒體各種新的媒體形態為依托,通過各種新型電子產物以不同形式向大眾傳播信息,大眾對新媒體的應用和發展發揮出極大的參與性,不斷通過新媒體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自我。新媒體的新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其代指著新的媒體形態,新的應用技術,新的傳播平臺。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新媒體可以稱之為網絡媒體,其發展是與網絡及信息技術緊密相連的[3]。
新媒體憑借著其獨特的優勢及巨大的發展前景,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競爭態勢,兩者間的競爭關系不斷加劇,面對如此緊張的局面。各種媒體之間開始尋求融合匯通,希望通過緊密合作來與新媒體相抗衡,各種媒體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融媒體應運而生。就目前來看,各界并沒有對媒體融合這一概念做出一個統一的定論,究竟是什么媒體做出怎樣的融合,這個概念是相對模糊的。媒介融合概念最早的提出者認為其應包括任何媒介有關要素之間的結合。有學者認為,無論是什么媒介之間的融合作用,都是以最大化滿足終端使用者要求為目的的,尤其在當今信息化和科技化迅猛發展的當下,各種媒介之間的融合均是順應大眾的心理需求所進行的[4]。融媒體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其一是從狹義的角度進行解釋,即融媒體是通過將形式各異的媒體進行融合形成一個全新的媒體形式,其往往所能發揮出的作用并不僅僅是簡單的單個媒體作用相加[5]。從廣義上來看,融媒體不僅涵蓋了各種媒體之間的表面形式,還融合了其深層形式,繼而通過各媒體之間互通有無,優劣互補,優化升級出能夠發揮最大傳播效應的媒體。
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統媒體的主體,在傳統媒體的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于人民大眾心里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當前面臨融媒體的發展趨勢,電視新聞則需要展開新的思考。首先,應怎樣打開電視新聞節目的新局面,在保證其原有地位的基礎上使其更上一層樓。再者,怎樣通過媒體融合,創新電視媒體的發展形式,為觀眾提供全新的電視新聞節目。電視新聞節目在傳統媒體中占有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整體效果,電視新聞節目在融媒體背景下的創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電視媒體在新時代下的發展前景,就此來看,融媒體記者堅守"內容為王"是融媒體背景下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道路。
一方面,融媒體堅持“內容為王”首先要做到精準定位。各媒體從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到被大眾所認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更加真實有效的新聞內容才能獲得更多的來自受眾的信任,這也是為什么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仍有許多電視媒體經久不衰的原因,而這些電視媒體通常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對自身具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且能夠挖掘出具有深層價值意義的新聞內容,能夠為受眾提供難以替代的新聞信息,這一重大特征是任何當前“快餐式”媒體都無法比擬的[6]。另一方面,融媒體堅持“內容為王”還要做到真實客觀。當前各種標題黨橫行,虛假信息泛濫,人們逐漸從對新聞信息深信不疑到充滿駁斥與懷疑,面對這一現狀,廣大受眾對新聞內容的各種要求中,對真實性的要求首當其沖。當下,新聞內容正持續不斷地受到質疑,融媒體背景下提高新聞發展速度及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媒體融合的發展階段,難免會出現各種媒體激烈競爭,希望占據主導地位的局面,然而,無論各種媒體在融媒體中占據怎樣的分配比例和發展地位,內容都將占據新聞媒體最主要的地位。在新媒體背景下,受眾對于新聞內容有了更多的選擇,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瀏覽不同類別的新聞內容,在此情況下,新聞類內容的受眾大幅減少,這也代表著新聞內容的質量亟待提高。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催化與新媒體的激化下,進一步助推了融媒體的發展,然而發展帶來的不僅有好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內容上的問題是首當其沖需要解決的。對此,融媒體記者應積極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變化,不斷創新發展思維,轉變發展觀念,以堅守“內容為王”為根本,不斷優化新聞內容質量。
互聯網形勢下網絡平臺成為融媒體獲取新聞信息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新聞工作者往往會從網絡上尋找熱點的或符合自身發布要求的新聞信息,經過二次加工后發布到媒體平臺上呈現給大眾,如此,各媒體工作者將會發布大量的相似信息,而誰將新聞包裝的更具有吸引力,誰就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在此種情形下新聞內容的競爭逐漸發展為新聞包裝力度的競爭,這就違背了“內容為王”的新聞原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媒體逐漸被引導,企圖制造爆點和噱頭引人注目,在此種情形下,記者要完成從新聞傳播速度向新聞傳播深度的轉變,傳統媒體下的新聞傳播工作相對而言更表現在一昧的追求傳播速度,記者希望以更快的速度發掘到素材,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新聞采訪,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新聞傳播。最先將最新信息傳播出去的,則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很大的先機。而在新媒體壓制下記者很難掌握到這種先機,記者完成信息采訪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媒體平臺發布信息的速度,絕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駐站記者還未到達事件發生地點,媒體平臺上就已將此事件發布出來。因此在不能比較速度的情況下,記者應將重心轉移到比拼專業能力和新聞內容上,深入探討研究新聞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用更專業的信息采集、編輯和傳播能力將最好的新聞內容呈現在觀眾面前,以此來取得新媒體所不能相比的優勢。融媒體需要在“速食”新聞環境中尋找突破口,堅持以提高新聞內容質量為主要要求,從而在大數據環境下脫穎而出。
據相關數據統計,當今社會各種娛樂化新聞更能受到受眾的歡迎,部分新聞工作者不惜降低新聞內容質量,提高新聞內容的吸引力來引起大眾的關注,這不僅會對新聞的可信度及權威性造成打擊,還會對整個新聞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對此,融媒體背景下應不斷建立健全內容審查機制,加強新聞行業的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全方位的監督和審查,以強制的態度提高新聞質量,凈化新聞環境。
融媒體背景下對新聞評價內容應提出極高的要求,首先應堅持客觀性和公正性。媒體具有一個極強的特性就是其不可控性,各媒體平臺給予大眾言論及行為極大地自由,一般而言,只要是不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言論,都可以自由迅速的傳播出去,并且傳播速度是任何其他媒介都無法比擬的。受眾可以針對某一新聞事件幾乎肆意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相對于個體而言,這是一種便利,而相對于社會而言,這也是一種安全隱患[7]。為提高新聞評論的價值內涵,媒體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將正面的觀點呈現給大眾,觀點應有理有據,保持客觀的態度,不能摻雜任何個人情緒偏向任何立場,必要情況下,新聞工作者可適當對評論進行控制引導,以免引起新聞評論不可控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媒體工作者首先要樹立自身責任意識,以明辨是非的態度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融媒體的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傳統的紙媒內容也可以通過媒體平臺發布,電視節目不僅可以在電視上播出,也可以通過網站及各視頻播放器等進行推送,各傳統媒介之間不斷進行融會貫通逐漸趨同[8]。同時,電視新聞節目以數字化的形式展現,使受眾產生了新的認識,觀眾對各種新聞內容有了數不清的選擇權。而這種改變的發生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觀眾對電視新聞的可選擇性使得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已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這就需要我國的電視新聞從業者從新聞節目的根本上,即新聞的內容上做出提升和改變,以應對新時代發展的趨勢。

電視新聞節目向來在觀眾心目中具有極高的地位。電視新聞節目自誕生以來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幾十年的歷程,其不斷吸取教訓、不斷豐富發展經驗,以及不斷預設未來發展的趨勢,電視新聞節目是人們與外界相聯系的重要媒介。然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電視新聞節目所面臨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媒介形式上的改變,而是與社會發展相掛鉤的轉型,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形式對傳統媒體產生著沖擊,而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首當其沖受到影響。隨著傳統媒體的發展形勢日益嚴峻,深度剖析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境遇,融媒體記者堅守“內容為王”將是最重要的策略。無論受到怎樣的沖擊,新聞仍作為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元素,占據著其獨特的地位。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下,記者始終堅守內容為王這一關鍵要點是促進新聞內容不斷進行創新的重要原則。
互聯網技術的迅速應用和普及促進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隨著信息傳播速度的加快,以及人們對各路新聞的關注度增高,當下對電視新聞的要求隨之越來越高,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新聞的時效性隨之提升,各種新聞繁多復雜,記者若想要更好的完成融媒體時代的工作,則需要深度探查新聞內容的實質意義,在“速食新聞”環境下堅守“內容為王”,做好新聞整合編輯工作,促進新聞質量的提升,力求保證新聞內容的權威性、真實性、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