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佑冬
(桂林市臨桂區六塘中心衛生院,廣西 桂林,541101)
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建筑行業不斷完善,使車禍、高處墜落等發生風險逐年呈上升趨勢,其中肋骨骨折發病率也隨時遞增[1]。而研究發現,肋骨骨折通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因素干擾,使其伴有誤診、漏診等風險發生[2]。由于臨床以救治患者生命為主,針對多發性肋骨骨折,普遍作出籠統診斷,該現象與醫師較大工作強度存在一定聯系,且與保護性醫療行為存在密切關系。
但臨床研究發現,在法醫學鑒定中,需嚴格遵守相關標準制度,通常需對肋骨骨折性質、類型、數量、有無移位以及愈合狀況做出明確診斷[3]。故刑事案中肋骨骨折的數量、類型,可直接影響損傷程度的判斷,干擾定罪量刑,同時若前后診斷不一致,可直接增加雙方矛盾爭議程度。因此為該類患者提供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診斷方案,全面掌握肋骨骨折的移位、位置、形態,進而為后期治療奠定重要基礎。鑒于此,本文選取肋骨骨折患者實施DR 胸部正斜位攝片診斷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5 例肋骨骨折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8 年4 月—2019 年6 月期間,所有患者均接受DR與X 線平片進行檢查,男女比例分別為:10:15 例,年齡為30-35歲,均值為(35.14±0.12)歲。納入標準:(1)影像學資料、臨床資料完整無丟失者;(2)明確外傷者;(3)未伴有惡性腫瘤者;(4)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精神障礙及溝通障礙;(2)既往肋骨骨折或肋骨外科手術史者;(3)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DR 胸部正斜位攝片,所有患者X 線檢查均選擇西門子DR 機實施胸部正斜位攝片。主要依據患者骨折狀況,合理調節曝光條件,正位片患者站或躺在檢查床中,中心線:對準第4 胸椎,深呼氣屏氣下曝光,同時對患者同時進行照正位加雙斜位片。X 線平片檢查:選擇新東方F51-6C 工頻X 攝像機,信號為HQ-450 醫用膠片沖洗機,將曝光調至為65—85kv,毫安秒設置為12.5—25,選擇體位為立位肋骨左右雙斜位以及正面,雙斜位選擇左、右前斜位置,旋轉角度為15—55 度,拍攝時需告知患者深呼吸,若其深吸氣時拍攝曝光,其膠片焦距調至為180cm,依據不同狀況,做合理性呼吸運動后實施拍片。
1.3 觀察指標將圖像數據傳輸至PACS 系統,由診斷醫師針對掃描圖像實施分析及閱片診斷,針對感興趣區域實施分離、切割,并利用旋轉任意角度實施判斷,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分析DR、X 線平片的檢出率、漏診率。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0 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骨折發生狀況25 例患者臨床資料得知,共50 處肋骨出現骨折,第1—3 肋8 處(16.00%),第4—5 肋6 處(12.00%),第6—7 肋11 處(22.00),第8—9 肋10 處(20.00%),第10—12 肋占比最高,為15 處(30.00%),見表1。

表1 患者骨折發生狀況
2.2 檢出率、漏診率比較DR 檢出率為96.00%,明顯高于X線平片的78.00%,而DR 漏診率為4.00%,明顯低于X 線平片的22.00%(P<0.05),見表2。

表2 檢出率、漏診率比較(%)
相關數據統計,肋骨骨折確診率在所有骨折疾病當中占比率最高,而肋骨骨折于胸部骨折中占比率可達到80%。加之,我國交通行業的完善,出行方式逐漸增多,以交通事故,而造成的肋骨骨折發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進而造成肋骨骨折患者基數隨之上升。
研究證實,針對肋骨骨折診治的核心以明確肋骨骨折數量及具體部位為主,典型肋骨骨折可由X 線少、常規CT 檢查進行確診,但針對多發性肋骨骨折病情較為特殊及繁瑣,且伴有骨折部位隱秘、不典型等現象,常規檢查方式無法達到最佳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漏診率及誤診率。近年來,隨著我國影像學技術不斷完善,DR 系統檢查數據逐漸步入臨床,該技術屬于一類通過傳統攝影技術與現代網絡先進技術相結合的成像方案,與傳統X 線檢查比較,DR 具有準確率高、對比度高以及圖像分辨力高以及輻射量小等優勢。相關研究證實,DR 技術能夠通過相應軟件,對圖像實施后干預,依據疾病具體狀況,對圖像實施任何角度的旋轉,如圖像亮度、對比度以及銳利度實施調整,同時能夠對局部病灶予以放大。而本文研究顯示,DR 檢出率明顯高于X 線平片,且DR 漏診率明顯低于X 線平片,分析原因:DR 技術能夠在不增加輻射量的基礎上,旋轉收集數據對圖像實施干預,使圖像邊緣增強,促進銳度上升,提高肋骨骨折的觀察敏感度,進而提高檢出率。
綜上所述,肋骨骨折實施DR 胸部正斜位攝片診斷可獲得顯著價值,不僅能夠提高骨折檢出率,還有效規避漏診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