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海票
(柳州市柳江區人民醫院 廣西柳州 545100)
腦卒中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系統疾病,該疾病的主要誘發原因在于腦組織循環障礙所致局部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患者發病后常會出現癲癇等并發癥問題,嚴重者還會出現腎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腦出血、腦疝、大面積腦梗死等惡性后果,進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對于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保守治療是以往最為常用的方法,但這一治療方案無法獲得理想的效果,需要與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配合。基于此,采用全方位及綜合性強的護理措施,是當前治療腦卒中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以我院急診科2018 年1 月至2020年6 月期間收治100 例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為基礎,對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護理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統計分析我院急診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 月期間收治100 例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資料,男60 例,女40 例,年齡38~64 歲,平均(51.53±12.57)歲,發病時間2h~7d,平均(2.67±2.18)d。全部觀察對象均經頭顱MRI 或是CT 檢查確診,且符合第四節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結合患者護理方案差異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齡39~64 歲,平均(51.36±12.14)歲,發病時間3h~7d,平均(2.62±2.22)d,實驗組50 例,男30 例,女20 例,年齡38~63 歲,平均(51.51±12.53)歲,發病時間2h~7d,平均(2.64±2.15)d,基礎資料差異對比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能夠配合隨訪觀察;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臨床研究目的和過程知情且同意;患者經影像學檢查且符合國際腦卒中學會制定的相關標準確診;患者無嚴重并發癥問題。排除標準: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臨床研究;合并行為障礙或是語言障礙患者;精神系統障礙或是溝通障礙者;合并其他并發癥問題患者。
1.2 方法第一,基礎護理。加強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監測,及時發現癲癇前兆征象并告知醫師進行處理。若患者為早發型癲癇,護理人員需要立即采取治療措施,避免病情的發展惡化,若其出現抽搐癥狀,需加強動態監測治療。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發病緣由要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觀察發病的次數及每次發病的時間,要時刻觀察其瞳孔反應、大腦及肢體意識的變化情況,借助患者的識別力、記憶力及表達力等對其進行評估。第二,心理疏導。患者發病后的行動或是語言障礙會誘導各類不良情緒的出現,此時護理人員應開展積極的心理疏導工作,告知其疾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通過成功治療的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消除顧慮心態,同時,充分利用患者家屬的作用,使其與醫護人員共同來鼓勵和安慰患者。第三,急性期護理。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癲癇發生率較高,護理人員應關注該階段患者,冰袋或是冰帽隨時佩戴,并保持頭部抬高狀態,改善大腦缺氧癥狀,降低腦水腫等并發癥風險,并協助患者擦拭身體和翻身,降低壓瘡發生率。第四,癲癇持續狀態護理。對于癲癇持續發作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關注其嚴重損傷發生率,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通常持續微量泵入5%葡萄糖溶液與10~20mg 安定制成的混合溶液,并對其自主呼吸功能進行監測,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第五,窒息預防護理。注意患者的呼吸道系統是否正常運行,要將牙簽等物品放置于患者口腔,以免傷害舌頭。第六,其他護理。護理者要重視基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如電解質、血糖及血壓。監測是否在正常范圍內,每半小時進行一次,并詳細記錄。同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的醫療環境,使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及時更換衣物被褥,加強保暖措施,避免患者受寒。
1.3 觀察指標第一,護理質量和滿意度評分。通過Barthel指數量表對兩組觀察對象臨床護理前后,負面情緒發生情況、飲食知識和運動知識掌握度等進行評分分析,患者評分越高,則負面情緒越嚴重,評分越高,則飲食知識和運動知識掌握度越高。同時,通過《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進行評分分析,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則滿意度越好。第二,護理合格率。統計分析兩組觀察對象消毒管理、隔離管理、病區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護理合格率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通過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所得數據加以處理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率(%) 表示,應用χ2 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應用()表示,采用t 檢驗。若<0.05 則代表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點護理質量和滿意度評分比較兩組觀察對象實施護理服務前,負面情緒、飲食知識、運動知識、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臨床護理服務后,負面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飲食知識、運動知識、滿意度等評分結果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對比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不同時點護理質量和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1 兩組不同時點護理質量和滿意度評分比較[]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合格率比較實驗組患者接受綜合臨床護理服務后,消毒管理、隔離管理、病區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護理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對比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合格率比較[n/%]
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是一種腦血管異常病變所誘發的腦血管意外事件,也是導致腦卒中患者致殘或是死亡的一項主要原因,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生癲癇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預后不理想[1]。結合患者發病時間的差異,以2 周時間為標準將患者劃分為遲發型癲癇和早發型癲癇,兩者在治療時間方面存在一定的關聯,患者越早得到治療,則預后狀況越理想,相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也相對較差[2]。
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若其癥狀較輕,可以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配合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疾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對于急性發作期的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需要對其繼發癲癇相關征兆進行嚴密監測,及時采取治療和控制措施[3]。對于癲癇已經發作的患者,為了保證患者安全,避免其喪失主動意識后出現自傷情況,醫護人員應及時采取防范措施。綜合臨床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改善和減輕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消除疾病的危險因素,減少癲癇發作次數,恢復患者正常的運動和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醫學研究結果證實,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接受系統有效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其癥狀會顯著改善,說明整體護理效果較為理想[4]。
本次醫學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護理后負面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而飲食知識、運動知識、滿意度等評分結果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其消毒管理、隔離管理、病區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護理合格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針對出血性腦卒中激發癲癇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出血性腦卒中繼發癲癇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服務,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其形成正確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等方面的認知,糾正患者的行為習慣,患者對于這一護理方案的滿意度相對更高,整體護理質量和安全性表現更好,因而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