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玲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8)
市政工程建設是黨和政府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促進城鎮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事關我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這就需要有大量的專業的市政工程建設人才。但從目前來看,我國市政工程專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對其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改革,通過完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考核手段等方式,推動市政工程專業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發展大勢,實現我國城鎮化水平的大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數量63.89%,達到90199 萬人。這一龐大的數字背后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進步,城鎮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但同時我國龐大的城鎮人口也給城鎮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市政工程建設事關城鎮整體建設,事關城鎮居民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問題,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其一直是黨和國家關注的問題。因此,建立一批專業的市政工程專業院校,加強對市政工程的研究,完善市政工程體系建設,對提高我國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進步,城鎮建設的現代化水平也不斷提高,但是城鎮建設也面臨諸如道路擁堵、排水不暢、噪聲污染、綠地面積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又制約著城市建設,影響著城鎮居民的衣食住行,所以過硬的市政工程至關重要。我國市政工程專業的研究和相關專業也開展了多年,但是專業化的人才還是比較缺乏,歸根結底是因為市政工程教學上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對市政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革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有利于培養出一批專業化水平高,職業素養能力強的市政工程人才,從而推動我國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市政工程建設需要專業知識過硬的技術性人才,但是市政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是不可預測的,只有理論知識顯然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施工人員靈活多變的應對能力。傳統的市政工程專業教學偏重于學生基礎專業知識的傳授,學生的實踐機會不多,動手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現在市場工程建設的實際需要。因此,市政工程專業教學的改革,在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上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到施工現場去進行實地訓練,把課堂搬到一線工地,使得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工程建設的實際操作,以此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的就業打下堅實基礎。[1]
課堂教學不可避免地會局限于課堂,局限于課本,局限于理論知識,與實際的需要產生脫節的問題。市政工程建設需要進行實地施工,建設資金、建設材料、建設環境有著諸多的變化和要求,而課堂教學不可能涉及到諸多方面,只能就一些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具體的施工案例進行教學,對于市場發展的情況難以與時俱進地更新。例如在工程建設中,如何選擇建設材料,不同的施工環境需要什么樣的建筑材料,如何在工程預算和實際需要之間達到平衡……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是難以回答的。為此,在專業課程改革中,要始終關注市場的發展,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并加強課本理論知識的更新,從而推動專業教學契合市場發展的需要。[2]
市政工程涉及城鎮建設中的給排水、煤氣、采暖、交通、電力、綠地等工程,領域眾多,這就決定了在市政工程專業的課程要有針對性,開展多樣性的課程教學。就目前高校開設的專業課程來看,其涉及的理論型課程居多,具體實踐教學的課程較少,這對于市政工程的實踐特點來說是不足的。這就要求在市政工程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對基礎的理論性課程進行革新,以市場為導向,去除“空中樓閣”的理論知識,對于實踐性課程要適當的增加并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推動市政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真正實現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雙提高。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理解并把就課本知識傳遞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其形式較為簡單,所使用的教育資源比較少。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來說,傳統教學無疑是較便捷有效的,但是市政工程專業的課程難度較大,其課程的專業性較強,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多且復雜,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適合市政工程的專業教學。目前,市政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書本教學的傳統模式,在本科教學中尤為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是把理論性的知識傳遞給學生,對于社會市場的發展的需求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熱情很難被激發,其全面發展也受到束縛。市政工程專業的最終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急需改革。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材,所以教材的好壞,教材的理論知識是否緊跟時代發展需要,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來說至關重要。從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來看,主要是《市政工程概論》等理論性較強的教材,對于本科教學來說是比較充足的,但是對于注重專業技能培養的高職教育來說又是不足的。同時現有的教材內容更新速度比較滯后,沒有緊跟時代發展的需要,教材呈現的技術、規范、施工手冊等內容已經過時,學生在就業時將會面臨諸多問題,即使獲得工作機會也很難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還需要重新學習。此外,教材內容的可操作性不足,工程案例教學內容篇幅較少,配圖過于簡單抽象,沒有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
市政工程專業的設置,主要目的為市政工程建設提供專業的人才支撐,從而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滿足城鎮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所以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最終提高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效果。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實踐環節還是在基礎理論的前提下進行的,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型實踐活動,而且安排的課時也不足。學生在實驗中經過反復練習能夠鞏固所學習的知識,但具體的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在具體市政建設工程中,會面臨諸多的問題,學生的應變能力不足,導致其很難勝任工作崗位。同時,部分院校沒有和企業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學生的實習機會不多,也影響了學生的相應能力的提高。此外,部分高校的教學設施不足,很難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機會。[3]
教學考核的方式關乎學生如何去學習的問題,這是高校培養學生的重要“風向標”。對于大學生來說,在考試科目上下的功夫要比非考試科目多的多,其學習態度也更加端正,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好。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市政工程專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和考察兩種。以考試作為考核手段,學生的成績主要是通過分數來決定,雖然比較客觀,但是形式簡單,教師在教學中也會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為考試進行知識范圍劃分,學生則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考察為考核手段,主要是以教師的主觀判斷為主,一般來說都是以一篇小論文為考查內容,學生應付情況比比皆是,課程教學形同虛設。
傳統的書本式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市政工程專業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更不能滿足新時代對于專業人才的需要,這就需要對市政工程專業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首先,教師要革新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在教學之前精心選擇和設計教學案例,最好是親身參與過的工程,并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眼界也得到了開闊。其次,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軟件模擬施工場景,構建模型,或是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施工具體操作環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理論型的教材居多,并且更新周期長,不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所以要進行教材的改革。首先,要開發與專業理論相對應的實踐教學教材,使得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有所依據。其次,要充分結合當地市政建設的具體情況,聘請行業專家就新技術、新知識對在校教師進行傳授,并編寫適合本校專業的校本教材,并應用到實踐教學中,以適合本校的學科發展、學生發展,適應市場企業的發展要求。最后,還要對最新的理論研究進行學習,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市政工程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需要在知識理論學習的同時強化實踐教學。首先,結合理論教學實際和社會行業需求,加強實踐教學的課程安排,以便學生能夠切實學習到實用的技能。其次,建立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確保實踐教學順利開展,即要建立實踐教學的管理機構、管理措施、應急手段等實踐教學的管理制度。再次,建設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在校內,結合市政工程施工的具體要求,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建立各種專業的仿真實訓場地;在校外,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的聯系,由其牽頭與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或與企業建立產學合作關系,方便學生進行實習實踐。最后,要強化實訓教師隊伍建設。在校教師要深入企業,提高實踐水平,或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校進行實踐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4]
目前市政專業的考核手段并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應對其進行調整,在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思考考核手段的革新。首先,要把課堂教學過程納入考核的體系,結合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參與課堂討論的程度、完成課后作業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把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例如,在給水水質工程、排水水質工程等課程的考核中,不僅要重視考試的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水平。最后,要改變期末考試的考核辦法,在重視理論知識的考核的前提下,增加實驗題目的考試內容,改變理論為主的考試模式??傊ㄟ^考核方式的革新,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推動市政過程專業課程改革。[5]
市政工程專業的開設適應了我國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在我國市政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城市建設的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各高校要對市政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充分考慮市場企業需求,結合本校實際,把新知識、新技術應用實踐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為我國社會主義城市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