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艷
(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外十一科,四川 成都,610000)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多見于年老的患者,由于本身存在骨質疏松以及行走不靈活,所以摔傷之后特別容易導致股骨頸骨折的形成。根據股骨頸骨折的部位不同,一般分為股骨頸基底骨折、經股骨頸骨折以及股骨頸頭下型骨折。對于這三種骨折,由于都會破壞股骨頭的血液供應,使股骨頭的血液供應急劇下降,最終特別容易引發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所以對于股骨頸骨折的年老患者,絕大多數都選擇關節置換,針對年輕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1]。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外科手術逐漸走向成熟,對于老年股骨脛骨骨折的治療方式也逐漸成熟,在實施手術后大多數的情況下,老年患者的基礎功能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但是也只有在全面的護理配合以及相應的技術情況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目前傳統的護理方式,對于醫患關系以及患者術后的恢復治療的依從性均有著較大的影響[2]。因此在本文研究分析150 例在我院收治的股骨脛骨骨折患者,分析臨床上的護理效果,做如下匯報。
1.1 一般資料規定研究資料入組時間為2020 年2 月到2021年2 月,在此段時間內選擇150 例在我院收治的股骨脛骨骨折患者,電腦隨機均分75 例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護理模式的實驗組和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由42 例男性患者和33例女性患者組成對照組,年齡為61-87 歲,平均年齡為(73.66±4.23)歲,其中新鮮骨折和陳舊骨折分別有68 例和7 例;由41 例男性患者和34 例女性患者組成實驗組,年齡為60-88 歲,平均年齡為(73.73±4.29)歲,其中新鮮骨折和陳舊骨折分別有67 例和8 例。經過對比分析,患者基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在研究進行前提交了相關資料至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審批可以進行;所有患者的家屬被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家屬均表示理解知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3]。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主要為建立護理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對患者采用實際操作或口頭指導的方式提供統一的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患者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質量改進護理模式進行干預,主要分為以下幾步:(1)成立專門的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小組,主要成員為從事多年骨科專業的醫生和護士,同時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護理培訓,幫助其制作護理培訓方案;(2)操作人員的護理分組,將所有的病床分為幾個護理小組,組長為工作年限超過十年的護理人員擔任,同時選擇三到四名經驗豐富的為責任護士,以及一到兩名資歷較低的護理人員作為輪轉期的護士[4];(3)責任責任護理在護理工作中應該以患者為中心,全面評估患者身心以及社會影響等各方面的因素,確定患者主要關心的問題,從而找到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分析產生原因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產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輪轉期的護士需要全力配合責任護士,使護理工作更為順暢[5];(4)問題的總結和跟蹤。護理小組的組長除了負責對應的患者外,還需要定期巡視全部的患者,從而掌握本組患者的病情,并對責任護士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監督本組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護理人員在查房以及日常護理措施落實的同時,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幫助患者解決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對相關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及時進行處理,每周定期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對不足的地方討論分析,并對后續的措施進行調整;(5)護士培訓。根據制定的培訓方案通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全面提升護士的能力,改善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統計、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并發癥主要觀察泌尿系統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便秘、肺感染以及褥瘡等指標的異常情況,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主要通過院內自己制的護理滿意度表進行不記名式填寫,從而了解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同時將患者的滿意度主要分為三個指標:滿意、非常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0 來對對股骨脛骨骨折患者以問題為中心質量改進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兩樣本均數t 檢驗,0.05 為檢驗值,如果檢驗值小于0.05 說明差異是顯著的,數據的對比是具有具體的統計學意義的。
根據表1 和表2 的數據顯示,實驗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和并發癥發生率上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發生率對比
綜上所述,對股骨脛骨骨折患者以問題為中心質量改進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對于護理方式的認可,提高臨床治療的指標,降低各項異常指標的發生,緩解醫患關系,因此值得在股骨脛骨骨折患者得護理中使用推廣。